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旧观念 适应课改新形式

时间:2024-08-12 01:34:4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转变教学旧观念 适应课改新形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现代教育教学要求,课堂要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自主探究  拓展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介绍,敬请各位同仁赐教。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思想品德课就是在教育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感悟道理,在具体分析中培养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以“自主探究、拓展创新”的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利用课外阅读、关心时政、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二、课堂操作模式及说明
        教师:提出目标——巡回指导——反馈信息——精讲点拨——扣标检测——启发诱导。
        学生: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探究质疑——归纳总结——当堂达标——拓展创新。
        根据感知知识——领悟道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发散思维——拓展创新的基本过程,此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阶段:人类认识是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向理性认识逐步上升和转化的过程。在教学中,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材,自主探究就是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或下发的学习提纲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利用故事、漫画、投影或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使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
        2.领悟阶段:感知是领悟的基础,是发展能力的前提。感知只能获得表象认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领悟道理,才能达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的转化。领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阶段,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课堂活动的主要部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造的动力。
教师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意味着思维的激活,学生的大脑活动起来,才能调动其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主动探究,发现事实和真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相互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创造精神的前提。学生无法解决的,教师要帮助补充具体事例,设计过渡性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思考、讨论,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留给学生探究的余地。对于知识层次、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注意个别辅导,降低要求,分层教学;对于学生“胡思乱想”、钻牛角、抠字眼式的提问,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保护其自尊。当学生提出教师预计不到的问题时,教师要敢于坦白承认,告诉学生:“师未必贤于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培养学生树立“不惟书,不惟师?不迷信,不盲从”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才有真正的创造性可言。        3.辨析阶段:人类的认识必须经过反复实践,进一步巩固才能深化,这是认识过程的规律。所谓“辨析”就是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和思想上容易模糊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辨别,澄清是非,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关键特征的认识,巩固学生对所学概念、原理或教材内容的基本关系的理解。当学生对教材内容整体把握后,通过辨析突出重点,加深理解,从而抓住要点,归纳结论,巩固也随之而深化。“辨析”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念原理更明确,能力逐步形成,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融会贯通中把学习目标的要求化为自觉的行动。
        4.拓展阶段: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这既是检验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探索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发散思维,拓宽思路,扩充信息,举一反三,将观点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
        三、达到的效果:
        1.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探究学习”,学习方法和观念有所转变。
        2.教师知识、能力提高:教学内容、探讨内容的开放,必将给教师施加一定的压力,教师只有不断“充电”,完善自我,才能适应开放性教材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3.学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活学活用,特别是能够主动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实践中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推荐和学生自行设计作业的方式,拓宽视野,以点带面,做好课堂延伸活动,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国学者德鲁克提示:“推动未来发展动力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和土地,也不是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素质,这些因素将会创造经济奇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国际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然,作为新世纪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不断把思想品德教学推向新的境界。

【转变教学旧观念 适应课改新形式】相关文章: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适应课程教材改革11-21

转变教学观念 创设高效课堂03-20

对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几点思考02-23

试析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03-06

新课标下如何转变体育教学观念02-21

浅谈转变课程资源观念 活用物理教学资源11-14

浅析新课改下的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12-09

教育论文:转变观念练好悟性03-25

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03-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