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谈反对语文课改中的形式主义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在新课程教学中只是一味在形式上求新求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课改 形式主义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语文教学注人人了生机和活力。课改伊始,成绩喜人,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课堂教学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人文精神得到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先进……然而,毋庸讳言,有些教师由于对课改缺乏深入研究和准确理解,在新课程教中只是一味在形式上求新求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
一、教学目标片面强调人文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教育就会陷入了工具主义、技术主义的泥沼,但是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削弱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是背离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同样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看到,有些教师为了落实“人文教育”目标,目光只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在教学中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好像教学中一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程改革了。其实,没有阅读、写作技能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没有了附丽。搞人文教育要依托教材、有机渗透,不能脱离学科特点;更不允许以突出人文性为借口,把语文课“异化”为政治课、地理课……。我们应该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同时,扎扎实实搞好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认真落实语文的“操作性问题”。否则,“文”远远大于“语”,很可能会出现课上热闹课后空虚、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而用起来却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刘国正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磨练是无可代替的。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基本点历久常新,绝非陈旧,在理念、课程、教材、方法的革新中要牢牢把握这一点。”
语文要人文和工具并重,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矫枉不能过正,绝不能由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头重脚轻”不好,“头轻脚重”也不好。
二、教学内容刻意求新求异。新课程标准强调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的教师对此缺乏正确理解,在新课程教学中刻意标新立异。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阅读能力和揭示寓言故事的精神实质方面,却在那里暗示和鼓励学生去批判愚公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
难道为了创新,就可以凌驾于教材之上、随意误解甚至曲解课文作者的本意吗?知名学者王富仁先生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尊重文本作者的主体性,教师不能脱离开文本本身仅仅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及自己希望学生具有的思想和感情”,“必须接受作者设定的特定的空间,必须避免那种纯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必须避免那种脱离开对文本作者的基本理解而进行的不着边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 诚然,“唯书”“唯上”的教条是要坚决摒弃的,完全没有必要囿于课本和定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指导学生发散思维甚至反弹琵琶,但是发散思维不是散乱思维,反弹琵琶也不是乱弹琵琶,不能为求新而求新。
三、教学组织热衷于“大讨论”。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教育的规律,也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如何落实、操作,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有的教师热衷于“大讨论”,以为这就是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一上课,就把设计好的大量问题一下子抛给学生,然后布置学生展开大讨论。且不说设计的问题是否抓住了教材重点、是否科学合理,也不说没有层次、没有梯度地一下子抛出这么多问题,是否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单说没有引导,没有启发,教师完全放手听凭学生去进行沙龙闲谈似的讨论的做法,我们不禁要问: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讨论的质量怎么保证?
离开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只能导致课堂的失控和混乱。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导”不可或缺,科学组织,艺术调控,遇“愤”则“启”,遇“悱”则“发”,这是教师的职责。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践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
四、教学手段依赖、滥用多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兴趣、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加大课堂容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师不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滥用多媒体,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动辄就用多媒体,似乎没有多媒体的点缀,就显不出新意来。课堂上,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用预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一节课的时间里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击鼠标,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一节课都始终盯着大屏幕,看教师播放的各种音像材料,简直把语文课上成了录像放映课。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各种公开课、观摩课和评优课,几乎演变成了各校电教实力的大比拼。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能成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语文“课改”还只是刚刚起步,如果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不重视不解决,就会使课改多走弯路。搞课改既要有高涨的热情、果敢的精神,又要有冷静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让语文课改远离形式主义的误区,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谈谈反对语文课改中的形式主义】相关文章: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实践05-21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05-10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06-01
关于中职语文课改实践的几点体会08-23
谈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05-09
谈谈篮球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05-30
谈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10-09
谈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05-30
课改中的教师角色08-05
谈谈双语教学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