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评论集《净化人的心灵》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李子云女性文学批评的风格别具特色,她以一种女性所特有的视角和感受评述批评对象,表述方式既不同于深奥生涩使人难以接受的理论说教,又无片面呆板之类语言,而是批评家同作家及读者所进行的一种真诚、亲切的文学谈话,在娓娓而谈中,将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恰当结合,对作家与作品做出了公正且具有启悟性的评价。
论文关键词:李子云 女性文学 批评 特色
一、导言
进入现代社会后,男女平等的观念虽然被提出,但由于女性的社会实践历史的有限性、女性自我话语形成的艰难性,女性的作用仍然处在被遮蔽状态。直到西方女权主义运动蓬勃兴起,她们找到了自己的意识、语言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包括写作,她们对历史和文化的伟大贡献才被充分揭示出来。
在女权主义运动的如火如荼阶段,我们目睹到了一幅壮观的图景:“发掘妇女文学著作,描绘妇女想象力的版图,分析女性的情节结构,使妇女文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探索领域展现在世人面前。”
比之西方,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崛起稍晚,开始时还明显地缺少理论体系性。可是由于大量的成功的女性创作的出现,由于批评家们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一开始就特别看重对女作家创作成就的张扬,逐渐形成独特的生命力,显出了她们不同于男批评家的风格魅力。例如刘思谦、李子云、吴黛英等,她们对于中国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起着筚路蓝缕的作用,她们的批评活动特别注重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实际,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在评论界较早且几年来几乎始终把自己关注的目光投放在新近女作家身上的评论家应该就是李子云了,这位被认为是资深的、富有胆识的女批评家,对女性文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怀,从1980年到1982年李子云追逐着每一个女作家的脚步,留下了许多关于她们的评论,并在1984年以《净化人的心灵》为题将这些评论结集出版,在文坛上产生了较大的震动,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拓了道路。
二、李子云批评特色
李子云这部《净化人的心灵》涉及了十一位中青年女作家的作品。其中有英气勃发的茹志鹃,柔肠侠骨的宗璞,深沉而又明快的张洁,风格多样的王安忆,还有长期寓居海外的於梨华、李黎等。她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和眼光,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富于感情和文采的笔墨,凭借自己独有的对文学理论和创作界深沉思考的超前意识评述批评对象,清丽而真淳,温暖而深刻,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深入分析中更重视寻根究底
李子云擅长用自己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情和独特感受去设身处地分析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以及作家创作的背景与初衷,从而从纷繁的印象中准确把握住那些仅仅属于作家所独具的感情特征及创作特点。另外,她还认为,“年轻是有权利有欠成熟的”,因此,她在分析作家作品时,不仅重视在作品中提炼出构成其创作决定因素的主要印象,还更重视寻根究底,找出作者创作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一个时期的对于张辛欣作品的评论中,许多意见多限于对于作品倾向的笼统指责,而李子云的评论,则在指出作者在主题和人物把握上的“偏激情绪”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种偏颇的原因,认为问题在于作者“过分夸大了这一代年轻人的痛苦遭遇”。这种深入分析、寻根究底的评论风格对于作家在纷繁的社会舆论中或者已有的成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突破自己,都更为切实而有益。
在给王安忆的一封信(《从一角走向广阔的天地——致王安忆》)中,李子云从王安忆作品集中反映的插队生活的一角看到了作者的长处与不足,她赞叹“你能在生活中这么小小的一角,这么有限的人物中,感受到、变幻出那样多色调不同的旋律”,但同时也指出了作者这种创作现象的不足——“题材过于密集于一点,说明视野与阅历的狭窄”,她由“深刻是与一定的广度相联系的”这一点出发,希望作者“从一角走向广阔的天地”。李子云这样一语破的地总结出作者在当时的创作特点,这给了王安忆很大的启发。王安忆自己的创作在此后的长足发展,充分印证了李子云看法的预见性与深刻性,90年代以后,在女作家群中,王安忆是被认为视野颇为开阔、能够驾驭多种生活经验和文学题材的作家,她的创作表现出多变的风格,并始终保持很强的创作活力。
2.批评观念与表述方式恰当结合
长期以来,有很多的评论家对于作品的评论总是充满着说教与批判的味道,究其原因,是这些评论家的批评意识过于强烈,过于自我。李子云在评论观念上明显与此不同,她在评论作品时很好地把握住了批评态度、批评分寸感和节制感的问题。
李子云从不摆出一副威风凛凛、怒目相对的指教或批判的架势,她多采用通信的方式凭借自己的目力和独特感受,用一种诚挚、平等的态度向人们娓娓道来她自己在阅读那些作品时的感受和心得,那种温和的语调好似是在同作者进行商量和探讨,如同打个招呼,通个信息,使人感受到一种切实帮助作家和推进创作的真诚,既不迎合于人,也不强加于人。读她的论集处处让我们感受到,她在对作品进行理论评价和价值分析的同时也是在同作家进行创作对话,同读者进行艺术交流,我们感受到的分明是一种诚挚、平等的民主精神和朋友意识:一方面,她在温和亲切的意见阐述中,同时表露出对作者的赞赏、谅解与信任,并适时给以启悟;另一方面,她对作家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总是会毫不掩饰地直接予以指出,表白自己的一切所感与所思。例如批评界评论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的时候,空气是严峻的,而李子云的《她提出了什么问题》的文章,给严峻的空气注入了一点溶解剂。文章并没有为作者辩解,却是在解剖作者观察和理解生活的思维层次。她指出作品所揭示的“如何才能做到男女双方在事业发展上权利平等的问题”是具有崭新意义的社会问题。对这篇当时众所侧目的作品,李子云敢于从中去觅取隐藏着的亮度,不能不看作是一种独到之见。但同时她又指出作品描写的失真,“使得问题变了调,使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改变了性质”。这样的批评,对作家既给予了合理的评价,又生发着应有的憬悟之心;于读者说,令人心悦诚服的批评才是公正的批评。
李子云对张洁,对王安忆,对张抗抗都莫不如此,许多以通信方式出现的评论文章,始终不失信札应有之随和与亲切,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心无芥蒂,很使人有意深而情长之感。她在评论作家的作品时不止是单纯地把握住了批评态度、批评分寸感和节制感的问题,实质上还体现出了她对作家从事的艰辛创作劳动的由衷理解和热忱尊重。
3.将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将宏观考察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在理性的分析中特别注入了女性批评家的性别观照和感情色彩,是李子云批评活动的又一特点。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论集中的最后一篇文章《满天星斗焕文章》,这篇文章就集中体现出了这个特点。该篇纵论古今,作者好像在谛听历史的回声,又仿佛在与时代对话,一方面把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这一重要现象投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的长河中;另一方面又结合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结构中妇女的社会地位,同时展开俯瞰式的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在对中国历史上女性文学创作的深情回顾中,深刻揭示了形成现当代庞大女作家群的特殊客观条件和她们的主体特性。从宏观角度展现了女作家艰难、缓慢的创作历程及形成女性独特的创作风格的原因。李子云以自己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感受在这种宏观考察中结合了微观分析,将女作家的作品放到特定的社会氛围中进行分析,并做出比较公正的评价。她的这个特点除了在《满天星斗焕文章》中得到了集中、概括性的体现以外,在她所评论的其她文章中都有,例如谈到茹志鹃的(儿女情》中的主人公田井,她在战场上是个临危不惧的女战士,然而全国解放以后,战斗、革命、人民就逐步退隐到记忆中被封存了起来,思想退步到以安排好儿女为最高生活目标,像田井这样的形象在茹志鹃其它作品中还多次出现。李子云探其创作原因,揭示出是我们国家所发生的历史曲折及少数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对人民利益的冷漠所致。
李子云的评论别具一格,但是读完论文集感觉她的评论也有一些小小的不足。例如,她在细密绵长的评述中有时论点不是那么明晰,读完后不容易抓住评论的主旨;另外,如果她对于作者的创作局限的评论能够再详尽些,那就更充实,更深刻了。
三、结束语
曲折而艰窘的社会和文学的历史,在促使评论家日趋成熟一方面无疑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评论家个人的觉醒与探求,才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李子云就是这样从真诚而自主的“我”生发开去,始终以探求与关爱的目光敏锐地把握女作家在取材、主题、叙述风格上的特色,结合女性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处境,用其独具慧眼的文字揭示了女作家们独特的风格魅力和独特的艺术创作,也使自己的评论特色别具一格。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试析评论集《净化人的心灵》】相关文章:
试析接地与防雷11-25
试析侵害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赔偿问题12-12
试析对当事人领取民事诉讼文书行为的思考11-19
试析法律原则的定位11-20
试析企业税务风险03-30
试析法与经济的互动02-23
试析审计职业判断11-17
试析企业知识转移03-28
试析价值投资障碍03-2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