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凸现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

时间:2024-08-02 13:30:1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如何凸现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充分凸现出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转变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意识的培养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对学生认识过程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是教育教学的一次重要创新。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学法,“让学生学习什么”和“让学生怎样学习”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学习需要全身心的参与,除了身体器官参与外,还需要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活动,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支持和动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发挥独立自主的精神,培养其自学能力。让其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发展自我调控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二)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主动发展,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展开,使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和空间得以拓展,拓宽学生的参与面,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被冷落的可能。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教师指导、调控下,小组成员间开展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满足了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要,学生容易进入自由宽松的心理状态,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发展思维能力。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学生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能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形成探究学习习惯
        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并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学科)研究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让学生形成自我认识能力,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掌握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在教学中大力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做中学习,逐步形成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让学生在大堆大堆的题海中“磨练”应试技巧,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给他们的终身发展带来隐患,所以必须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活动,积极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一)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创新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单纯作为教者,学生也不能仅仅作为学习者,师生之间应立足于营造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学习行为与教师教学方法在学习中互动。这样,教法才具有了活力,才能激活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把学生从过于成人化、竞技化的教学氛围中解放出来。
        教师要用爱心进行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摆脱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注重过程,让学生体验创新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动地活动,通过体验、交流和选择,实现认知、探索和创造,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乐意并善于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要精心设计培养实践能力的载体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动脑、自己动手、自己发明创造,在亲自感知、思考、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发现,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勇于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鼓励学生做一个知识的发现者。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种创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创新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如果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充分凸现出来,教师就必须弃旧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何凸现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相关文章:

投资认知偏差行为探究03-28

如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03-29

关于职校体育教学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02-25

高中数学研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探究论文02-23

如何设计阅读过程中的三个活动12-11

高职化工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究:选题与实施11-20

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11-22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探究活动资源的开发研究11-23

中国电影社会认知的思考与研究中国电影社会认知的思考与研究11-1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