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订单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思考

时间:2024-07-24 07:20:5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高职订单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思考


  论文摘要:在不断发掘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大多数高等院校的重视,同时也实施了订单教育模式,在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共同收益的桥梁。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与多家企业制订了订单班,对订单班的实施过程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改进。“订单式”教育模式值得继续深入发展。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许多符合高职教育的模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产学研结合成为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得到大力推行,各系均与校外企业合作开设了订单班,计算机应用系也与赛科斯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电信盈科通讯有限公司以及理光图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多年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学校、企业和学生能达到“三赢”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随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必须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讨。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如今,有不少企业提出,刚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的新人很多不具备胜任本职位的基本能力。一方面企业职位空缺,一方面毕业生难以胜任这些职位,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学校的教育模式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结构性矛盾,学校不是为了让学生就业而完成的教学计划,学生工作后迟迟不能进入状态。经分析,主要矛盾集中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以学科为中心,缺乏实用技能的知识,难于应用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学校的培养与实际的企业工作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为了架起二者之间的桥梁,寻求一条合适的通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并且通过实践证明,“订单式”培养是一条在高职教育中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法之一。
  所谓“订单”,该词汇来自于商业经济活动,是买卖双方在货品订购过程中签订的合同、契约或者单据。也指一方在生产经营中,按照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生产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则是高职院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需求,与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供需双方签订合作订单,在师资、技术等多方面合作,通过在学校和企业两个教学地点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人才定点定向培养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其基本出发点正是学校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实施的过程中通过需要学校、企业、学生的共同参与,增强他们之间的联系,以解决办学、用人和就业之间的问题。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在于订单班的形成。订单班可以是从新生入校时就按照对口企业的需求建立起来的班级,也可以是在学生根据校内教学计划,经过一年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依企业要求由相同或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的班级。订单班中,人才规格、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及评价标准等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培养学生不仅要遵循订单班的要求,同时也应保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消除了学生学习时的漫无目的的顾虑;对于企业而言,学生既是在校学生,也是准员工的身份,能尽早熟悉今后的工作状况,熟练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和岗位需求,成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于学校来说,扩宽了学生的出路,提高了就业率,成功地解决了毕业生的问题。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下面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系与赛科斯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为例,谈谈“订单式”培养的实施过程。我系最早与该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每年开设1个订单班,班级主要在学校二年级学生中选拔。
  1.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拔组班
  尊重学生自愿以及信息公开的原则,由公司针对二年级在校学生举行宣讲仪式,将公司情况作详细介绍。根据学生的意愿报名参加面试,公司人员对面试学生进行一定考核,符合公司要求的学生组成“赛科斯订单班”。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签订订单教育协议,以保证三方的合理利益。
  2.订单班人才培养方式
  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订单式”培养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及考核评价标准等均由学校中富有教学经验并熟知行业发展的老师与公司中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共同制订。订单班的学习阶段和场所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带有理论性的或基础性的岗位知识在校内完成,由公司指派的技术人员到校与学生共同完成;另一部分的学习在公司内部完成,实际上也就是在公司的实习阶段学生上岗,进行与公司正式员工相同的工作。学生在一年级期间已经通过了部分在校的课程学习,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订单班中,公司人员会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在校内进行工作有关的课程和相关技能的培训,在进入到公司后对岗位所需的技能进行现场实地的培训,最终达到学生能独立上岗的目标。

试析高职订单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思考


  3.订单班的考核模式
  学生的毕业要求是通过课程的考核从而得到学分,在三年级的学习结束时能拿到学校要求的总学分。而订单班的开设使这部分学生无法正常地通过学分的获取而毕业,根据实际情况,订单班学生的考核必须重新制订。订单班学生的考核以企业考核为主,学习成果的考核由技能考核和实习考核两部分组成。技能考核在校内培训完与工作相关的技能之后由公司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主要形式为试卷。在公司,学生的身份转变为准员工,考核时综合工作表现、出勤情况、阶段性的测试等各方面因素,最终由公司指定的带教老师给定成绩。企业成绩可填充由于实习在学校并未获取的学分。两部分考核合格的学生,公司予以录用。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来说,某一专业的学生进入订单班后,其专业的连续性降低,不能将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学习完,毕竟对于专业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学生根据企业要求订单培养,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但是企业不一定能满足这些人员长期的需求,有可能一段时期后离开订单培养的企业。这样,学生一方面对于企业是暂时的,另一方面本身的专业不强,导致日后的职业发展空间难以拓宽,从而造成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和在企业所需技能之间的衔接紧密度甚低。
  订单班解决了学生短期的就业问题,而不能长期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作用。订单式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是针对专业所对应的整个行业进行培养,而不是仅仅针对学校有人才需求的部分企业和单位的培养。学校在加强市场调研的同时,分析某一行业的状况,寻找出行业标准,科学准确地分析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的培养能使学生在这个行业里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能力,而不是只能单纯地适应某一企业,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必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学校培养学生最终还是为用人单位培养人才,对于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动态、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都应作出经验总结。在与企业岗位需求保持一致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新的专业,在专业中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舍弃部分过于陈旧或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增加实践性强且与企业需求紧密的课程,使企业中实际能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提前在校内完成。与此同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课程的实施逐步培养起来,如果单纯地只是为了迎合企业而改变几门课程设置,也是毫无意义的。
  在师资方面,高职教育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既需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全面熟悉实际工作环节中的流程和特点。如果教师只是纯理论式、形式化的课堂教学,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就业肯定成问题。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于订单式培养人才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将校内的专任教师送到企业培训,熟悉企业中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不论是知识层面的还是职业规范层面的,均可以引入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来。
  长期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校内授课,企业人员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应有别于专任教师,他们在授课中能结合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历,将真实的企业项目和案例应用于课堂的教学中,在拓宽了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工作性质及流程规范等,从而避免进入工作单位后不知所措等状况的发生。
  订单式的培养虽然成为了目前高职类型学校青睐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并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订单式”,该模式相对适合在与行业紧密相连的专业中推广。学生的培养毕竟不同于生产产品,学生的培养需要三到四年的一个周期完成,订单式的培养是不可能完全取代这么长的一个时间周期的教育培养的,而且市场情况也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变化,所以在实施订单教育的同时必须考虑专业的特性。

  四、结语

  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已经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取得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制度方面的因素,使得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间更好地磨合。希望校企合作的模式在今后能进一步完善,既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也能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适合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上一页  [1] [2] 

【试析高职订单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思考】相关文章:

试析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03-07

试析高职教育模式的共性与个性11-29

试析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11-14

试析对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全面思考01-15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思考11-16

试析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2-11

试析美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11-20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品德教育实训模式的构建12-11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思考03-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