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

时间:2024-08-20 01:48:5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对提高个人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学生参与创业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然而高校在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尚未成熟。从通过增强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实训体系以及培养大学生心理品质等方面来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创业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论文关键词:高校;培养;创业;实训体系
  
  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的212万人猛增至2010年的631万人,而2011年则达到创记录的660万人,比2002年增长448万人,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导致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大学生自主创业却是一种更具活力、更为主动、更具创新意义的就业模式。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刺激创业,在这一大的趋势的推动之下,创业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且随着经济危机的结束,我国已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自主创业正是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此外,社会上对解决就业问题的期待也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要求指出大学生毕业生作为劳动者本身不仅要有从业的本领,更要有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要有适应职业不断变换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因此创业教育也就势在必行。

  一、高校创业教育尚存在不足

  首先,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学校整体教育的体系之中,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存在,与学科专业教育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只是属于课外辅助教育的范畴。这样就使得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之间产生了分离。如今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停留在由学校组织的通过讲座、活动、创业比赛等方式来进行教育上。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创业教育失去了拥有学科专业地位的依靠,使很多大学生产生了应付的心理,因此而丧失了很多机会。
  其次,现在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或者说是仅局限于少数学生,致使创业教育成为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社会片面的报道也只是关注少数创业人员的骄人业绩,这促使各个学校仓促设立这一学科,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育硬件设施都十分欠缺。现在大部分知名大学的创业教育也只是局限在精英化教育,致使大部分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局限而丧失了接受正规创业教育的宝贵机会。

  二、大学生创业所存在的问题

  1.创业经验相对贫乏,不足以应对现实
  大学生的知识大多归属于理论认知方面,这种能力是在学校通过老师的教育获得的,其社会经验、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特别是创业经验非常缺乏。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得很多大学生手足无措,即使有些学生在校期间从事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但从中积累的经验对创业所需来说也是极为有限的,这便产生了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而当今的事实就是我国教育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所拥有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大学生所学大都是书本知识,有的甚至还是无法直接用于市场实践的纯理念,要通过独自考察来选择一个有投资创业前途的项目实在很难。经验不足将会带来投资高风险,由此大学生或者过于盲目,没有正视市场,或者自主创业的意愿冷却,最终选择放弃,总之极不利于创业的成功。
  2.创业不是主动行为,学业事业不能兼顾
  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其创业行为的初衷各有不同:有人是抓住了市场的契机,有人是为了得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人因个人兴趣所致。但也不乏部分学生因找不到工作,不想“待业”而选择“创业”,这其中包含着极大的被动成分,其创业行为并非完全自主的主动选择。据相关数据显示,越是就业好的学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越少。自主创业本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却成为一些大学生实现就业的无奈选择。这样的结果就是创业质量不高,创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没有长久的恒心。
  但优秀的大学生却有很大部分在学业与事业之间难以平衡。众所周知,大学生创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进行创业的学生在学业与事业两头奔波,异常辛苦,他们中许多人不得已选择学业而放弃事业,或者放弃了学业而选择了事业。这是我国现在的教育现状决定的,自古学业为重的思想已经是社会的主导思想,不是一时可以动摇的,如何兼顾就成了一大问题。
  3.创业的心态不正,盲目自信且抵抗挫折能力弱
  高校创业作为新生事物,逐渐有了功利化倾向,各种宣传中创业教育被赋予了种种神圣的光环,致使许多大学生热情高涨,盲目自信,以为创业能一蹴而就,没有预期计划,也不愿去设想创业是否成功,更不知自主创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顺境与逆流皆有的,还忽视了其过程和结果无法提前预知的特性。又加之现在许多大学生恰是缺少这种经风浪、抗摔打的能力,一旦遇有困难就可能会束手无策,甚至消极逃避。空有一腔热情,却不切实际,也不能坚持,使创业成为了一句空谈。
  创业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调控人际关系。内部人际关系在没有利益直接冲突情况下较易处理,一旦涉及利益冲突,处理起来往往较为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却并没有达到这种水平。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具备吃苦耐劳、承受挫折的能力。只有知晓创业艰辛,把握创业机遇,才能成为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的人,才能承受日后更大的社会压力和挑战,才能使得创业取得成功。

试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



  三、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探讨

  国内高校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指导和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有效提高创业能力的途径,52.33%的学生希望进行与创业有关的社会实践,25.09%希望参加创业比赛,33.84%希望与创业成功人士接触,27.92%希望注重创业相关理论的教育。
  1.加强创业教育课程
  但是总而言之,上述需求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学校来提供,而且大学生要具备创业能力就需要有坚实的知识做基础。所以对于这种需求,高校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创业知识的教育。将创业教育列为一种专业课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课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学科课程是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包括学科渗透、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课。活动课程是通过各种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培养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以形成综合性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课程。可分为学科活动和专题活动两类。创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完善知识构成,增强和巩固创业技能,培养良好创业个性的课程,可分为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两类。
  授课教师可以将创业教育的精神渗透到自己的课程中,在课堂上直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授予学生具有创业精神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可能更具效果。在此,也就要求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使得高校可以在设立有关专项经费的同时,建立起一支优秀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梯队。这一教师队伍要具备较高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与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创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2.加大实训模式的构建力度
  目前国内各高校院系的日常工作很少自主去从事一些工作。构建实训模式可以选择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社团、创业实验室、创业教学基地、创新实验基地、社会实习基地或创办创业园等等组织形式,实训体本身可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来运行,可以设立董事会、股东大会、CEO、总经理、财务经理、人事经理等等,通过大学生自己的分工协作来管理这个组织并推动实训体的管理和发展,教育者以顾问身份跟随指导,对不当之处及时纠正,对创新之处给予肯定。而大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培养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以及相应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组织能力来增强创业的勇气和信心,会使实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开展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积极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主动思维。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创新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育有如下功能: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包括社会交往和团队合作;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华北电力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是以仿真实践培训为鲜明特色,机械工程与电力工程结合的,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中心开设40门课程,200项工程训练项目,每年接纳实训学生7000多名,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意识、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并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工程教学体系。近3年来,中心先后为多个国家100多人开展电力工业技术培训,获得国家级教学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获全国4项、省部级奖5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报发明专利4项。
  3.注重心理品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创业能否成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也要成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创业中遇见困难是很常见的,创业者的心态往往是决定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高度重视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创业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成为了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素质教育就要对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进行训练与培养,通过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起创业的意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承受挫折的能力。美国的创业教育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热情、冒险意识、团队精神入手,使学生形成发现新的市场商机、捕捉市场机遇、提高筹集资金、寻找合作伙伴、创立企业的能力和管理与运作企业以及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的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对事业追求的决心和信心、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勇气以及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品性和高度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高校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创业心理品质为目的,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更要求教育者结合本校实际,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专业设置等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
  而对于创业教育,学校还应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社会上的创业组织之间的联系。前者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资源,而后者则保证创业教育有效开展,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社会影响。这样既减少了学校的成本,也增进了资源的共享。还可通过开展一些诸如创业计划竞赛、参观创业企业、模拟企业管理、举办创业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学校担当的就是社会与大学生创业者之间的桥梁,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也帮助社会组织了解学生的创业需求。

  四、结语

  根据调查理学、工学专业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调查对象中大一至大四年级分别为216人、244人、306人、90人,研究生54人,显示:“从未也不打算自主创业”者有62.68%,“正在自主创业”占8.76%,“曾经自主创业”占5.6%,“有创业打算”占22.96%。大学生有创业倾向或参加创业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所以,高校要主动适应大学生创业这一新形势,通过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加大实训模式的构建力度、注重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自觉参与创业实践,从而使大学生不仅仅是求职者,更要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以创业带动就业”,使之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劳动者。

上一页  [1] [2] 

【试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相关文章:

试论高校交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及其功能01-15

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之探索11-26

试论如何加强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12-01

高校感恩教育载体探索论文01-03

试论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技能教育论文03-13

试论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12-04

试论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新生工作的探索11-20

试论高校动物医学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02-23

试论教育技术在高校优化教学中的利与弊03-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