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及方法入手,阐释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关键字: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即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语文教育应重视情感教育,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促进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及教学整体功能发挥 。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才会对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另一方面,情感是学生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由它组成的文章、作品,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蕴含一定的感情色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挖掘课文蕴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教育有情趣,学习有兴趣,又要十分注重创造“情景交融”的氛围,或抓住导人课的环节,或根据课文情节的起伏和学生情绪变化,或恰当运用点睛之笔,把文章的精髓突现在学生眼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充满师生情、文章情、生活情,使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升华。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中由于课文的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例如教朱自清的《春》, 为让读者感受到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作者描绘春天的山、水、花、草、雨、人等,有机地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构成一个美好的境界,具有整体意境美。在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为表达凄苦悲凉之情,将枯藤、老树、昏鸦这日常生活中的三种事物排列在一起,综合为象征性的意象,从而给学生造成特殊的审美效果,能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和人生,去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3、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教材中情感、情操教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在读陶渊明的《饮酒》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闲适恬静的意境;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时,学生可以理解鲁迅先生对于革命青年的悲痛哀悼和对于敌人的愤怒感情,理解“爱的大纛,憎的丰碑”的境界。情感体验既是一种接受,又是一种移植。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与心理健康。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
语文,集纳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融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本该是最有趣味,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如今,却成了不少学生的沉重负担。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把情感教育引入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1、用朗读感染学生的情感
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化,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者不是作品感情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感情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仅如此,作为朗读者还要积极地调动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去丰富和补充,从而使作者、作品的感情融为一体。教授课文,不能将朗读仅仅理解成只是认字,更重要的是要读出感情来,较好地传达出作品的情感蕴涵。这就要求教师在示范朗读、重点章节的表情领读时掌握技巧,进行艺术处理,将浓烈的情感感染学生。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歌、散文及其它抒情性的作品,情感的浓厚性尤为突出。即使像小说、戏剧等叙事性作品,其人物语言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些抒情性、议论性语句的感情色彩也很浓郁。因此,教师的示范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进人意境至关重要。 教师在做示范朗读时感情要真挚,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讲授《回延安》,通过反复吟诵可准确地把握作家抒情的基调、层次、递进关系及过渡转换的艺术,不论对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揣摩写作技巧都有较好的效果。如朗读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时,首先要感受课文。通过阅读“注释”,了解本文是著名作家茅盾1940 年视察延安后回重庆写的抒情散文。全文先展示西北高原这一白杨生长环境的“景美”,再从不同的角度描写白杨树干、枝、叶、皮、姿的“形美”,进而点明其象征意义,揭示白杨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神美”,最后在对比中直抒对某些鄙弃白杨的人的斥责。感情的脉胳是:读“景美”时平静舒缓——读“形美”时热烈充沛——在读白杨的“神美”时形成激情高峰,读得高昂有力,做到尽情讴歌。朗读本文时要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白杨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及他们的质朴、坚强、上进的精神,抒发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准确传达这一感情是朗读的根本目的。
2、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信急的传递,主要是靠语言来完成的。语文教师既是语言教师,又是文学教师,对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不能正确地运用、或运用不好教学语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就不能正常进行,就不能成功地实施情感教育。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符合情感教育的要求,那就是要鲜明生动,富有鼓动性、感染力,又不失幽默感,课堂上适当的幽默可以调节气氛,激发兴趣。第二,对诗歌、散文等抒情性文章的教学,不妨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少讲多读法,可能比某些拆卸式的分析科学有效。从心理学观点看,人的思维与语言紧密地联系着。人运用语言思维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在大脑皮层中具体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与概括的语词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的过程。语词作为直接刺激物的“代替物”,同样能引起与其相应的直接刺激物的反映。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以语言这个“代替物”为工具,使学生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我们讲求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正是为了觅求恰如其分的“代替物”,使学生对教师所描述的对象能够形成生动活泼的、有血有肉的“表象”,以求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
教学语言的生动活泼、津津有味,就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始终处于兴致勃勃地寻求知识的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善于运用“体态语”,即通过动作表情与学生进行交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够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做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辅之以如目光、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体态姿势能使课讲得格外生动、形象,更有利于情感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讲的内容。
3、利用教材中的关健词语触动学生的情感
美国著名的批评家克林斯• 布鲁克斯为代表“新批评派”,在主张“文学批评主要关注的是整体”的同时,又提出著名的“细读法”,主张具体、细致的分析文章中的词语、语境及具体情景表现等等。我们借用西方的文艺理论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看到一篇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具有表现情感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原则。我们无疑需要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在经络,以不至偏执一端,有失周全。但是,我们也常见一些优秀作品借助特殊的字词、句式、标点,准确、凝炼、传神地倾泻作者的感情。因此,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分析玩味,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挖掘出作品的深层内涵,领悟作者的艺术匠心,而学生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感情的的熏陶。例如我们讲授孙犁的《荷花淀》,就不能简单肤浅地理解作品开始三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在这三自然段里,作者为景物敷色连着四个“白”:“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世界”、“洁白的小褂”。作者不避重复,反复渲染,其深意很值得我们玩味。首先,我们认为这是作者对白洋淀夜景的真切用彩,一幅静溢高远、神秘优美的夜景图如在目前;其次,作者极写水乡的美丽,淋漓酣畅,荡气回肠,而这样美好富饶的国地,怎能容忍敌人的践踏,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这就暗示了水生报名参军、水生嫂全力支持的思想基础;再次,作者用色基调取“白”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觉,这显然与下文水生回家告知报名参军时夫妻二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形成鲜明对照。深味作者苦心经营的关键词语,生发开去,就能收到特殊之功效。
参考文献:
[1] 曾光复. 语文教学的情感投入[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4).
[2] 戴汝潜.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朱冬妹. 枝枝叶叶总关情——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语文学刊,2003(2)
【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相关文章: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2-01
师范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2-25
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3-10
谈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3-28
教育教学中的法宝情感交流教学论文03-09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3-29
我看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1-21
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11-17
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教育论文02-2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