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策略研究

时间:2022-12-02 21:31:2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中最根本的要素,它的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首先阐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其次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即:建立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形成开放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和优化作业方案。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包括教室、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等校内外的学习场所)为空间的、双边或多边的交流与交往,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向预定的培养目标前进。因此,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关注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就成为必然。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针对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的理论分析主要有描述式定义和流程式界定两种。前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后者是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背景、过程和产出等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国内往往是从教学的投入与学生的产出之间的关系或者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来解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课堂教学本身,特别是大学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多面向的职业活动,所以很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我国知名学者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他进一步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尽管目前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存在这样的基本共识: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有效果的教与学、有效率的教与学、有效益的教与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意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质与综合能力,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持久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概而言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核心和实质是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进步、成长与发展,要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
  显然,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但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学生总体有效而言,非针对个体学生,体现了教学的效率与公平。对教师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尽量减少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宜;其次,要创造一种交流开放式的课堂氛围,积极同学生展开教学互动;再次,需要教师有不断的反思探索,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缺乏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目前在大学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消极应对教学改革,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关心,反映的是对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认识欠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审中的决定因素是科研,而上课是相对次要的工作,反映出教学质量的潜在危机。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期望教师对教学有激情、投入精力?
  2.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不足
  目前对大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标尺在于学术,所以不少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愿意去上课。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大学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并没有重视有关大学有效教学的学习和探讨,对教学的研究更是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准备,致使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相关理论,还需要具备有效教学的技能,否则不可能在行动上进行有效的教学。
  3.缺少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仍是当下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教师只注重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用机械的教育方式进行灌输,这样就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缺乏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附属地位,学习方式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4.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脱离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目标,拘泥于教材现有知识内容的系统讲授,强调其绝对作用,这样就往往使得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致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更有甚者,教师在讲课中照本宣科,忽视本学科的最新科学进展,最终的结果势必造成课堂教学内容的陈旧僵化、形式的枯燥无味,进而导致教学无效。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建立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
  教学是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活动。大学教师的首先工作就是教学,是有严格水平要求的,并非人人都可以授课的。故而可以考虑建立起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就和科研上的成就等同视之,从而避免在对教师评价时总是强调科研,从根本上解决许多学校在教学上面临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上,可以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等,在项目管理形式上可以参考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形式。
  2.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构建新的课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书本知识以外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创新与开发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结合、认知和情感的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发现探索性,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挑战性和参与性。
  3.形成开放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
  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6]在开放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在课堂教学上的角色,转变灌式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主导者、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谋”角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则相应地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教材或者课堂讲授内容会有“批判式”的质疑,让学生学会发现、探索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真理和智慧,从而形成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进而也实现了教育教学与学生培养之间的统一。
  4.优化作业方案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和补充,是深化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强化解题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一方面要在作业形式的设计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与创造感,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应该能够让学生较好地完成作业;另一方面,增加作业内容的探究性和生活性,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通过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学会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发现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简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策略研究】相关文章: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05-30

简论词汇学习策略培训实证研究08-20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08-14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08-29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08-30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06-04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微08-0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8-17

如何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6-02

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