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
摘 要:本文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出发,对当前形势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做了探讨,重点对我校数控专业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模式 改革与实施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有机结合
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割,知识排序的方式与知识习得的方式分割。这是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的。
传统的课程结构往往是: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段式”。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的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学生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举一反三、深入理解,而到进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忘得差不多了,无法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造成学生失去专业学习积极性,陷入学生怕学厌学,教师怕教厌教的恶性循环之中。
2.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一刀切”
传统教育在教学管理形式上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以班级为中心,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上强求一律,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上,通常是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标准,课程知识部分的考试作为评价该课程的唯一依据,强化了考试成绩的反馈作用,却难以保证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正确评价,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被忽视,同时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实际教学效果较差。
3、传统教学模式下毕业生的表现
从对相关企业的调查、分析中获知,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
(1)动手操作能力差。大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立即上岗单独完成工作任务,需要企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再培训才能真正上岗。
(2)综合职业能力差。某些学生单方面的能力较强,而其它方面能力极差。如某些学生的数控铣床操作能力强,但其它机床操作却一窍不通,当某些零件要用普通铣床或普通车床加工时,这部分学生就不能单独完成任务,或者是在数控机床出现了一些普通的机械、电气故障时,就一筹莫展。
(3)自学能力差。一些学生在就业岗位上能很好操作现有的数控机床,但当企业引入新设备时,他们却不能通过阅读资料自学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方法,表现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达不到工作更新的需要。
(4)再就业能力差。当公司或者自己的因素需要变动岗位时,学生再就业的岗位比较单一,只能从事原来岗位的工作,反映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单一,不能适应多技能转岗的需要。
(5)个人发展潜力小。许多学生技能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严重影响个人事业的发展。如某些学生在工作数年后成为小组或者车间的管理者,但因为不懂管理知识或横向知识狭窄,很难开展管理工作,严重阻碍了个人事业的发展。
二、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我们确立了“学生主体、能力本位、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分层引导”的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着重突破以下几个问题:①改变目前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脱节的现状,推进岗位需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②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转化为教学目标,将获得能力所需时间转化为教学学时。③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要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数控专业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模式的一体化
数控专业新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上,将原来先理论、后实践,单科独进、分科教学,分阶段实习、单科结业的模式改为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进,穿插进行,即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或原理构造后,学生就动手操作,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照实物边讲边做;同时突破传统教学组织中课堂学习与实训场地分离的形式,组建专业教室,它既是理论学习的课堂,同时又是实训的场地,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在时间、空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
2.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根据目前数控专业学生就业后岗位技能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思路及步骤为: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课程内容整合重构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模块内容制定→任务驱动化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动态反馈循环提升。对数控车工专业分为以下四个课程模块。
(1)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社会教育,并为专业课和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逐步使学生了解社会和专业,达到将学生培养为“社会人”的目标。
(2)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学习与职业岗位群对应的大专业领域通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使学生进入专业,逐步成为“职业人”。
(3)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主要学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4个方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岗位技能基础,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4)岗位技能专项课程模块。主要学习针对数控专业岗位的主要技能知识。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要求学生达到1~3个操作员岗位的职业资格(中级以上水平),以考取中级证为评定标准。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学生掌握了就业岗位的技能和知识。 3.数控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综合化的目的是把目前门类众多、内容广泛、程度偏深、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的专业主干课程综合开发为新的课程体系,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拓宽实践能力训练的范围。使新课程对岗位职业技能既有很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又有较宽的基础,能基本满足多种岗位或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改革的内容包括:将专业主干课程中的通用知识和职业技能(初级水平)整合为4门综合理论课: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计算机辅助制造(MasterCAM)、 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数控机床营销知识;4门综合实训课:数控机床操作实训、计算机仿真软件加工实训、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实训、数控机床设备营销实训。改革以上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具体就是解决学生学什么、学多少的问题。
4.教师队伍的双师化
为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要求,就必须努力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为了能够充分体现“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体系的优势,就要以现代化、特色化的思想模式,培养出穿上工作服就能从事生产,脱下工作服就能上讲台,具有综合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否则教学过程难以控制,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因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结束语
在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方式以理论为导向转为以行为为导向。学生逐渐承担越来越多的对自己学习负责和自我管理的责任,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的任务也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等中心工作转向辅导和咨询等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设计和策划学习过程、设计和提供学习资源等。
在今后的数控专业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周边地区市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寻求适合国情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施方案,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振国 对“一体化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 2004,(3)。
[2]刘新春 加强师资队伍建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职教通讯, 2004,(10)。
[3]刘春生 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取向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相关文章:
浅谈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改革12-01
改革服装专业教学模式 培养优秀专业人才11-18
初谈高职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11-15
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初探论文11-22
计算机专业算法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02-18
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模式改革实践研究03-29
浅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12-12
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专业下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12-0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