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创办的纪念性地方高校。2010年学校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两校区办学扩大了办学空间,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如教学成本上扬、教学秩序受挑战、管理实效打折、教学服务与监控薄弱等。学校要改进两校区教学管理,需建立健全两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推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度。
论文关键词:两校区;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异地兴建新校区成为普遍现象。多校区管理已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一个现实课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建校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何香凝女士等提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而创办的地方性高校。建校初始,学校是一所定位于培养农工子弟的中专院校。1984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随着学校的发展,老校区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凸显,给教学科研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新校区建设势在必行。2004年学校白云校区建设获批准立项。历经几年的征地与建设工作,2010年秋季白云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显然两校区办学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但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新困扰,尤其是使教学管理工作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探索建立一套高效的两校区教学管理模式,解决两校区教学管理困境对学校两校区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两校区办学教学管理现状
多校区大学的特点可概括为:“散、全、杂、大”四个字。散,指校区分散;全,是学科齐全;杂,即情况复杂;大,指规模巨大。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两校区办学存在着多校区办学的普遍特点,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特点。
学校现在海珠校区与白云校区两个校区同时办学。两校区相距25公里,车程50分钟左右。学校总占地面积111.47万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区占地17.78万平方米,白云校区占地60.34万平方米。两校区可同时容纳16902名学生上课,宿舍可同时容纳18000名左右学生入住。海珠校区现有各类实验室39个。白云校区首期本科教学实验室设置15个,其中仍有部分尚在建设中。目前学校只有一个图书馆,设在海珠校区,白云校区暂只有临时借阅室,新的图书馆正在规划建设中。
根据两校区教学资源现状,海珠校区与白云校区承担着不同的教学职能。2010年秋季白云校区刚投入使用时,2010级的4000余名新生直接进驻白云校区,至2011年秋季2010级的文科专业的学生迁入海珠校区,理工科学生留驻白云校区。2011年秋季,学校共招收4000余名学生,2011级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新生进驻白云校区,文科专业的新生进驻海珠校区。至此海珠校区承担一、二年级文科专业学生和高年级所有专业的学生的教学工作,白云校区承担理工科专业的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教学工作。目前海珠校区是主校区,下设主要行政职能部门。白云校区只设立延伸管理办公室,派驻少部分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通过校区办公室对校区实行延伸管理。校领导轮流到白云校区值班。除保卫人员、辅导员等工作人员常驻白云校区外,其他管理人员都当天乘坐校车往返校区,实行“走管”。学校教务处设在海珠校区,白云校区设立教务管理办公室,派驻4位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白云校区的日常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教学运行主要实行延伸管理,两校区统一学籍管理、统一排课、统一考试管理,统一教学监控。
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新校区建设扩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增强了办学实力。新校区新建的教学楼、实验室、宿舍无疑大大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由于两校区办学时间较短,管理机制尚未完善,这使得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诸多难题。
第一,教学资源紧缺与教学资源利用不足同时存在,教学成本急剧上升。为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的需求,在两校区需各配置一套教学设备、生活设施、图书资料、实验器材。学生分散在两校区,教学资源利用率势必下降,造成难以避免的资源浪费。同时,白云校区的图书馆和部分实验室等还在规划建设中,使得白云校区的教学资源相对紧缺,日常教学安排工作难度加大。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保障白云校区正常的教学和实验教学成为白云校区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此外,由于白云校区承担着理工科学生的基础实验教学工作,基础实验课程较多,大部分基础实验课器材需重新购置或部分需要搬迁,造成了大笔购置与搬迁费用,教学成本急剧上扬。
第二,“走教”与“走管”致使运行成本增高的同时不利于校区教学秩序的稳定。由于两校区相距较远,公共交通不便,白云校区教师公寓尚未建成,大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每天都乘坐校车往返于校区之间,学校花费在交通运输上的成本无形上升。而“走教”的教师和“走管”的管理人员耗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增加,使得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精力大受影响。同时,教师和管理人员由于赶不上校车而耽误教学和工作的情况时有出现,教学事故率频频上升,校区的教学秩序受到挑战。且“走教”与“走管”使得校区的学生与老师和管理人员沟通较少,学生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第三,白云校区教学管理机制与队伍不健全,管理实效打折。教务处领导和院系领导轮流到白云校区值班,奔波在两校区之间办公。这使得教学管理战线拉长,校区重要事务往往集中在领导值班时间办理,影响了管理时效。且领导要同时兼顾并高效完成两校区的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很大。此外白云校区第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大都是非事业编制人员,且都是对学校欠缺了解、管理经验又不足的年轻同志。由于各种原因非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素质往往难以得到保证,再加上经验不足,使得他们在校区日常管理事务方面需实时向领导汇报请示,并难以应对一些突发事件,造成管理成效不佳,校区管理秩序稍显松散。
第四,两校区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服务与监控薄弱。在白云校区教学管理机制尚在摸索的状态下,两校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教学管理岗位职责也不明确。这直接导致新校区教学管理缺乏规章制度的制约与引导,教学服务难以到位,不能严格监控校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及时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校区教学管理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再者由于新校区教学督导队伍尚未建立,两校区只有一套教学督导队伍。而两校区的距离使得督导人员到新校区进行教学督导的次数有限,致使白云校区的教学质量监控不力,教学质量有下滑趋势。
三、对两校区教学管理的建议
根据学校教学资源现状及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难题,本文尝试对两校区教学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两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须建立健全两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1)建立教学状态监督与考核系统。制定并完善教学状态监督办法,定期对两校区院系教学状态进行考核。对教学状态的监督应该由教学管理部门的常规监督与教学质量监控单位、教学业务研究单位的监督相结合。具体地讲,包括教学管理自控、教学常规检查、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建设、课程的编排与调整、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教学研究制度等等。通过对教学状态的监督与考核可全面监控各院系的教学质量,实现对教学院系的宏观调控,保障两校区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同时两校区需分别配备教学状态考核与奖励专项资金,保障监督工作有效开展。(2)建立两校区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健全教学督导机制。组建白云校区独立的教学督导队伍,负责分工听课,定期汇报、反馈听课情况,撰写督导简报。同时建立白云校区学生信息员制度。聘请部分在校学生作为学生信息员,使之成为教、学、管之间信息传递的窗口,便于学校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近年来随着两校区的建设,学校引进了一大批年轻的教学管理人员。由于教学管理人员在学历、职称、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保障两校区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我们需定期举办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训练,使他们熟悉学校的校情、校史,了解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日常办事规程,学习教学管理理论,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同时邀请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与年轻一辈分享交流工作经验。此外在加强培训的同时,学校还需严格考核白云校区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成效,从而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以保证教学管理制度在白云校区得到精准而全面落实。
3.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两校区办学使得教学资源分散,教学管理战线拉长,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实效性大打折扣。国内外的很多多校区高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设有效解决了管理实效问题。如浙江大学针对4校合并后5个校区、5所附属医院分布于杭州市的东西南北中的复杂状况,确立了“四校合并,网络先行”的方针,建设了新浙大校园计算机网络。目前一条总长度为54公里的高速光缆已把各校区和附属医院连接在一起,并在该线路上开通了一条大型室内会议视频系统。这条大容量数字通信干线的建成和完善,为浙大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广大师生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撑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白云校区的网络建设步伐,尽快实现白云校区的办公自动化、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为此,学校须更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并争取随着白云校区校园网的完善实现两校区的网络管理,可提供学生成绩查询、课表教室查询、重要通知、网上选课、网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网上考试报名等一系列信息管理,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
4.推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度
针对“走教”造成的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的情况,建议学校借鉴其他高校多校区办学的经验,推行专业导师和课程导师工作制度,给每个班级指定一名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导师角色。如广东商学院三水校区给每一个班配一个导师,数学、大学英语等重要的通识课程配备课程导师,并专门发文将导师制、班导师制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明晰化。导师通过电话、邮件、QQ等平台与学生联系。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教育,既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困惑问题,又可以帮助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结语
两校区办学对学校来说是一个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也是挑战。教学管理在两校区办学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难题,学校须与师生通力合作,勇于冲破传统管理格局,狠抓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能,力争实现两校区教学管理高效运行,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上一页 [1] [2]
【试论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相关文章:
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5-09
试论多校区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发展08-19
试论新疆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问题研究08-23
图书版权引进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4-27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5-06
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论文05-08
当前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5-05
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4-30
留学生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