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
论文摘要:社团活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能够增加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时间,照顾到学生在人文知识背景方面的个体差异,弥补课堂教学在人文知识背景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相关的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且要重视社团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参加到社团活动中去,注重对社团干部进行培训,使社团活动能够更好地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服务。
论文关键词:社团;大学生;人文素质
大学生社团是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自愿组成并经学校批准成立的组织,社团在锻炼大学生能力、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培养其兴趣爱好等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学校还可以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社团活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
1.开展社团活动能够增加大学生学习时间
大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主要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途径。常规的途径指的是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人文学科的课程来获得人文知识。但是受学时限制,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就成为了增加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补充途径,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习人文知识。
2.社团活动能够照顾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校统一开设的人文学科课程是学校以教育者的身份,从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文素质的角度去开设的,全校相同年级的学生都是按照统一的进度去学习相同的知识。但是,统一的知识和进度安排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开展多种具有人文特点的社团活动有利于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学习。
3.社团活动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般而言,高校里一门课程的开设基本是按照“落实任课教师—征订教材—教师备课—课堂讲授”的步骤进行的,在进行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场地与主讲人员等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一,从教学方法方面来看,人文学科的教学一般使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其中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地传授人文知识,但是这种方法却不可避免地会给课堂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气氛,从而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从教学场地方面来讲,课堂教学多数是在教室内进行的,在实物展示、实地参观、现场观摩等方面受到限制,即便教师有意识要带领学生外出进行参观,也大多会受限于审批手续繁杂、经费落实困难等而搁浅。
第三,从授课教师方面来讲,一般是由一位任课教师承担某一门课程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中途更换教师。一些综合类的人文学科课程,主讲教师往往只是其中某一个方面内容的专家,对其他有些方面的内容可能也只是处于基本了解的状态,在讲授的过程中只能点到即止,无法深入讲授。
第四,从学时方面来讲,高校的某一门课程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人文学科课程作为非专业课,最多只安排40学时/学期,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然是有限的。
第五,从教学班学生的组成方面来讲,一个班上的学生通常来自同一个专业或者邻近的专业,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在训练学生的人文方法、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的时候,往往思维上很难突破常规。
而开展具有人文特点的社团活动能够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上述不足。
(1)社团活动不拘泥于在固定的教室内上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某次活动的目标而选择场地,课室、现场、大礼堂等相关场所都可以使用,地点的灵活性就使得教学方法能够实现多样性,除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以外,实地考察、角色扮演、辩论比赛、现场观摩等形式都可以自由使用,大大增加了趣味性。
(2)社团活动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选择校内、校外专业人员担任某次活动的指导老师或者主讲教师,这样就使得每一方面的人文知识都有专业人员教授。
(3)社团每学期都会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学生从加入某社团开始,就可以一直作为社团的成员出席相关活动,直至毕业。因此,学生在社团中可以参加活动的最长时间等同于他的学制,而这个时间是远远大于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课时间的。
(4)社团作为一个课外活动的团体,几乎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的,社团的成员来自各个专业,其知识背景、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
二、如何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掌握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并最终遵循人文精神。因此,社团活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1.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
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但是人文精神是以人文知识作为载体的。同样,想让学生最终遵循人文精神,必须首先使他们掌握大量的人文知识。社团活动可以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展览、实地考察、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
2.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念及内在逻辑,它蕴含在人文知识之中,因此,社团应当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大辩论、教师引导与提升总结等方式深入挖掘人文思想。
3.要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它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它是人文素质的一个较高层次,社团活动要通过体验、角色扮演、演讲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人文方法,学会用人文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4.要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让学生遵循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社团活动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遵循人文精神。
上述四个方面是一种层层深入的关系,其中增加人文知识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见成效的,而遵循人文精神是最困难,也是周期最长的。但是,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要在掌握大量的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具备,学习人文知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遵循人文精神。所以,在利用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时候,要避免出现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思想、方法与精神的培养的情况,也不能脱离人文知识空谈人文精神,而是要注意两者的紧密结合。
三、哪些社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般来说,与人文学科相关的社团比其他社团更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1)文学社团。在大学校园里,文学是永恒的主题,文学是大家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人文学科,因此,文学社是最适合用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社团。古今中外,众多作家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所处年代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状况,也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对当时社会的评价与看法。因此文学社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文学大家的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挖掘作品的思想。
(2)音乐协会。该社团不是那种为了获得音乐专业方面的一技之长而重视技能、技巧训练的协会,而是以欣赏音乐作品为主的协会。音乐协会应当着重让成员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在欣赏其优美旋律的同时体会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3)美术协会。该社团是单纯的美术作品欣赏协会,而不是美术技能、技法训练协会,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深刻意义是这个协会活动的主要宗旨。
(4)电影协会。电影与文学一样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电影情节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
(5)文化协会。现代社会是个文化交融的社会,即使在同一个校园里,同是中国国籍的同学当中,都会有来自潮汕、客家、广府等亚文化圈的同学,在与外国人或本国亚文化圈的人进行交往的时候,能够做到尊重、理解对方的思想与文化,也是人文修养的一个表现。在文化协会中,学生们学习他国文化或本国亚文化的文化知识,并最终利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6)哲学与历史协会。哲学与历史向来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这个社团可以通过讲座、读书会、展览等方式让成员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实践、讨论、辩论等方式学习到其中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
(7)环境保护与动物保护协会。不再局限于当前的经济利益,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是大学生应有的一种素质,而这点与当前的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密切相关,所以,环境保护与动物保护协会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当然,除了上述七种社团之外,还有很多社团的活动都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只不过上述几个社团能够最直接、最快速地实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四、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应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学校的社团活动
虽然社团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人对社团活动的认识有偏差,认为社团是可有可无的组织,认为开展社团活动会挤占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因此,在监管的过程当中对社团采取自由放任、不重视、不关心、不支持的态度,导致学生社团的地位下降,甚至使得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长期无法正常开展活动甚至解散。因此,学校首先要重视学生社团活动。
(1)对全校社团活动统一监督管理。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工作岗位对社团进行监督管理,要求每学年第一学期的开学初对全校的社团逐一进行登记,并登记社团的社团宗旨、学年/学期工作计划、骨干力量的主要成员及学年/学期工作总结等。另外,还应当对社团的成立、解散设定审批制度,防止一些偏离方向的社团的成立,也避免优秀的社团因某些原因而解散。此外,还应当在一个学期当中对所有的社团活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了解社团的发展状况。从学校的层面上重视社团的存在与发展,使社团能够在学校的监督管理下健康成长。
(2)学校应当给社团一定的经费,保证社团能够正常开展活动。社团举办活动需要经费,而社团都是由学生自行组织形成的,学生不可能为社团凑出很多经费。因此,学校应当给社团一定的经费,保证其正常开展活动。这些经费应当在社团通过学校审批通过成立后核定每学期的经费预算,并在每学期伊始划拨到学校财务处专门的账本中,由学校统一监管,社团开展活动之前可向学校专门管理社团活动的负责人提交经费使用申请,经同意后即可按学校的有关财务制度支出经费使用。
(3)学校应当在活动时间与场地上给予支持。社团活动一般都是安排在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晚上或周末,因为社团成员是由全校各专业的学生组成的,所以社团活动要想使全员参加就必须选择一个全员都有空的时间,因此学校应当在活动时间上给予支持,至少要专门预留一个晚上的时间不安排课程或其他活动,让社团有时间开展活动,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在正常工作日时预留出一个下午的时间用以专门开展社团活动。此外,为了社团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学校还应该在场地上给予支持,比如,预留出固定的教室、会议室等作为社团活动的场所,如果社团因举办大型活动而需要借用学校的表演厅、报告厅等,学校应给予大力支持。
2.教师要充分参与到学生的社团中去
社团是由学生自愿组成的,社团的主体固然是学生,但是这并不是说社团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学生的能力再强也还是学生,在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只有学生参加的社团是很难达到较高水平的,而且,学生在举办社团活动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使社团活动一直向着“提高人文素质”这样的一个目标进行而不偏离方向。因此,社团活动非常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
教师充分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的主要形式就是担当社团的指导教师。担当社团的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办好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水平;可以使得社团活动不偏离“提高人文素质”的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人文精神;更可以通过指导教师的人际关系,请有水平的校内外教师为社团活动开讲座或联系外出参观的场地等。此外,作为社团的嘉宾,为社团开设讲座,或者为社团举办的活动担当评委、主持等也是教师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形式。教师还可以以一般观众的身份参加到社团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参加活动,在活动中随时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社团的活动任务。
3.注重对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
社团的学期计划、年度总结基本上都是由社团骨干完成的,社团活动的大量工作也主要是由社团骨干完成的,社团骨干的能力与工作经验将直接影响着社团活动的效果。但是,由于社团骨干也是学生,而学生往往缺乏工作经验,其工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日常要注重对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为此,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社团骨干与其他高校相关社团的骨干进行交流,对其进行额外指导,以给予更多的相关工作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
上一页 [1] [2]
【浅谈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相关文章:
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04-25
文化通识教育与人文素质的提高论文05-08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系教务秘书能力素质08-01
浅谈思想政治教师要提高政治素质05-10
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