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交通建设的美学思考

时间:2024-09-08 20:11:3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旅游交通建设的美学思考

摘  要:打造“美”的旅游交通设施,需要具有“旅游意识”,充分保证旅游交通的基本功能,对旅游交通设施进行美化,并使其具有文化内涵,同时,着力提升交通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这样旅游交通才会从旅游的一个环节变为旅游的一部分。
关键词:旅游交通;建设;美学 
        一般认为,行,即交通,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其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连接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纽带,另一方面它在景(区)点布局中还具有引导游览的功能,因为如此,决定了交通消费对于游客而言具有不可选择或选择余地很小的刚性,从而使交通业成为旅游产业中主要的创收方式之一。交通对于旅游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长期以来,旅游交通的研究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于旅游交通的研究更有待深入。笔者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1994—2009),输入关键词“旅游交通”,得期刊文章125篇,并对历年文章数统计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旅游交通的研究2005年以后逐渐受到关注,但研究成果有限。对于国内旅游交通的研究状况,卢松认为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笔者认为较妥: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不同层面的区域旅游交通规划,交通设施的区域旅游影响,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这四大类研究中,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研究主要从景观的角度探讨了风景道的规划和评价,部分涉及到了旅游美学。笔者认为从美学的角度探讨旅游交通的建设,前人有了一定的开拓,但研究的空间还非常大,许多内容更值得深入探讨,因为旅游交通的美学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景观上,还包括若干方面内容。
        一、旅游交通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公共交通
        交通,是人或物在空间上的一种位移现象。这种活动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交通线路、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交通行业作为一个产业兴起后,还包括交通企业服务及交通管理等内容。也就是说,交通的内涵包含了两大方面因素,一是硬件方面的,包括交通线路、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一是软件方面的,包括企业服务和管理。
        旅游交通,指为游客服务的交通或者主要为旅游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交通。旅游交通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共交通,所谓公共交通指服务对象和凭借该交通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广泛性。笔者在这里提出公共交通的概念,是因为目前较多的关于旅游交通的研究,实际是对公共交通的研究。公共交通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线路,二是网络,三是安全,四是经济,五是舒适。线路指实现人与物位移的充分条件,解决的是有无问题,网络则是多了选择的余地,这二者都主要解决的是通达的问题。安全、经济和舒适其实也是满足位移实现的基本要求。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公共交通还不能称之为旅游交通。旅游交通,除满足前述一般公共交通之五条基本功能外,还有更高的要求,即旅游审美。
        长期以来,我们讲“行”是旅游的要素之一,其实这样的观点一定程度将“旅”和“游”对立起来,也就造成了“旅长游短”、“旅苦游乐”的格局。俗话说,“旅游是自找罪受”,主要讲的就是交通环节的苦恼。在现在大多数人出行仍然选择汽车和火车的情况下,如不在交通环节加以改善,旅游企业将很难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服务。
        “行即是游”,“旅”“游”有机结合,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思路。也就是说,游客的良好体验和感受,不仅仅是在景区景点进行,还包括在整个行程之中。这就要求,旅游交通不能只满足一般位移上的功能和要求,它必须具有审美的特质,成为游客感受、体验和观赏的对象。由此,旅游交通相对一般公共交通而言就具有了其鲜明的个性,即它的审美性。
        二、旅游交通建设应具有的美学意义
        (一)旅游交通的美学内涵
        旅游交通的美学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交通硬件方面,包括线路、设施和工具等内容,二是管理和服务,就前者而言其美学内涵是不仅是工程的产物,还应该是艺术品,就后者而言,交通管理和服务要充分地以人为本,体现真诚的人文关怀。纵观古今,许多工程品成为了艺术品,如李春修建之赵州桥,诗词中描绘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放近一点如许多造型独特线条优美的大桥,如厦门之海沧大桥,杭州之杭州湾大桥,重庆之菜园坝大桥、鹅公岩大桥、石门大桥等。游客购买旅游产品,试图通过对产品的消费体验美的感受,以人为本的交通管理和贴心的交通服务是他们整个旅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旅游满意度和旅游审美质量。
        (二)旅游交通审美的必要性
        1、满足游客的审美心理需求。审美是人的天性,也是游客出行的重要动机。传统观点认为,游客的审美主要在观赏景物时完成。而且更认为这个景物主要指景区(点)内的景观。这不免有失偏颇。实际,从旅游心理学角度来说,从行程开始的那一瞬间开始,游客即希望获得美的感受,这个美的感受除了观景,以及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玩得好一点等外,还包括行得舒服一点。舒服就是一种审美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看到的交通景观,也可能是正在体验的交通工具,以及感受优质的交通服务。总而言之,如能将行的问题解决好,使行本身变为一种游览,一种对美的体验,则旅游的内涵将大大丰富。
        2、相对“缩短”“行程”。旅游交通大致可分为五类: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特种。其中,选择航空的舒适度最高,且在时间花费上最少,但价格昂贵,只能为少数经济支付较强的人选取。水运舒适度较高,也较经济,但花费时间太长,且其开展容易受地理环境的制约。特种交通主要为景区内交通,在此不予讨论。相比较之下,铁路和公路则是人们出行选择的主要交通方式,这一方面可能和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有关系,另一方面则主要是考虑节约旅游成本。但这样的选择,往往导致身心疲惫而感觉旅途“漫长”,因为相对而言,这两种交通方式,在其过程中,观景机会少,总体服务质量较差。这就是典型的行和游的对立。如果我们在进行旅游交通建设时,能够考虑到交通本身就是旅游审美的组成部分,则游客的满意度将大大提升。这样,从心理上来说,人们就会觉得“行程”、“缩短”了。
        3、是旅游景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景区内的交通,不管是歩游道也好,还是公路、水运,或者特种交通,在起着连接景点,导引游客游览作用的同时,其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景观,而且这种景观和景区其他的景观是协调的,是整个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毋庸置疑的是,现在许多景区内的交通组织,仍然只发挥这些交通设施一般交通功能,即实现位移的转换,交通设施单调,生硬,与整个景区不协调。如一些自然景区内,大量使用不锈钢管建设歩游道旁的护栏,或者在开发景区交通后,许多生态久久不予恢复,这些都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整个景区的审美内涵。所以,旅游交通尤其是景区内的交通,在建设上应充分考虑设施、管理和服务的美学内涵
        4、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势。交通,最初的功能,主要是帮助人和物实现空间上的位移,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交通还可以附加其他的作用,更认为交通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应考虑其文化性和美学意义。这一点已为现代交通建设者认同。正是因为对文化的重视,国家交通部于2006年成立了22个交通文化子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较系统地从行业文化、系统文化、专业文化和组织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在实际的道路修建过程中,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也有意识地注意到了交通的景观性、生态型和文化性,努力将一些合乎条件的交通设施打造成为风景线。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云南思小(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保腾(保山—腾冲)高速公路,陕西西汉(西安—汉中)高速公路等,这些公路都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较好地注意到了生态、景观和服务等方面,让人体验到了“行即是游”的理念。       三、旅游交通建设的美学原则
        旅游审美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游客的感受、体验、理解、融汇和升华。从旅游交通来说,影响审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基本功能,交通景观和交通服务。所以,旅游交通审美原则也和这三者密切相关。
        (一)交通规划树立“旅游意识”
        旅游交通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公共交通,为凸显旅游交通的旅游功能,这就要求在交通建设的第一个环节,即规划上,要树立“旅游意识”,明确该项交通设施是为旅游业发展服务的。树立这样的意识要求业主和规划部门充分考虑交通设施的舒适度和审美性。目前,在许多景区建设中,忽视旅游交通旅游功能的情况非常普遍,如通往景区的道路,只简单地把交通设施看作是实现位移的一种载体。一般情况,除路面进行硬化处理外,基本上没有景观建设。景区内的交通设施也非常粗放,大量使用水泥浇铸的柱子,使用木板的地方,其造型也较单一。在这方面,应该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园林中对于园内道路的处理。但是,完成这些内容,首要的是,在道路规划之初就要对旅游交通有“旅游意识”。
        (二)交通基本功能充分保证
        这是旅游交通审美的前提。交通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是实现人与物空间上的位移,但这种功能的发挥必须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畅达,二是安全。很难想象,如果某一种旅游交通方式经常淤塞,或者安全事故频发,它给游客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有多大。这在一些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譬如,当旅游旺季到来,景区的停车场车满为患,无法满足停车需求,甚至一些地方在办旅游节时,其交通堵塞情况一直从景区沿着县内公路蔓延到高速公路上,使堵在路上的人苦不堪言,让想去的人望而生畏,极大地影响了办节效果。也使人无法对这样交通设施产生美感。
        (三)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
        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主要指旅游交通设施在视觉上给旅游者留下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交通设施外部形态方面。具体说来包括交通线形、构筑物形态、材料使用和生态等方面。交通线形指道路线条的美,这主要表现在景区内内交通的组织。传统园林中有“曲径通幽”之说,即是对交通线形美化的精确概括。构筑物的形态包括桥梁、涵洞、隧道和边坡护栏等,这些构筑物通过艺术的处理完全可以进行美化,譬如,隧道洞口的装饰以及洞内灯光设施的设计,另外,桥梁形态处理得好可以直接产生美感,如一些水乡古镇的桥梁等。材料对于旅游交通设施的美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表现在颜色方面,还体现在材料的使用要求与环境协调。另外,旅游交通设施的生态化是非常重要的,旅游,很大程度是人和自然的一种交流,旅游交通应该尽量创造自然的氛围。
        (四)旅游交通设施的文化
        旅游审美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更是旅游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和旅游产品的灵魂,事实上,人们也越来越认同旅游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应尽量体现出文化含量和文化氛围。要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的是将和这条道路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地方性知识信息表现在交通设施的建设中,包括各种标识牌的处理和相关小品建设。也就是说,交通设施的建设已不单纯是工程上的问题,它应该体现出历史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目前,部分交通设施已注意到了这些要素性问题,重庆“南滨路”的打造,就较好的吸收了一些老重庆的文化元素,如“黄葛晚渡”和火锅特色。
        (五)旅游交通服务的人文化
        人们在论及旅游审美时,会主要关注可以实际感受的景观,然而,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等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审美对象。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印象,在一次旅行中,也许我们看到的风景并不如期待的那样美好,但是由于一路有了一个让人感觉非常好的导游的陪伴和服务,我们同样觉得这次旅游是非常惬意的。据此而言,旅游交通建设除了硬件设施以外,理所当然还包括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交通服务应尽量做到人文化,即以游客为出发点和中心进行管理,提升服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目前,在相关交通服务人员中,空乘总体给人留下较好形象,其他形式的交通服务较差,应该予以改进。
        总而言之,打造“美”的交通设施,需要具有“旅游意识”,要充分保证旅游交通的基本功能,要对旅游交通设施进行美化,并使其具有文化内涵,同时,要着力提升交通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这样旅游交通才会从旅游的一个环节变为旅游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攀升等.旅游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2]马莹.旅游美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10月.
[3]崔莉.旅游交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4]赵瑜等.旅游交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6月.
[5]刘文杰.路文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2月.
[6]刘文杰.桥文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7月.
[7]卢松.旅游交通研究进展及启示[J].热带地理,2009年第4期.

【旅游交通建设的美学思考】相关文章:

桥梁设计与环境协调的美学思考03-12

基于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03-29

高层建筑美学价值思考与探讨02-28

浅谈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中休闲文化建设的思考03-28

对高校网络建设的思考02-22

生态美学角度下的茶文化旅游研究11-17

浅谈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02-22

浅谈关于建设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思考03-28

谈广西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思考11-2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