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恒并重,转化“边缘”学生
[摘要] “边缘”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一般学生正常心理特征的扭曲,在认识上出现偏差,行为上越出正轨。针对此,本人认为为了转化他们应该待之以情,与之形成的融洽关系;晓之以理,引导其明白自尊;持之以恒,在反复中前进。这样就会帮助他们校正航向,向正确的人生目标进发。[关键词] “边缘”学生 情感 讲理 自尊 恒心
所谓“边缘”学生是指厌恶学习,品德修养差,常有打骂、小偷小摸、搞恶作剧等越轨行为且又不易教化的学生。之所以称之为“边缘”是因为这类学生再稍有失足,就会走上罪恶的深渊,故对他们应该及时给予教育,否则一经走上社会,后果是非常危险的。
“边缘”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一般学生正常心理特征的扭曲,在认识上出现偏差,行为上越出正轨。一般地,“边缘”学生的心理有以下特点:
一、认识糊涂,精神空虚
“边缘”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十分糊涂,道德观也非常混乱,是非、美丑、荣辱等颠倒错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难以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他们的精神境界如荒凉的旷野,很难发现会有希望的火花。
二、关系僵化,感情冷淡
“边缘”学生由于屡犯错误,曾遭到各方面的斥责、处罚、厌恶等,这就会引起他们的敌对态度和情绪,于是对待家人、同学、老师,他们会以反感对反感,冷淡还冷淡。
三、低级欲望强烈
“边缘”学生缺少健康向上的精神动力,他们的低级欲望在多次得到满足后,就会形成巩固的条件反射,见物动心,触景生情,稍不如意就会逞强耍横。为了满足自己的低级欲望,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冲破一切外在控制,谁妨害他们,他们就把谁当敌人,特别是特殊家庭里的“小皇帝”最为明显。
四、以相反的眼光看人看事
“边缘”学生把正确与错误、光荣与耻辱、美好与丑陋等一贯颠倒,他们认为坏事办得越绝越是英雄,认为打扮得越妖气越是个性,把教唆他们犯错误的、拉他们下水的“哥们儿”认为是最仗义、最知心的人。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包庇、互相壮胆,常以社会上的消极方面来为自己丑恶行为作辩护。
针对此,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对他们进行挽救。
一、待之以情,融洽关系
“边缘”学生由于一次次的违纪违规,遂成为学校、家庭不受欢迎的对象,家长、老师对他们感情冷淡,甚至关系恶化,使之脱离了正常青少年生活成长的氛围。要挽救他们,这种紧张乃至敌对的关系必须解除,教育者必须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新型关系,要像父母对待自己生病的孩子,医生对待自己的病人那样去对待他们。教师要经常选择适当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思想感情,探讨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当然,“边缘”学生并不是很领人情的,有时,我们的“满腔热情”可能是换来“一盆冷水”,因此,我们往往要用十分、百分的真情,才能换来他们半分、一分的诚意。积多年的经验:教育挽救“边缘”学生,没有真诚的感情是不行的,感情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老师对学生的满腔真情,学生也会信任老师,把心陶给老师,真正接受老师的教育。二、晓之以理,教其自尊
讲理是教育者最根本的教育手段。对“边缘”学生来讲,更要晓之以理,坚持以理服人。只有通过讲理,才能逐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懂得人的尊严,把握正确的为人之道。
然而“边缘”学生一般多不讲理,也不会讲理,甚至不愿讲理,跟他们讲理确实是件难事。但作为教师又只有通过讲理,才能使他们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这就涉及到讲理要得法的问题,一般来说,空口说教,泛泛而谈,是收效甚微的。教育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通过具体事例或现实的活动讲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说理,把道理说得生动、活泼、形象,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鲜明而又牢固的观点。
尊重“边缘”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尊重自爱的观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边缘”学生就是因为不懂得做人的尊严,缺乏正确的为人之道,才做出许多越轨的事情来,恢复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爱心,既是教育者的责任,又是教育者的艺术。我们要为“边缘”学生安排一定的场合,组织一些活动,给他们彰显自己个性的机会,让集体看到他们的能量,并对他们有益于集体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使他们意识到在集体中自己有被人看得起的因素,是有价值的。这样,就会点燃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增强他们自爱的勇气,在心田里升起了做人的尊严的自豪感。
三、持之以恒,在反复中前进
“边缘”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想痛改前非的微弱心愿与积习惯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在一种情况下,坚决表示不再犯错误了,这是真的。但另一种情况下,他们又不顾一切后果去犯错误。他们的发展是通过反复的波浪式的前进来实现的,要他们把多年的坏习惯一下子全部抹掉,那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对他们要有挽救到底的决心,要热情地一次次地把他们从跌倒中搀扶起来,除去他们身上的尘土,净化他们思想上的错误,使他们不重蹈覆辙。
对“边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重犯错误,给予严厉的批评,适当的处罚,这是必要的,也是容易做到的。重要的是教师要真诚地、耐心地启发他们认识到出现反复的原因,一般要引导他们分析错误前后受到哪些客观因素的诱使,主观上进行哪些斗争,把客观的诱因与主观上不想犯错误的心愿与旧的积习惯性力量加以区别和具体分析,特别是将愿改前非的微弱心愿突出出来加以肯定,使之在下一次反复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分析要中肯,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尤其要防止把消极方面夸大,以免引起他们的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待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去认真转化“边缘”学生,就会帮助他们校正航向,向正确的人生目标进发。
[参考书目]
[1] 《班主任九项技能训练》 吴小海 李桂芝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1月。
[2]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袁桂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9年6月。
[3] 《新时期师德修养》张贵新 饶从满 李广平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7月。
[4] 《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纳雍二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中学课堂实效性研究”课题组。
【情、理、恒并重,转化“边缘”学生】相关文章:
论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情与理11-23
探讨“特殊学生”转化11-19
论“问题学生”成功转化的策略06-08
铺向边缘空间的铁轨论文提纲03-27
体育教学与问题学生转化探究论文03-27
学困生转化初探12-11
转化英语学困生11-21
转化医学发展探究11-15
浅析数学教学中转化后进学生的途径与策略11-2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