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研究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如在教授《变色龙》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地就解决了。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维,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好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
四、以小作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的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
如学完《孔乙己》之后,同学们就写出了《我说孔乙己》、《孔乙己之死》、《孔乙己是个可笑又可悲的人》、《孔乙己是个可怜又可憎的人》、《走进孔乙己》等文章,他们深入挖掘教材,各抒己见,由表及里,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从而带动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研究性学习】相关文章: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11-14
试论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1-29
浅谈如何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3-06
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1-18
谈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1-18
关于研究性学习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研究03-26
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11-18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03-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