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活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比较头疼的事。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套初中语文作文“活动”教学法,那就是通过老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灵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笔杆子动起来,大脑活起来,嘴巴张开来,眼睛亮起来,思维飞起来,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简要论述了该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仅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引导 “活动”教学 筛选
多年来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老师能够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灵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了,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作文素材了;让学生的嘴巴张开了,知道探讨作文的素材如何选择了;让学生的脑筋开动了,开始思考如何选材了;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了,能够在原有的素材基础上学会加工、联想了,那么,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扎根于现实生活,充满了真情实感,极富哲理的优秀文章。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寻找作文素材
1、设置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
任何脱离生活的文字都是空洞的文字。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生活,才能酝酿其真情实感,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所以,老师应该想尽各种办法,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着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目的的用观察的眼睛重新去体验和感悟,从生活的体验中获得第一手鲜活的作文素材。
比如,大多数学生都有过乘坐公交车的经历,但是很少有人为此而多想,更很少有人能把这平常得让人无视其存在的生活内容和感悟与人生哲理密切相连,作为老师,便可以设置活动,让学生重新去体验,重新去感悟。在学生去重新体验之前,我提出了有关乘车的经典句子给学生:
(1)当人们远远地看见公交车驶来,许多人便蜂拥着想要挤上去,于是努力地跑在前面的人陆续地上去了,而放弃希望而停下脚步的人则被落下。
(2)人生的机遇往往也是如此,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充满希望的人。
(3)蜂拥着挤向开来的汽车,又不顾一切地挤了上去。可是,挤上前车那些没有立足之地的乘客,又有谁知道几分钟后就有一辆空车驶来。他们拚命挤车时一定忘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当学生看到这几句话后,都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拚命挤上了前车,回头一看后面有一辆好多座位的车驶来,也遇到过,当时也想了,如果知道,谁还会这样拼命往前车上挤?还有的学生说:追着车跑上去想赶上的时候也很多,有时会上去,有时因为觉得跑得有些累便停下了,结果是跑到半途中没赶上车的时候也有。可就是没有和人生联系起来……在学生进行了讨论后,笔者布置了一个“我乘公交车”活动,让学生重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活动时间为一周,要求学生把自己在乘车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可写成片段,也可以写成一篇作文。
一周后,学生们交上来的作文让人眼前一亮。学生观察的角度、写作的内容各不相同。当我把优秀的作品读给学生们听时,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大家竟然能写出内涵如此深刻的文字。这样的体验活动有了收获后,学生们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自信。这类的生活体验笔者给学生设置了几个,比如:观察母亲的一个习惯,说说你对母亲这个习惯的认识;观察老师的个性动作和语言,请详细地描述下来;观察父母之爱有什么不同,谈谈感悟……在这类的活动安排几次之后,学生们便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中的小事,更学会了透过这些小事的表面,感悟更深层的哲理。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老师只要在恰到好处的时候,用一个小小的点拨,学生便可以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最原始的来自生活第一手的素材积累。而伴随着素材积累量的逐日递增,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也会有质的飞跃。两者相互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便会有突飞猛进的提升。
2、过滤细节,让学生细致观察
大多数学生对生活的观察都很粗糙,所以只要是同一体裁的作文,老师读到的也会是千篇一律的调调,学生往往写不出什么新意来。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积累及时记录下与众不同的感受,哪怕是瞬间的闪光点。
从学生会写作文起,不知道写过多少次与母爱有关的文章了,笔者为了让学生能写出不同以往的文章,提前一个月便下发了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寻找母爱的细节。然后写下来,不限字数,只求优质。
一个月后,一篇篇充满了母爱的作文让我们师生很受感动,很受鼓舞。学生们被每一位母亲的伟大的爱而感动,也为自己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被众人肯定而深受鼓舞。
有一篇《母爱是那缕透过门缝的光》的作文被同学们推为佳品。这篇文章写的是,他此前从来没有注意过母亲房间里一直陪伴着他的那缕光。母亲房间与他的房间相邻,总是在他进房间学习后,母亲便把门关起来,母亲什么时候睡的他从来不知道。他每次学习到深夜时,都以为母亲早就睡下了,所以动作也格外地轻。有一天,在临睡前去上厕所时偶然发现母亲房间的灯亮着,他没有在意便睡了。又一天,临睡前他想喝水,经过母亲房间时发现,母亲房间的灯还亮着。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他每天都能在睡前看到母亲房间的灯一直亮着。他忍不住问母亲:“为什么天天睡得那么晚?”妈妈说睡不着。父亲说:“你妈怕我们都睡了你也会发困,所以她每天都在房间里坐着看报刊,夹缝处的广告都看得一字不落了。你不关灯睡下,她就不停地反复看。”于是他写道:现在我知道了,母爱就是那缕透过门缝的光。
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们不仅找到了作文中所需要的素材,写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文,摆脱了过去写母爱的三大事件的罗列式记述,而且他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品味出了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深重,理解了他们的良苦用心。通过这次作文,学生们的幸福指数,感恩指数,信心指数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体验生活活动﹑细致观察记录的开展,学生们今天记录一些写作素材,明天写一些人生感悟;今天围绕老师布置的主题活动去体验,去观察,明天又自己举一反三去体验去观察,慢慢地,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作文课也就没有畏惧之心了。
二、引导学生交流对话,筛选素材
1、让嘴巴动起来,材料叠加成理想素材
初中生虽然年龄尚小,还很不成熟,但是,他们看问题也有自己的视角,具有其特有的感受。
他们也和成年人一样,哪怕是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千差万别的看法。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多角度讨论活动。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判断、识别材料的价值,从中选取最具创造性﹑最具表现力的材料,捕捉并整理出理想的作文素材形成文字,从而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
笔者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讨论时有话说,能提出有深度的见解,通常提前一周到一个月便把需要讨论的内容通告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广开言论,进行广泛而深入地沟通、交流。比如,相同素材是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的,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判断,谁提炼的主题更新一些,更深刻一些。比如,同一个主题作文,我们也同样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判断,哪些素材更新一些,更能比较深刻地反映主题。在每一次讨论之前,笔者都会要求学生简要记录下那些对自己有启发的观点和看法,记录下精彩的语句,供自己写作文时参考。
因为学生比较多,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又是千差万别,所以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认识问题非常有利,而且在彼此见解的沟通交流中,又可以彼此启发,使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逐渐由表及里,使问题的分析越来越透彻。 通过讨论活动,使学生在在阐述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分析、反思并补充自己的见解的思维过程中,突破了思维的原有定势,使自己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使自己的见解越来越能站住脚,甚至可以达到推陈出新、更上层楼的目的。因此,通过这样的讨论后,学生无论是在提炼主题方面,还是在素材选择方面,都会因为有了讨论时对问题看法的叠加整理,使材料更加厚重。
这类的活动,老师一定要注意把握时机,及时鼓励学生冲破束缚,抛开胆怯心理,走出大众化的思维定势,把与众不同的想法通过畅谈展示出来。鼓励学生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
事实证明,只要有足够的空间,我们的学生都可以写出有创造力的作文,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研究出系统的策略和措施,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与生活的通道。
2、让头脑活起来,在交流中获取素材
生活毕竟是庞杂的,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观察着自己和社会,也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这些真实的生活感言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指导、启发,学生才能将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材料,通过精心整理成为理想的作文素材。
笔者在对学生进行主题作文指导或是进行作文点评时,首先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让学生充分发言的同时,也能充分听取他们的不同见解,然后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情况,总结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哪些材料不能用,哪些言论的意义不大或无意义,哪些是极具价值,是作文的好素材。学生们在这些充分的展示中,通过对材料的比较和甄别,在老师的点拨下都会有自己的正确取舍。
这类讨论活动之初,学生们的发言肯定会很幼稚,但是,经过多次的交流和碰撞,必会使学生的头脑越来越灵活,视野越来越宽,思维越来越灵敏,长期坚持下来,对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由肤浅走向深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讨论活动中,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大敢探寻答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不必考虑答案的正确与否,老师也不用急于评价学生发言的是与非,在所有的意见都发表过后,老师再点拨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作文讲评课时,老师也可以采取这类的方法。老师把问题列出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老师不要急于直接去评价学生的作文优劣,否则会影响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乐趣。把比较典型的作文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比较、点评,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那么这些不同的见解就会对作者及其参与讨论的人都起到促进的作用。他们会通过自己开动脑筋,在比较中发现哪位同学的材料选择得更好,哪些材料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哪些材料是无法提起读者兴趣的。在这样的讨论点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做到了取长补短。
3、让思维飞起来,学会添加补充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通过观察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其见解和感悟也很新,很深,但是,提起笔来,往往是纵有千言万语却“欲语还休”。学生的作文选材很理想,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平淡得很,索然无味,不知道如何修饰渲染才能使文章变得有血有肉。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通常的做法是通过选择一篇学生的作文,师生一起讨论如何去添加和补充,进而使文章更加丰满。
先一句一句地修改,将没有修饰语的句子,逐渐加上形容词,副词,加上成语,把平铺直叙的文字,换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然后再看修改后的文章。
比如,在学生的一篇作文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班班主任,个子不高不矮,中等身材,头发有些稀疏,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
这段文字里,我们能看出学生观察的细致,准确。但是,表述得过于平铺直叙,过于平淡,可读性较差。于是,我便选择了这段文字,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如何添加和补充。最后,这段文字变成了下面的样子:
我们班新来的班主任个子比较中庸,没给咱们学校的老师们脸上“抹黑”;身材与其温饱的生活状态比较吻合,既不是营养不良的瘦小,也不是营养过剩胖大;也许是他过于聪明,因此绝顶就在所难免,这种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型结构,给本就少年老成的他平添了更加浓重的一笔。
经过这类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应该如何正确地加上修饰词语,正确地使用合理的修辞方法,合理地使用幽默式的文字表达,让原本比较枯燥的文字变得灵动起来。
多年来,笔者有意识设置“让作文靓起来”课堂活动,通过使用诙谐幽默、借用名言的方式添入自己的文字、借用诗词的格律添加自己的文字等多种方式,让文章变得生动。
总之,老师在组织作文“活动”教学时,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们把讨论的内容进行下去,经过适当的点拨,把学生的幼稚的见解﹑肤浅的认识,引向成熟,引向深入。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慢慢地学会如何观察生活,如何选择材料,如何提炼主题,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有血有肉。
参考文献:
[1] 陈鈺.利用互动反馈系统提升作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32).
[2] 沈金方.作文教学应追求课堂“互动”效应[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1).
【初中语文作文“活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相关文章: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九)01-17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八)01-17
浅谈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策略探索11-19
本科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11-17
实践教学企业化的探索论文02-21
谈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02-28
中专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探索02-25
中学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12-1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