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年轻教员课堂教学语言书面化趋势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4-07-19 15:44:2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简论年轻教员课堂教学语言书面化趋势分析及对策


  论文摘要:针对年轻教员初上讲台由于业务水平有限和教学经验不足造成课堂教学语言趋于书面化的特点,分析了年轻教员课堂教学语言出现书面化趋向的原因和这种趋向对课堂教学效果造成的影响,最后给出避免过多运用书面化语言讲课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年轻教员;教学语言;书面化
  
  教员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传播人类文明,启智、益能、育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而教员的语言则是思想的外壳,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知识信息的媒介和主要手段。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艺术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员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运用口语、书面语(板书)和体态语等引导学员完成从抽象思维向生动直观的转变。精心设计的、优秀的教学语言,通常具有准确、严谨、简洁、通俗、风趣、幽默、流利和节奏感强等特点,往往能把模糊抽象的事理讲清楚,把枯燥乏味的道理讲生动,把静态的现象讲得如生。教员语言的表达技巧掌握得越好,语言的艺术性就越高,所达到的传播知识效果也就越好。

  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就是书本上那种文章式的语言,具有简洁、条理、规范、逻辑性强等特点,但对听众的感官刺激往往不易深刻,不易被人所接受。口头语言的长处是通俗、生动,有亲切感,更易于被人所接受,给人以轻松舒适的感观享受,但若处理不当,则易拖沓、费时。
  教学语言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统一体,是一种听觉和视觉互相结合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教员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和体验,然后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现教学内容,以加深学员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员抽象思维的发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员要努力加强教学语言的锻炼和修养,提高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力求把语言学家的用词准确,教育学家的逻辑严密,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感情丰富集于一身,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员,为追求语言精练效果,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大量教材式的书面语言。诚然,课堂讲授离不开书面语言,尤其在讲授概念、定理等结论性内容时,更是非教材式的经典语言表述不可。但是,一堂课如果从引入到过渡,从概念到讲解,从举例到说明,从分析、推理到结论,自始至终都是大段大段地照抄照搬教材语言,就势必使学员感到枯燥无味,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课堂讲授过多使用书面化语言是必须纠正的一种倾向。

  二、课堂讲授中过多依赖书面语言的原因

  一些年轻教员在谈及课堂讲授时为什么总是依赖书本的时候往往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上讲台就紧张,一紧张把原来准备好的话都忘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是否准确,总感到心里没底”;“离开教材就觉得没什么可讲的”,等等。表面看来年轻教员似乎对授课信心不够、经验不足,但根本原因在于:一是知识面还比较狭窄,知识还比较贫乏,自然会显得语言干巴,不敢多说又生怕说错,只能拿着教材“照本宣科”,讲起课当然就比较单调,索然无味了。二是对讲授的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研究。没有“吃透”有关内容,这不是说年轻教员不懂、不明白,而是说年轻教员对有关问题的实质、各问题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在更高层次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够透彻、不够深刻,缺少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即使自己大脑里有不少现成的材料,也不知道如何取出来并将其“溶化”到教材中去。因而也就很难准确把握有关内容讲授的深浅程度、宽窄范围和语言表达的自由度,缺少讲授中自主发挥的可能性空间,不敢超越教材语言这个“雷池”一步,生怕说错一句话。很多大学毕业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员常常发出“看起来明白,讲起来困难”的感叹,其原因大概也在这里。
  所以,年轻教员课堂讲授中过多依赖书面语言,表面看来是语言表述形式问题,但根子还在于没有吃透内容、把握问题的实质上。因此产生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年轻教员教学经验少、信心不足,而在于他们没有能“吃透”教学内容,没有深刻领会问题的实质和体会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三、过多使用书面化语言对教学的影响

  1.违背学习者的思维特点
  大量使用书面化语言,会违背学习者的思维特点,使学员跟不上教员讲授的思维进程。打比方说,知识之水从教员的“壶”里流到学员的心田里,“壶口”自然就是教员之口了。课堂知识教学的目的在于完成知识从教员头脑经教员口头讲授向学员头脑的转移。完成这种转移,最根本的是要使这个过程充分适应学员听课的思维特点,通过语言艺术表演吸引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课堂听课与阅读教材在思维过程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听课思维具有“单向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这不同于阅读思维反复性的特点。
  由于课堂授课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内容上总是从前向后依次展开,一般不会有简单的重复或停顿。为适应这种情况,学员必须紧紧跟随教员的讲授思路从前到后一次性地解决听懂、理解教员讲授的问题,不允许“思维掉队”,不允许滞留在某个问题上反复思考、反复琢磨。而反过来这就要求教员的授课语言,必须规范、简洁、严密、准确,且通俗易懂,明白无疑。书面语言这时就会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它主要是从阅读者的思维特点出发,以抽象、简洁的语言逻辑严密地阐述事物的本质、属性、发展过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讲究用尽可能少的字符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因为这个特点,阅读者为解读简洁精炼的文字表述中所包含的大量信息,常常需要反复阅读、仔细琢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充分的自主性,如何阅读,阅读几遍,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决定。但课堂教学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在课堂讲授中如果仍然照搬书面语言,就会违背听课者的思维规律,使学员由于不能及时解读过于抽象、简洁的书面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而跟不上教员的讲授思路,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2.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般教材多侧重于最终的结论性内容,论证过程和过渡环节相对不够充分,其语言表述形式也完全服务于这个特点。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材只是该书编者的观点和理解,它对问题的阐述不可能详尽具体,面面俱到。这本来是为教员备课留下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展开思维的空间,成为教学过程中教材阅读与课堂讲授二者分工互补的客观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员只满足于书面语言表述形式,就意味着对讲授内容的处理也仅仅局限在教材层次上,对教学内容没有更深刻更透彻的感受、理解,讲课势必信心不足,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样的讲授就必然影响学员对有关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从根本上失去课堂讲授的价值。
  3.课堂气氛缺少热情、活力
  教员讲授一味简单照搬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充当教材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课堂气氛就显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也容易使学员产生重复感和枯燥感,甚至厌恶感。一般情况下,学员在课前已经通过预习初步熟悉了教材内容及其语言表述方式。如果教员在授课时仍然只是“照本宣科”,成段成段地大量重复教材的书面表述方式,这样即使是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被讲得干巴巴、索然无味,难免会淡化学员的听课兴趣,感到“听课还不如自己看书”而产生厌倦的心理,甚至怀疑教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等等。

简论年轻教员课堂教学语言书面化趋势分析及对策



  四、避免课堂讲授语言书面化倾向的方法

  1.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
  一是在大量阅读有关教材和著作的基础上,多方比较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有关内容实质的理解。言简意赅、鞭辟入里、顺畅精彩的教学语言,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对事物本质的透彻理解。二是阅读有关的科学史、思想史著作,弄清有关问题发展的来龙去脉,拓宽知识面,增加词汇量。只有知识丰富,词汇丰富,才能信心十足,左右逢源,授课自然妙趣横生。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大量的阅读有助于人们对问题本质的深刻把握。三是以讲授内容为轴心向周围进行辐射性研究和学习,弄清与所讲问题的有联系的知识场。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将相应内容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这样会使我们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触类旁通,准确把握有关内容与其他问题的内在联系及其在更高层次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浅出、厚积薄发,增加课堂讲授语言的自由度,扩大自主发挥的可能性空间。事实说明:深厚的“讲功”是以学识渊博为基础,以真知灼见为根本。
  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一般学校都会实行导师制对年轻教员进行“传帮带”,即指派单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员与年轻教员“师徒结对”,指导其开展教学工作。年轻教员要善于学习他人讲课语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人行,必有我师。”年轻教员要虚心向同行尤其是同行专家学习,主动与指导教员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交流探讨,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多请教、多听老同志讲课,老教员积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学识于一身,讲课语言一般具有严谨性、专业性、简洁性、多彩性和生动性等特点,讲课一般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吸取老教员讲课语言中的精华,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并能学以致用,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功底,逐渐使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并成熟起来。
  3.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吃透教材是授课准备的基本要求。年轻教员应先阅读若干遍教材,对教材中一些没有理解的问题要重点思考,查资料,解决这些问题。年轻教员还应充分思考教材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对于教材的准备达到通透的程度。
  通过集体备课,年轻教员不仅可加强与其他教员之间交流和沟通,还可以增强团队协作和互助精神,有效地发挥集体智慧,达到优势互补,为精心备课,认真组织,精心设计语言,仔细斟酌,反复推敲提供帮助。纠正书面化语言倾向,不是简单地提倡讲课口语化,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风格置换问题。由于它直接涉及到教员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所以实际上成为教员对有关内容的再学习、再研究和再创造的过程。课堂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确,又要有口头语言的通俗易懂,这就要教员在备课时精心组织,仔细推敲,讲授时将二者有机地恰当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会有一次成功的、高质量的授课,这样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肯定好。事实上,很多科学理论的深刻内容是日常口语不能准确表达的。但这也不是说,只有教材语言才是唯一的合理表述。在这方面,年轻教员在认真备课时可以借鉴有关科普著作的语言表达经验,寻求课堂讲授语言科学性与通俗性的恰当结合。
  4.坚持不断练讲、试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坚持定期练讲、试讲,要勤练,苦练。常言道:“道得人人意中语,千回百转费寻思。”语言表达是一种技能技巧,凡技能的形成和成熟都离不开学习再学习、训练再训练。对年轻教员来说,练讲、试讲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更是语言组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参加的每位教师听完后,都会针对教学基本功(讲写演画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员的仪表、教学态度等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既能从资深教员那里学到很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又能弥补个人备课的单一性、片面性和局限性,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做好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处处留心皆学问”,年轻教员要多实践,不断地练讲、试讲,不放过每一次“练讲”的机会,在反复多次地“练”与“试”的过程中不断修改、提高,使教学语言尽量准确、清楚、简洁、通俗,富有逻辑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5.加强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要职能,教员的科研能力反映其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教学没有科研为积淀,没有学术交流为拓展,课堂效果再好,也只能维持浅层次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进一步的求知需求。年轻教员应积极投入科研工作,而学校应积极创造能让年轻教员从事科研工作的良好环境,加强资金与设施支持,帮助年轻教员争取自然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立项,申请教研项目,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等。在科研工作中,鼓励有经验有成绩的教员做好对年轻教员的“传、帮、带”工作。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提高高校科研工作水平,从而促进年轻教员学习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将相应内容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践出真知,将自己所学所闻所遇与课本书面语言相融,做到游刃有余,语言自会生动活泼,这对于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好处。

  五、结语

  “短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知识基础是语言艺术的精神宝库,知识浅薄、孤陋寡闻的教员,难于担当教学的重任。知识底蕴丰富,可以视为“本固”,语言艺术的高超,就可以在“本固”的基础上得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教员讲究讲课的语言艺术,将各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恰到好处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必然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吸引力,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全神贯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知识的奥秘,从而感到学习的乐趣,这也可以说是讲课的语言艺术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年轻教员作为新世纪教员队伍中的顶梁柱,肩负着祖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就必须从刚踏上讲台注重语言艺术的培养,尽量避免课堂教学语言出现书面化的趋势,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使教学语言准确简明、通俗生动、逻辑严密、条理清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页  [1] [2] 

【简论年轻教员课堂教学语言书面化趋势分析及对策】相关文章:

高校国防生军政教员队伍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03-08

简论高职教师科研素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11-20

语言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11-14

年轻教员在多媒体应用中的常见现象03-29

国际化趋势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对策03-28

中考书面表达与应对策略12-02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项目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01-18

简论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18

简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12-0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