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行业特色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之概念认定及路径探析
论文摘要:从概念辨析出发,对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系统剖析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探讨该类高校所应选择的发展路径,指出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尤其需要从战略愿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实现三个深层次转变。论文关键词:研究型大学;行业特色;路径
研究型大学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并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责任和使命。创办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不仅是促进科技与教育结合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国产生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更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并以此作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于一批已经提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行业特色型高校而言,如何在新的时期实现办学特色与高水平的有机结合,依托自身优势加快建设研究型大学步伐,成为必须思考的战略主题。
然而,到底什么是研究型大学?行业特色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究竟该如何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答案。本文特对此进行探讨,以求对相关院校有所借鉴。
一、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特征
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中外学者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论述。
我国知名教育专家王战军教授给研究型大学下的定义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
美国全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丹莫特教授对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和氛围作了如下描述:知识的传播和创造——教学和科研是研究型大学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研究型大学的教授用自己的研究向学生传授最新的成果,学生感到学知识是一种创造的行为。在研究型大学就读的学生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在一种研究型的文化中成长,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和探知精神。
美国卡内基教学研究会认为:所谓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以研究为重点,开展高层次研究教育,并拥有可观的研究经费来体现其核心竞争力的大学。但其对研究型大学的分类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反映出对研究型大学概念的认识仍然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中。
尽管中外专家对研究型大学还没有一个确凿的定义和权威的评价体系,但是教育界人士对研究型大学基本持有共性的理解与评判,即研究型大学必然要将创新精神蕴育在教学、科研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在推动社会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中展现出深厚的实力和重大的作用。如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评价指标中,学术声誉、国家级重点学科数、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数、国家级三大奖获奖数、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数、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国家级纵向科研经费的总额、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博士学位授予数等旨在表明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实力的参考系数经常被列入其中。2002年10月,由武书连领衔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表了中国研究型大学评价标准:将全国所有普通本科大学的科研成果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达到上述大学科研成果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大学是研究型大学。以此为标准,2002年至今课题组每年评出30余所中国研究型大学。该评价标准似乎更侧重于科研创新能力在研究型大学中的权重。当然,这种评价标准是硬性的,并且必将随着中国大学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界对研究型大学内涵认识的深化而有所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型大学”与“一流大学”的概念并不等同。在我国各高校的奋斗目标中,建设“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提法并存,因此,有必要将二者间的关系加以明确。“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二者之间既有关联又不尽相同,一流大学具有相对性,它强调的是一种水平、一种地位,具有在一定的指标体系下相对排名的性质,例如国内一流、国际一流;而研究型大学具有一定的绝对性,它更强调内在性,是达标性的国家指标体系下的概念。简单地讲,研究型大学重在建设,重在过程;一流大学重在评价,重在结果。就国际高等教育状况来看,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但是二者之间却没有可逆性,研究型大学的规模和档次不一定都很高,有高水平和一般水平之分。
在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中,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先后提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211工程”和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实质上就是要重点建设一批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大学的一个目标,其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治国之才、创业之才、学术大师这些现代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同时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
二、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目前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中,大部分是在世纪之交由原归属行业部门而划归教育部直管的。近十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过程中,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办学目标、办学观念、办学思路也正在经历着不断调整与重新确立,在面临日益严峻的高等教育竞争的同时也迎来了更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层次以及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契机。
1.行业特色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机遇
一是当前高等教育处于大发展大改革的时代。新世纪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必将带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更加广泛深入推进。在世界高等教育竞争空前激烈和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高教改革方兴未艾,国际国内交流日趋加强,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层出不穷,这不仅为我国高校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刚刚转型的行业特色大学拓宽了办学视野和办学思路。开放办学、提倡竞争的发展氛围也为能够适应形势、抢抓机遇的行业高校加快和实现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了可能。
二是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大学不仅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而且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都明确提出,要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形成一批能够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在后续推进的“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中,进一步凸显了对行业特色高校的支持。对于高水平特色型高校来说,从过去的行业办学到融入国家规范的教育体系、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尽快将自身的发展目标聚焦和调整到国家需要的领域中来,这也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实现全方位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现实驱动力。
三是质量和特色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随着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分层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行业特色型高校因其自身发展历程的独特性,拥有一般高校所不具备的固有优势。在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中,强化特色意识,实施特色竞争战略,已成为包括高水平特色型高校在内的各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也从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加强了对高校办学特色培养的指导和引导,这为特色型高校进一步密切与行业部门联系、保持和彰显行业优势、特色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建设研究型大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教育部就在积极推动部分高校与原主管部门的共建,一些行业特色高校纷纷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合作委员会等以加强与行业的联系。而行业高校自身也在有意识地强化特色发展和特色合作。2011年10月,11所拥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北京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进行全方位合作的高校联盟,也进一步凸显了办学特色。
2.行业特色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发展理念与办学文化方面,由于自身发展受行业办学的限制,原行业管理的高校易受封闭、狭隘、僵化思想的束缚,与开放教育思想、先进教育理念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基于原来的行业联系,使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获得有力支撑,一些自我满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在办学文化中蔓延,导致发展动力不足,改革停滞不前,尤其是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深学问探究和对国家社会重大问题的高端服务方面存在欠缺,进而影响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迈进。
在学科建设方面,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学科发展普遍不够均衡,仅有几个学科实力较强,其他学科则总体较弱,因而在推动交叉学科发展、打造创新合作平台方面显得学科支撑不足、基础不够雄厚。同时,由于有些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学科发展战略上重点不突出、力量不集中,甚至对有限的资源采取平均配置的方式,导致传统优势学科在学科实力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因此,对于部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来说,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如何合理架构学科体系,在协调发展和特色发展中,实现既有特色保持和优势凸显仍是一个主要课题。按照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学科层次仍然有待提升。 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行业特色型高校失去了与原行业部委血脉相连的联系,不仅能够获取的纵向资源大大减少,与行业的联系也逐步由“紧密型”转变为“松散型”,行业特色有所削弱。体现在科学研究上,行业特色大学的科研力量与行业内部的科研机构相对独立发展,缺少有效联合和协同创新的方式,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也难以在重大应用领域取得突破。体现在人才培养上,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行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脱节现象,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契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人才培养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发展路径探析:行业特色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应推进三个转变
与其他高水平大学相比,正在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行业特色高校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从发展路径分析,行业特色高校尤其需要在战略愿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实现三个深层次转变,并以之引领迈向研究型大学之路。
1.从高水平到研究型:实现战略愿景与目标定位的转变
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目标的渐进过程,其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对发展目标的大胆愿景以及把愿景转化为具体目标的明确规划,形成优先行动框架,找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虽然一般行业特色高校都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笼统目标,但相对研究型大学建设而言,应该有清晰具体的发展愿景和目标定位,而这种愿景与定位尤其需要突破原有的思想羁绊。
一是办学思想的转变。行业特色大学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办学思路,从以狭隘地为行业服务为主的办学思想向更加注重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和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办学思想转变,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勇攀高峰的自信心,团结、凝聚师生智慧和力量,向更高水平的研究型方向努力,围绕宏伟办学目标,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提升标准。
二是目标定位的转变。参考研究型大学指标体系和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一般行业特色大学要把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愿景转化为具体目标和战略规划,必须立足自身的优势去拓展,在目标定位上不再局限于某个行业的当下需求,而是要瞄准国家需求和世界前沿,努力在相关领域取得科学技术研究的覆盖和领先,抢占学术制高点,为达到研究型水准、增强竞争力而有所为、有所不为。特色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重在质量的提升,而非规模扩展,要把重点集中在几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达到国际国内一流水平。
三是服务面向的转变。行业特色型高校与本行业共发展、同进步,逐步成为本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要依靠力量,也使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但作为研究型大学而言,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需要行业特色型高校在继续坚持和强化与行业合作的同时,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富活力的前瞻性思想、更具人文关怀精神的大学气度服务整个社会,服务于国际及国内科学技术发展和重大社会需求,发挥出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应有的作用。
2.从实践能力到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的转变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大学类型,其类型的特征性在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职能活动均表现出浓厚的研究性活动特征。行业特色大学因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往往具有重视实践能力的特色,与研究型大学的指标相比,应用性强而研究性、创新性不足。这就需要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上,从培养定位和培养模式上向研究型大学方式转变。
一要通过学科综合、跨学科等途径以及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体系,形成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研究性思维。学科体系向门类齐全、综合化方向发展,实际上是为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发展边缘学科、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研究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要推动主要教学环节的改革,形成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制度。要积极探索本科生早期参与科学研究的途径,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研究生和研究项目的巨大资源,提高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质量,营造研究型的学术氛围,以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为学生培养的核心目标。
三要增强开放性,加强国际化办学,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的氛围。要充分发挥国际科研合作、国际学术交流的优势,着力培养能够挑战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人才。
3.由产学研合作到重大理论突破:实现科学研究重心的战略转变,形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研体系
研究型大学要注重基础理论和战略性应用研究,并以之体现核心价值。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在既有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提升研究层次,在与行业联合研发和技术攻关的分工中,将研究重心转向基础理论和重大理论突破上,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要明确校企定位,凸显高校科研体系的综合优势。传统观点认为,新知识来源于科学系统,主要是通过大学和政府实验室内的基础研究实现的。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行业自办的研究院所应该是有区别的。据此,行业特色高校应围绕原优势特色学科进行拓展,实施与其他高校、与原属行业差异化发展的科研战略,立足行业领域,提升研究层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的学科群优势,充分体现学校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以及促进行业进步的推动力。
二要拓展服务面向,打造为国家战略和行业服务的技术创新平台。高水平科研基地是支撑学校优势学科发展、承接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产生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汇聚和培养杰出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研究型大学特点的集中反映。行业特色型高校无论是为行业服务,还是为研究型方向努力,都必须依托优势学科,全力构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基地,使学科建设直接对接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并且在拓展服务面向的同时打破视野和体制局限,深入推进协同创新。
三要巩固原有产学研优势,建立新的合作机制。随着高校自主办学权的加大、高校与原行业的脱离,行业特色型高校与原行业院校的连带关系日渐松动。但对于建设研究型大学而言,实践仍然是创新的动力,产学研的结合仍然不失为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一条捷径。为此,行业特色高校在战略上必须保持原有的机会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与原来的行业部门建立起新的可持续的合作机制,真正形成深度融合、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行业特色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之概念认定及路径探析】相关文章:
对于合并高校校园文化整合路径探析06-10
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探析的论文范文04-30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的作用08-22
试论民办高校教务管理特色建设08-29
关于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问题探析06-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06-07
建设工程管理探析06-13
高校篮球教学对策的探析08-12
高校篮球精神文化探析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