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及其培养

时间:2023-03-04 07:16:3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及其培养


  论文摘要: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是高校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从目前的情况看,广大学生却在这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态势语的使用、教学口语技能水平、口语表达能力以及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方面存在许多不足。这些方面正是当前在师范生培养中容易忽略的薄弱环节,应当成为师范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努力强化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投身教育,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直以来都是许多高校大学生努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就读师范方向就成为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毫无疑问应具备多方面的良好能力素养。笔者以为,这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可以说,前两方面是教师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是决定教师“教什么”的主要因素;后两方面则是教师培养优秀人才的保证,是决定教师“如何教”的主要因素。从笔者多年担任高校师范专业学生“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及多次带学生参加教育实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师德品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方面的表现是合格的,但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方面却普遍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改进,当这些学生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后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存在不足的几个方面

  笔者以为,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态势语使用技能普遍不足
  态势语又称体态语,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通过面部表情、体态、手势等进行思想感情交流或信息传播的手段,所以又称为无声语言。这种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活动等交际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有效地补充和强化教师口语的信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表情等态势语还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和实行课堂调控的重要依据。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我相信在高等师范学校里,将来必然要教授关于声调、姿态、运用器官、运用表情等课程,没有这样的训练,我是想象不出来可能进行教师工作的”。心理学调查也表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毫无表情地讲课,学生只能接受课堂信息的25%;如果教师使用教具(如图表、字幕),学生接受的课堂信息能提高到40%~50%;若使用手势、表情等态势语,学生接受的信息则可达到75%以上。由此可见,能够很好地利用态势语来辅助教学,应该成为教师一种必备的技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及学生的实习中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却是较为普遍的。如在讲台上的站姿、手势语的利用、表情语的运用,甚至是翻书的方式,在教室中教师的步态,都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实习生在课堂中根本不能恰当地运用教师应有的,也是最令学生感到轻松愉悦的微笑来感染学生,更多的则是掩饰不住的紧张或一副毫无表情的模样;在讲台上,许多实习生失去了年轻人应有的蓬勃朝气,弯腰驼背,或双手撑着讲桌,使人觉得呆板僵硬,死气沉沉;很少有学生善于运用这个“表现力最强、使用最灵活、最方便”的手势语来辅助教学,对教师眼神表情语随教学情境发生变化而改变的要求,实习生的表现同样难以令人满意。
  2.教学口语技能匮乏
  教学口语技能是教师口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教学口语的基本表达方式——复述、描述、解说和评点,又如根据不同教学目的使用的讲析语、归纳语、点拨语、提问语、举例语等等,这一系列的教学口语无一例外地包含了其使用的规律、要求和价值。在课堂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中,许多学生的教学口语很难体现出其应有的规律和要求,基本上是任意发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讲析语不够透彻,归纳语不够系统,点拨语未能做到“适时”、“适度”,提问语中问题的设计及提问的策略不恰当(有的则根本不提问或很少提问),评价语难以达到“有见地,精当”的要求。这些教学口语技能的匮乏和不足,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了“跟着感觉走”,甚至有些课堂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无所事事,课堂也就变成了一潭死水,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在这些缺陷和不足的制约下难以提高。
  3.口语表达能力欠佳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它要求教师的口语表达准确清晰,条理清楚,内容明确,语言生动,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显然,教师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建立在拥有较强的教学口语技能的基础上,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才可能使教师的口语表达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拥有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必然使教师教学口语技能的表达更科学、更准确,也更有成效。例如,只有懂得了导入语的要求,才能避免在导入语的设计中随意发挥;只有掌握课堂提问语的要求,才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设计相应的问题,才能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当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与其自身的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心理素质、普通话水平等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课堂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中,有的学生因知识面狭窄而导致语言贫乏空洞;有的因过度紧张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口语表达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有的因为普通话水平不高,导致缺乏自信,整堂课独自低声细语;还有更多的学生则是语调生硬,缺乏激情和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枯燥、缺乏生气。

试析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及其培养


  4.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不足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信息传输系统,教师显然是系统控制的中心,学生的活动最终要受到教师的调控和支配。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及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并根据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的环境、内容、方式、学生的思维、心理以及教师自身的心理、语言、行为作出调节,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由此可见,一堂课能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知识水平外,还必然受控于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及其他教学实践技能水平。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内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当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师的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排除了干扰,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而且可以减少学生的盲目认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情境和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但在课堂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中,许多实习生不能及时获取课堂中出现的有效信息,主动作出相应的调控,依然按照自己的教案或原有的设想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如对学生上课睡觉等违纪现象或对疑难问题置之不理,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及学生等调控的对象,不能熟练运用表扬和批评等课堂调控的方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降低课堂教学水平。
  以上几方面是高校师范生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它集中体现了广大学生在教学实践能力上的不足。

  二、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举措

  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广大学生在师范专业方向选择上的盲目性、高校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以及学生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主观意识的缺乏是主要原因。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广大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1.加强引导,提高认识,避免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上的盲目性,使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
  笔者以为,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欠缺应引起相关领导及专家的高度重视。教学实践能力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与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至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兴衰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教学实践能力的缺乏不仅仅是高校师范生存在的问题,也是众多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教师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成为高校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应从教师培养的源头抓起。笔者以为,这首先需要加强对尚未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使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教师职业的要求,对自身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自己对教师职业是否有充分的认识,是否真正热爱这一职业,是否适合做一名教师。这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前提,没有经历这一思考的选择无疑都是盲目的,这也必然导致其中的部分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缺乏动力,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教师职业自然也只能成为他们谋生的工具。因此,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认识,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师范方向选择上的盲目性,才能使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为教育事业选拔培养最优秀的人才。
  2.切实加强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和自觉性
  一方面,从事教育的各级领导、专家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给予高度重视,不仅要使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还应使之成为高校日常教学工作中一项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学生对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意识及自觉性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没有这一点,其他的努力都将失去意义。因此,我们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不断增强学生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和自觉性。
  3.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相关课程建设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因此,无论是相关课程的设置,还是培养阶段的构成,都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绝不是简单地开设一两门课程就能达到的目标。此外,许多高校在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培训体系上,也不够全面和充分,如有的仅仅是开设“教师口语”、“普通话训练”课程及三笔字等基本功过关培训,教师态势语的使用技能也就是“教师口语”课程中一两节课的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不过就是一两个学期的时间,这些对于需要系统培养和逐步提高的教学实践能力而言,显然都是远远不够的。
  4.加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
  作为一门专业技能,教学实践能力当然需要在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培养,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几门课所能培养起来的。而这恰恰又是许多高校在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实践活动几乎就只剩下教育实习。这也正是导致部分学生在进行教育实习时不知所措或漏洞百出的重要原因(在此之前可能没有任何的教学实践经历)。因此,笔者以为,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手抓实践技能的训练。高校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师范生观摩大量的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同时,在校内组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活动和竞赛,如说课比赛、课堂教学比武、演讲、朗诵等比赛活动,使更多的学生踊跃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笔者以为,这才是普遍提高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上一页  [1] [2] 

【试析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及其培养】相关文章:

试析学生责任能力培养中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功能08-30

试析高校法律英语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08-30

试析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08-22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5-30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08-06

试论高校交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及其功能06-10

试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08-22

试析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08-04

高校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传接球能力与意识的研究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