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批评对作者的影响
论文摘要:关于作家、读者及批评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学创作中言说不尽的话题,而批评家作为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似乎更加备受关注,批评家通过对作家创作作品的评价为读者的阅读活动打开了一扇轻便之门,对读者进一步理解文本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批评家的批评也为作家的创作活动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文学批评;批评家;作者;影响
一、文学批评活动的本质
文学批评活动的本质总是和文学批评的对象相联系着的,因为确立不同的文学批评对象,其对文学批评的本质认识也是不同的,从整个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来看,它在大多数时间里也都是围绕着批评对象的变化而展开的。特里·伊格尔顿在概括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时就说:“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粗略经历了三个阶段:专著作者;专著文本;近几十年又从文本转向读者。’那么从专注作者即对作家本人的批评来看,文学批评更倾向于是一种具有意向性的活动,它应该是文本的、还原的,也就是说,文学批评的目的始终要指向文学作品,它不能离开这一批评指向,并力求通过自己的批评还原出文学作品的原意,还原出作家创作此文时的原意。而“还原’一词就规定了文学批评对作品意义的揭示不应该是批评者自我强加给文学文本的,它应该是文学文本自身所固有的。批评者的任务更多是把作家通过文学文本表达的内涵揭示出来,他不是要在文学批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某种观念,批评者所要表达的观念只能是来源于对文学文本的揭示,而不是要借助于对文学文本的批评表达自己的某种观念。如果批评者把文学批评当成了对自我的某种思想、某种观念的表达,那就大错特错了。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真正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很艰苦的事,它是一种由批评者自我向作品过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批评者要消灭自我,让作品或作家的声音在批评者的身上显现,反映出作品的光和色。
二、批评主体的批评家与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之间的关系
文学创作的本源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深切体验,与此相对应,批评者在批评文学作品时也要像作家创作作品时一样,去细心地感受和体验作品所包含的内涵意蕴。我们不妨把作家的创作和批评家的批评做一个类比:作家在创作作品时要细心地去体验现实生活,而批评家在批评作品时也要细心地体验作品所包含的意蕴。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要真心地体验现实,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感动人的作品,同样,在批评过程中批评家要细心地体验作品中所包含的意蕴,这样才能写出符合作品原意的批评文章。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批评者和作家本人的相似之处。批评者通过阅读、评价作品,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看到了作家和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于是对作家本人产生了好感,有一种想要评说作品的愿望。乔治·布莱说:“当我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这个在我身上思想的我就是写这本书的那个人。当我读波德莱尔或拉辛的时候,的确是波德莱尔或拉辛在我身上思考自己和阅读自己。”啵德莱尔认为,批评家就是诗人或艺术家的镜子,他之所以愿意在自己的思想中反映他人的思想,是因为他在他人的思想中认出了一种本质的相似。他在反映他人的思想的同时,也反映着自己的思想。因此,在批评家看来,诗人或艺术家的思想正是他的思想的反映。波德莱尔说:“批评家能够在作者身上认出自己,他不怕这样高喊:你即此人!这就是我的忏悔神甫!”
三、文学批评对作家及作家创作影响的具体体现
我们首先应看到的是优秀的文学批评家本身一般都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和艺术修养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看到的是,文学批评表面上是批评家个人的研究成果,但实质上他所从事的文学批评是集体的产物,就是说文学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集中了民族的乃至全人类的理论智慧和鉴赏经验的。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批评家就完全有可能在更高的视角去分析,评价作品的得失优劣,帮助作家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提高作家的思想认识能力和艺术创作水平,从而全面地提高作家的创作能力。因此,批评家对作家创作影响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点。
(1)文学批评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剖析、褒贬,往往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作家观察认识社会的能力,影响作家关注现实的方向。文学批评也可以对作家的创作进行追踪研究,这样能更加宏观地分析某位作家的一系列作品,增强作家的主体意识,坚定他的创作信念,促使其超越自我,不断革新和创造,形成这位作家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形式和风格。同时,文学批评对某些作品的分析鉴赏,对某些思潮、流派的看法,对某些审美趣味的肯定等等,也常常影响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尽管这种影响有自觉和不自觉之分。文学批评还可以凭借对同时代不同作家或作家群体的艺术主张和创作特色的深人了解,从总体上阐述文学应遵循多样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倡导不同流派之问的争鸣,从而促成艺术创作上的百花齐放。
(2)正确的文学批评能够通过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精确剖析,给作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表现在它能准确、客观地评判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指出其优缺点,像镜子一样,使作者的优缺点一一呈现出来,让作者能抛开利己偏好的思想,公正地对待自己和自己的作品,从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自己的创作更趋于完美。法国著名浪漫作家雨果的作品曾引起热烈的争论,有热情的赞美,也有严厉的批评,他对此在《欧那尼》序言中曾表示“接受过去的一切批评,无论是最严厉的还是最宽容的,因为这些批评对人都有用处。”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不少诗人作家常常在作品刚刚出炉甚至在创作过程中,便主动请人给予评论,吸取正确的意见以修改作品,使之趋于完善。曹雪芹的伟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便是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果。在书尚未完成时,即交给亲友评论,这样一边听取批评意见,一边修改作品,终于创作出了空前的经典巨制。作家善于吸取自己在创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自觉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这是难能可贵的。
(3)文学批评有可能发掘出作家创作中没有意识到的隐蔽在作品中的深层意蕴,发掘“形象大于思想”的客观效果。‘‘形象大于思想”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提供的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大于作家本人赋予它的意义。作家与批评家在文学史上并不是站在一个起点上。一般而言,批评家是以逻辑思维为起点,往往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作家的作品,而作家则以艺术思维为起点的,往往从人性的角度来表现人物的命运。因此,批评家的批评有时会出乎作家的意料。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把某个作者实际上提供的东西和只是他自认为提供的东西区别开来,是十分必要的。”而我们熟知的俄国文学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的评论就是如此,该书讲述的为爱情而死的女人的故事,在一般人看来,是一出纯粹的家庭悲剧。但杜勃罗留波夫经过分析指出:这是一出对未来历史含有乐观意义的社会悲剧。在主人公卡捷琳娜的思想行动中,体现了当时俄罗斯这个“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因为“最强烈的抗议最后总是从最衰弱的而且最能忍耐的人胸怀中进发出来的”。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的思想价值及社会意义的揭示不仅是读者大众所不曾领悟到的,甚至出乎作家本人的预料。这表明,作家可能是个形象思维的好手,但在逻辑思维上就不一定能达到形象思维所达到的高度。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感情充沛,想象丰富,思维集中于艺术形象本身的构成和行动上,而作品的思想真谛,潜伏于形象深处,尤其是一些篇幅庞大、结构复杂的作品,其思想意义更为丰富复杂。因此,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虽然客观地存在于作家的创作活动和作品中,但往往不被作家自觉地意识到。而要深人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就需经过总结经验,将纷繁的创作过程中分析出的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的东西,而这项工作正是通过文艺批评家的文艺批评实践来实现的。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文学批评对作者的影响】相关文章:
从文学批评到文化研究12-12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11-19
试析苏轼文学批评文体特征03-10
现代文学批评的道路12-12
试析周劭馨文学批评03-10
试论当前文学批评症候03-10
试论李长之文学批评风格12-12
关于梁实秋文学批评思想渊源初探03-27
试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03-2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