关于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专业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弊端,从实效与创新的角度出发,整合、积累经验,针对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探索高职院校专业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的必要性好可行性。具体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院校专业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的做法。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素质;融合
我国当下高职院校办学状况突出地表现为:过分强调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甚至以职业技能训练取代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以现代科技教育基本取代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单一的专业知识传授取代对人格修养的塑造。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这种强调就业对路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文教育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文化素养的贫乏和道德品质的缺失,社会反响强烈。因此,对高职院校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思考。
一、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的高职教育注重专业技能教育,忽视文化素养的陶冶,概括起来是:重技能轻文化,重专业轻人文,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淡化了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塑造。爱因斯坦曾说过,仅凭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给人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甚至有些日本人认为中国人缺乏精神和信仰,所以,我们近年来过于关注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势必造成学生懂做事不懂做人难的缺陷。有关调查分析表明,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精神欠缺,科技知识匮乏,文化品位地下,审美情趣低俗等不良现象。
二、社会需要综合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科技水平,同时还有赖于全民族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主要取决于人文精神的深厚。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人文与技能相通,知识与智慧同尊,胆识与品学兼具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而人文素质对于一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挖掘及思维方式的拓展具有相当大的推进作用。人文内涵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之一,让历史积蓄的经验去开拓我们的视野,培养综合的判断能力,明白我们在历史上所处的地位和所担当的责任;让文学丰富我们的情感,让道德陶冶我们的情操,让精神提升我们的境界,不断改进个人的操守和生活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提高人文素养必须加强与专业的融合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办学方向上,仍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生人文内涵的陶冶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当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需要具备实操的能力的工人,而是总体素质要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的能力,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现代化人才,是具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思想品格,且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新一代蓝领。
据此,高职院校应尽快转变思想,改变长期以来单纯以专业技能教育为目标的狭隘眼光,转变观念,努力构建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以实现从单一的职业教育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向转变。
(二)优化外部人文环境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为人文素养教育提供条件。一方面需要领导重视、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良性发展,确保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共进。另一方面需要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人文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做好三方面工作:一、在科学知识方面,使学生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大体的掌握;二、在品德修养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使其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文明的行为举止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三、在能力方面,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健全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建设
教师的职责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文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担负起实教书育人的职责。言教不如身教,教师自身的学识、举止言行、性格爱好、品质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学识渊博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必须。只有品德高尚、言行高雅,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教师队伍,才能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光把科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能把良好的做人品质传授给学生。不仅做“经师”,而且做“人师”,使学生德才兼备。
(四)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该着实考虑课程体系与结构,按比例开设各类课程,合理安排专业课与文化课比例,保证文化基础课的课时,不要随意减少和删除。高职院校中应该广泛增开人文社科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改变以往仅仅围绕专业设置课程的单一模式,避免把知识分割过细的错误做法。这些可以借鉴普通高校的成功经验,保证计划内的必修文化课和计划外选修文化课按质按量开齐开足。
(五)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内涵
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与人文内涵教育相融合是培育人文精神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求真为主题,以求善为根本目的,不仅在课堂上讲人文,也可以充分利用实习实训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人文内涵互相渗透。例如:在化工专业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实习中,让学生懂得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在应用化学、化学制药和高分子材料试验实习中,穿插中国近代史,讲述科技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精细化工的发展,生产出像化妆品等提高我们人类精神生活质量的产品。在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实习时,讲述中国古今造桥技术在世界领先地位,以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今,我们城市建设中出现重复建设、建了拆拆了建的拆以及房价过高现象,而在法国的城市中心很难看到新建筑,他们以历史的积淀为荣。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结合专业把充满人文内涵和人文素养的科学知识贯穿其中,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与融合。
(六)在校园中营造浓厚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很强的熏陶作用。所以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氛围,利用好校园的空间办好橱窗、板报、广播、校报等文化宣传设施,使学生耳濡目染。把校园进行绿化和美化,改善校园环境,提升人文教育的文化品位,打造一个人文素养教育的优良环境。同时,以系部为单位、以专业为抓手开设人文社科讲座,结合专业特点渗透人文内涵,经常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使校园书香气息浓厚。举办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文。情感需要情感的熏陶,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良好的氛围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功能,使学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升、素养得到丰富。
(七)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宽人文教育的途径,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接触社会中认识社会,通过社会人际交往,了解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竞争合作意识,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用感人的事迹陶冶情操,用亲身的实践增长见识,用一份责任关注社会。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能正确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以及社会的关系。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感悟,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文化生命之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开拓创新的能力,并形成高尚的人格,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
(八)构建人文教育的社会大课堂
积极开发和建设“校外校”性质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空间,扩大人文素质教育载体,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的时代使命感,激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全面开发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因此,这项工作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要转变当今社会狭隘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质量观念,为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社会大环境,从而也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可靠保证。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我们真诚地呼唤高职教育人文精神能够回归,衷心的期盼传统的人文精神能重新在校园里传承,尽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片面化”特点,使我们今后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富有人文内涵,既有科学文化,又有健全人格。培养与造就大批德才兼备具有全面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将是我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的可靠保证,也是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和谐统一,才是和谐社会中发展所需要的人。丰富学生心灵的人文内涵教育和知识化的科学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办学的发展方向,也必然是我们高职业院校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上一页 [1] [2]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专业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相关文章:
简析高职院校个性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03-26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11-18
论高职院校加强绩效管理的探讨11-22
有关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02-21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加强素质教育02-26
试析加强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02-24
高职院校中的创业教育11-24
加强高职院校的道德文化建设的论文03-2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