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文摘要: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注重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实事求是制定教学计划,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力求达到经济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我国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与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普遍将“西方经济学”作为核心课程有所差别,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时与这些专业在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最终达到的目标方面都存在差异。作为一名在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教10余年的青年教师,对此有几点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科学定位“西方经济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基于以上培养目标,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
1.思想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主、以“西方经济学”为辅,在借鉴中发展完善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习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因此在教学中必然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专业课。在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其目的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比较,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使其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回顾历史,明确关系。在开设两门课程之初要重点回顾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而明确两门课程的关系。经济一词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但是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学问还是源于17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此后开始分化,一方面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建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方面是19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建立的西方经济学。二者可谓是同源不同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基于时代的呼唤和需要,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而产生的革命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成分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在西方经济学中也存在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思想的发展因素,无论是克莱因的经济模型,还是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都与魁奈的经济表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正如任何文化都有一定的继承性那样,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在西方经济学中也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
(2)一分为二,科学对待。首先就阶级性而言,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产物。即本质上看,西方经济学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庸俗经济学,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诋毁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发展趋势,因而不可能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其次就方法论而言,西方经济学存在两大错误:第一,它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取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第二,它以人与人、物与物之间关系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因此西方经济学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和历史趋势,但是西方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既可以用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也可以用来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如弹性分析法,可以分析价格变动对需求变动的影响程度;边际分析法可以分析经济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等等。
再次就研究对象而言,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利用,实际上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因此存在着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技术规律和经营管理规律的内容。社会主义经济从生产力方面看,也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因此也需要研究与之有关的生产技术规律和经营管理规律。所以,如果抽象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中有关生产技术规律和经营管理规律的论述,也可供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借鉴和采用。
最后就研究内容而言,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揭示了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机制和一般规律,如阐述的供求规律、价格规律、竞争规律以及市场的作用机制和国民经济运行机制等内容,对于我们认识商品经济和搞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西方经济学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条件的分析,对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购买力、经济增长、财政与货币政策效应以及各种宏观调控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对于我们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搞好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2.知识目标:通过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西方经济学精髓
西方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其理论体系庞大、思想内容复杂,并且在思维方式上既具有文科思维的开放性又兼具理科思维的严谨性。所以,我们高师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基于学时有限、学生基础薄弱的现实,必须合理定位知识目标,不能好高骛远,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体系,构成基础是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供给需求、弹性、消费者均衡、生产成本、市场失灵、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没有基本概念作为思维的根据和手段,就没有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会用经济学原理去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力图找出经济现象本身的内在规律,如供求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恩格尔定律等等。这些基本原理在理论上已经得到证明,在西方国家的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逐渐理解经济学的精髓,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能力目标:具有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和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学会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法方式,从而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优效果。例如学生学习弹性理论之后就会真正明白“谷贱伤农”的原因、学习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后就可以说明“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道理等等。总之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最高境界是学会一种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事求是定计划,科学合理选内容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因专业、教学对象以及授课对象的层次不同而差别对待,且不可千篇一律、脱离学生实际,最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据学情,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主要是考虑相关课程的设置安排,处理好“西方经济学”和相关课程的衔接问题。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具有正确、客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安排计划时,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说史”等课程的开设为基础。后续课程可安排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教学计划要突出专业特点,符合实际。
2.加强教材管理,精选教学内容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体现“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经济学方面的教材版本越来越多,虽然说在基础理论的阐述和结构的设置上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在内容的阐述和结论的推理方面却各有侧重,有的教材较多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来推导结论;有的教材则较多运用了实际的事例,以文字叙述为主,使之通俗易懂。高师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再加之培养目标所限,比较适合选择第二类教材,尤其适合选择专门针对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编著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姚海明、华桂宏、卜海编著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每章后面增加了一讲评价与分析,非常适合高师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使用。
3.增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讲解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教学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学习“西方经济学”是为了发展完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两门课程的关系,否则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理论上的混乱或无所适从,由此也极易导致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正确理论的动摇,或者是简单地否定“西方经济学”中某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每一章学习结束之后,我们都应该站在一个高度上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观点对本章理论内容进行客观评价,并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及时理清思路,方可继续进行深入的学习。
4.增加非主流学派和经济学前沿知识的介绍
现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大多以现代主流经济学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虽然在维护原有体系的基础上吸收综合了其他学派的观点,但理论还存在一定缺陷。教学中还要引入对非主流经济学派和经济学前沿知识的介绍。
非主流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今日的非主流经济学可能会成为明日的主流经济学,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要与所处的经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另外非主流经济学一般坚持百家争鸣、坚信兼听则明、断定良药苦口、主张独立自主、坚持开放有度、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原则,所以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高瞻远瞩,时时刻刻关注当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把握经济学发展的主流方向。这就要求学生们日常养成阅读的习惯,包括各种学术期刊、学术专著、报刊报道以及经济学家的随笔等,提高自学能力。
总之,教学计划要突出专业特点,教学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才能使高师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达到预期目的。
三、丰富教学载体,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只是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才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1.案例教学法的推广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由于涉及概念较多,原理晦涩难懂,所以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通过中介载体将枯燥的理论寓于生动活泼的案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是在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总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通过讨论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临场应变等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非本土化的学问,并不一定所有的理论都适合中国国情,所以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也是将“西方经济学”本土化的过程,因为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大多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我国现实经济问题和热点问题,用所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国情、国事,不但理论变得鲜活,学生们的主动性也有所提高。但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要积极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时效性且与课堂讲授内容关系密切的案例;其次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对案例有综合、全面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雄厚的理论功底,还要对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敏感度;最后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活动。
2.探究式教学法的使用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由于内容多,容易出现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讲解知识点,学生在课下死气沉沉背诵结论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学生只机械地记住了一些结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只重视结论而不注重思维培养的方法恰恰违背了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对此建议引入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讨论内容,让学生以周围世界为参考对象,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质疑、讨论、探究问题的机会,这样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高师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总是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应该按照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答案,最后给出适当评价。这样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技巧,真正实现了经济学的培养目标。
3.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教学中“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要改变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试,改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客观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效果。首先注重课堂出勤、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发言、课堂讨论、课后论文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不至于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其次加强小论文和口试等考试方式的结合。小论文答辩的方式可以全面、客观、多角度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口试可以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就让学生从上课第一天起就下定决心,踏踏实实学习,不存任何侥幸心理。如能坚持整个学习过程,结果必然是令人满意的。
四、形成经济学素养——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著名艺术家萧伯纳曾经说过:“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变得幸福的艺术。”其原因并不在于经济学教给我们一夜致富的点金术,也不是因为经济学是一门发财致富的学问,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他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经济学教会我们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学习经济学的最高境界。高师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通过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正确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一定会达到经济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上一页 [1] [2]
【浅谈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
浅谈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思考12-11
浅谈对内部控制中几点问题的思考03-27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12-06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心得浅谈03-10
浅谈对网络社会道德的几点思考12-07
浅谈优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12-12
浅析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几点思考11-30
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11-1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