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互联网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4-09-05 22:34:2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互联网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互联网是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运用互联网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丰富互联网教育资源,优化网络环境,开展网络实践活动。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载体;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顺应新变化,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展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新时期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目的和内容隐藏到受教育者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使之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育意图的隐匿性。在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将承载特定教育意图的信息以间接、暗示、非强迫性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并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从而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教育内容的丰富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以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教育过程的愉悦性。在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是在没有任何外部强制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育过程轻松愉悦;四是教育结果的持久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选择、接受和内化而起作用,这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比较稳定持久的思想观念。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优势,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第一,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优势,极力宣扬所谓“西方文明”,西方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乘虚而人。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逐渐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依靠单纯的“说教”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力不从心,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隐性教育进行补充,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二,适应受教育者思想和心理变化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转化人思想的工作,不能一味进行强制灌输和说教,而要根据人们思想和心理特点的变化,创新教育方式。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心理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独立性增强。人们学会了自我思考和自主选择,思想的批判性、独立性明显提高,人们敢于怀疑,不再盲目相信他人的说教;二是平等民主意识增强,反感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教育。面对人们思想和心理的这种新变化,如果仍然采取单一的强制灌输和说教,必然导致人们的逆反心理,从而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人们思想和心理的新变化的必要要求。
  第三,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足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力戒空谈说教和粗暴灌输。可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把教育过程简化为“我说你听,我令你行”,教育意图太过明显,教育方式生硬,又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型、权威性,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积极性,把教育对象当作“物”对待,当作“可被别人占有的东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处于一种完全不平等状态,严重阻碍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内化。而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平等、互动的关系,教育者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和进行引导,使之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从而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

  二、互联网是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思想、情感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只有依托、渗透在一定载体之中,才能被受教育者所感知和把握,进而实现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一定载体为基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重要平台。由于互联网的特点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互联网应该成为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第一,互联网的广泛性和隐匿性能够较好地隐蔽思想政治教育意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互联网上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教育者通过互联网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内隐于各种信息和活动中。同时,在互联网空间里,每个人都是以虚拟的符号形式出现,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不知道彼此的真实姓名与身份。这既有利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不漏痕迹地施加影响和进行引导,又能使受教育者在无形的氛围熏陶下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影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试析互联网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互联网的形象性和平等性增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深奥的甚至枯燥的,互联网信息的表现形式则是形象生动的。通过互联网,教育者可以把深奥、枯燥的思想理论转化为活泼鲜活的文字、直观生动的图像、丰富精彩的影音文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枯燥变为有趣。这不但能够有效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而且能够使受教育者不反感和抵触,甚至他们还会主动查询、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同时,互联网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平等。教育者通过互联网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给传递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不仅是在接受也可以表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还可以进行平等交流。这样既能及时了解受教育者思想状况,又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兴趣,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第三,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超时空性扩大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其信息容量是无限的,永不枯竭,并且还会随着交流的增加而倍增,而且其信息的覆盖面非常广,几乎覆盖了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互联网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壁垒。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在不受时空的限制下,通过网络获得自己需要的任何知识和信息。这就在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三、利用互联网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互联网是新时期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努力探索利用互联网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加强互联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首先,要建设好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作为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要充分考虑如何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在网页版面设置上要体现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和教育性的融合;在网功能设置上要通过开设公开的电子信箱、网上咨询、在线建议等,尽可能拓宽平等交流的空间和渠道,方便人们参与;在网页内容上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网民特点的原则,体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样性于一体,同时要及时更新内容,让人们对网页内容有新鲜感和阅读的强烈欲望,以增强教育的辐射力、感染力。其次,要有意识地在其他网页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人们在浏览网页时也能无意识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加强互联网监管,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上内容良莠并存,互联网在积极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加强互联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首先,要依法治网。法制是现代社会规范人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网络世界同样离不开法制的约束。通过网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手段限制、制裁非法和有害信息的网上传播行为。其次,要以技治网。加强网络监控和信息过滤技术的开发应用,利用技术手段对网上内容进行监控、过滤,有效阻止有害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最后,要以德治网。通过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宣传,提高人们明辨是非和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增强其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抵抗力,自觉抵制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实践活动。“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进行接收、择取、整合、内化及外化践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者施加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要有接受教育的意愿,能够认同教育信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主体性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反感说教式、灌输式教育,更喜欢具象化的教育方式。因此,以互联网为载体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采用具象化的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为依托,将思想、政治、道德、价值观等教育内容融入其中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开展计算机技术比赛、网页设计比赛、网络攻防大赛等活动。这种直观形象、寓教于乐的活动教育方式,既不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被强制教育的感觉,也不会引发逆反心理,更容易激发受教育者的参与兴趣,便于其理解教育内容,发挥隐形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上一页  [1] [2] 

【试析互联网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章: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评价11-23

构建高校隐性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2-09

新时期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2-09

试析中国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11-18

试析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一点思考02-23

试析主体间视角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再探讨12-01

试析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11-17

试析高职院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施途径12-03

试析互联网金融定义与发展03-2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