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

时间:2022-12-04 02:08: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

摘  要: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冲突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文化视域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内在关联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共性和运行的特殊性,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的文化所具有的选择、传承和创造的功能,最后,对传统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和和谐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
 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中,将文化学的价值取向适时引入,不但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又能够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从学术发展的角度讲,这既是文化学学科群在我国多学科领域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结果,也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前途担当和命运关注的必然。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加入到文化学的视角进行审视和剖析,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深和加宽对思想政治现象的理论诠释,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能够更加充分地把握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和特性。时至今日,虽然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长期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与现实社会接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在教育的同时面对现实,注重从文化学和文化哲学的视角解释具有文化特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这样才能够重建自身的方法论,在理论建设上实现突破,通过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功能,能够丰富和激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使教育过程中能够迸发新的活力,增强学科的自我意识。
 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依存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有意识的德性培养与规范化的教育活动始终含藏在各种文化当中,道德教化与文化现象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比如,先秦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以及法家学说等,都以文化传承的形态存在,并得到统治阶级的极力扶持和推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文化”便成为统治阶级对人民实施教化、使其服从于统治、维持社会秩序的隐性工具。到中国近代史的早期,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宗教和科技改革与革命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等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对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无论站在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高度,社会进程中的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以其自觉或自为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着人和社会的道德行为,影响着社会秩序。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文化之中,对文化的依存是长期的。
 (二)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
 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文化有依存外,两者之间共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1)共时性。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形成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当中,才能让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文化的传承本身就包含时代的要求,文化的发展深受所处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在借鉴和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统一;(2)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是思想与行为,强调“内化”与“外化”的高度统一,这就说明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都是与社会生活直接相关的,无法完全脱离现实而存在;(3)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其他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进行吸收和借鉴的过程,而文化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是“传统与交流”,倡导多种文化的兼容并蓄一直是文化的底气所在。
 (三)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异质化
 自古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运行既有交叉和重叠,又有自成体系的运行规范;(1)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文化的滞后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内容和形式的变更迅速,相比之下,文化的变更和变革就显得非常缓慢,尤其是在信息传播技术落后的时代;(2)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与文化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包含文化的精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能够代表了人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则在这样的过程中因外界环境的干扰,表现出了极其复杂的特性。(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文化的相对自发性。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价值定位、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式方法选择,还是在教育环境的营造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主导性和人为目的性,而文化的发展却可以以个体或群体的自发为发端,并以此形成同样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架构。
 二、文化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的表征
 (一)文化的选择功能
 自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文化的体内就深化了不同意识形态相互对峙的内涵。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说明资本主义的经济交往活动完全是为了满足其经济利益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为了进一步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除了使人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意外,还包括促使教育对象正确地认识经济与文化、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大限度的避免我们的政治体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二)文化的传承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政治文化、道德文化等广义文化理念的传承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问题:(1)由于文化的传播过程往往表现为新旧文化的交替或交叉,在这一过程中,两种文化或多种文化之间的争斗一般也表现为多种政权或势力之间的争夺,因此,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必须要扶植和鼓励先进的文化,批判和剥离落后和腐朽的文化;(2)在经济全球化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注重国际文化交流过程和交流效果的研究,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兼容外来文化的精要,从而更好的保持中国文化的传统特色。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本身,还要积极面对在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对此进行概括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使其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三)文化的创造功能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化融合化的今天,我们始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政治建设,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战线抵御外来的强大冲击。具体思路为:(1)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紧跟世界文化的发展前沿,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思想指引下长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从维护执政安全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以创新的思想为主导,全面突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体建构特征,全面系统地阐述在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任务过程中,所提出来的各种纲领、政策和主张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念整合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能够准确充分反映当今社会变迁的价值判断和价值依据。
 三、不同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行为和行动方式之中,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修身养性、教化训导的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以德为先”的思想,这种重视德性践行、修养有方的教育模式对我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中华民族始终倡导以“德育”、“教化”为主导的文化教育方式,这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2)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程序,如传统文化中提及的立志、存养、克己、自省、慎独、改过等一系列的修养方法,都已经成为如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依据;(3)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始终强调道德修养的实践,主张“修践合一”,这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不谋而合。在传统的道德修养框架中,个人素质的提升和忧患意识的流露并不能说明道德修养深厚,非身体力行道德规范不能算做真正的修养。
 (二)网络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虚拟世界的出现成了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文化主体的匿名性,都强烈冲击着现实生活中的原始等级。许多网络主体参与网络文化活动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虚拟世界中的平等和自由,将潜意识中的自我价值加以实现。由此可见,网络不仅为参与其中的个体提供了一个传播媒介和沟通平台,还将自己构建成了一个实现网络主体自身价值的特殊领域。因此,网络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和关爱教育对象,注重人文精神和道义精神的体现。同时,为了能够在更加开放、自由、多元和多变的网络文化中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使之与网络文化交相辉映。
 (三)大众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密切,两者在冲突与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大众文化的建设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行动导向,倡导和提高自身的品位和修养。作为主要传承、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式和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该充分利用大众文化特点,在提升大众文化思想内涵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与大众文化结合,向人民大众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弘扬社会主义的高尚精神。
 (四)和谐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要时刻把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主题,全面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事业等各项工作的建设;要积极宣传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文化,全面展示和提升国家的良好形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建立起思想道德的实践基础,进行长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和引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使受教育者能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使全社会的人文关怀和道义关怀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如果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就难以理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迁,难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理论动向。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跨越并综合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能力,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不同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选择途径和教育效果的优劣。
 
 
 参考文献:
 [1]李云霞,于连平.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1):1-2.
 [2]沈俊花.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273.
 [3]王永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6):40-41.
 [4]申军伟.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三收”现象[J].政工学刊,2011(01):32.
 [5]刘淑霞.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实然状态与应然态势[J].唐都学刊,2011(01):93-97.

【对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相关文章: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茶文化相通性分析论文04-22

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05-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问题研究论文04-25

谈贵州省体育社会指导员现状研究08-08

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08-18

浅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06-03

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探究06-04

基于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分析06-10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教学条件的比较研究08-12

工商管理互动式教学方法研究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