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能力与语文素质诌议

时间:2024-07-08 15:58:3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朗读能力与语文素质诌议

        朗读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语文能力。《 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加强朗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素质大有益处,改进朗读教学势在必行。
        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 ,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初中语文教材很多内容都突出朗读这一环节,第一、二册更是颇具特色的强化了朗读,从单元提示到课文的训练重点要求、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练习,显然都是为了强化朗读,提高朗读水平。这些很值得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认真思考,深入钻研,重点应用。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较弱,可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的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很热衷于朗读,对磁带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可少的。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的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境,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的能力,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注意用范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教师,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同时,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充分认识朗读的重要性,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顾及不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只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朗读时,教师能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总结。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所达到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教师对朗读的知识也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例如:《散步》一文中,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朗读时凭什么停顿?大的停顿和小的停顿,凭标点符号,更小的停顿,凭词的组合,句中的三个小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停顿时无大小之分。那么这句话应读成怎样的腔调?这是一句表达告诉别人一件事的陈述句,要读轻一点,读出陈述语气。又如朗读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还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读作: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因此,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 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读出重音有时能起分清词义的作用,如“过年”与“过年”,前者是“明年”之意,后者是“过新年”之意。一个短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如《荔枝蜜》中:“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的高尚啊!”一句中“高尚”是它的主要字眼。指导朗读时要重点突出“高尚”一词。因为这个句子表现出作者对蜜蜂的赞美之情。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如“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朗读课文,还要读出停顿、重音和语调,这样就显得有节奏感。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诚然,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如第一册第十七课的课后练习五还重点分析了朗读一段课文的重音、轻读、小停、拖音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这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假如教师都能准确地朗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且掌握好速度,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情调韵味,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触摸心灵,引起共鸣,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
        第三、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循序渐进,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避免高屋建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即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即顺畅朗读;最高要求即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第四,加强朗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不等于读,更不是看。文章的词句不仅载有一定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蕴涵着生动的语气、起伏的节奏和丰富的情感等。这就需要大声地有表情地读,要把语言文字里的情味读出来。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景物的一段文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要比桑葚好得远。”我觉得要紧的是朗读,分析百草园有哪些事物,文章写景的层次角度等都在其次。要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我”的那种抑制不住自豪、喜悦、赞美、迷恋的旨趣。只有体会到这种意味,才能领会作者对百草园倾注的深情,也才算对这段写景美文产生了一点语感。
        最后,朗读的形式应该根据目的的不同而不同。预习时一般让学生默读;分析前的朗读常常是范读;分析时的朗读,常常是齐读和范读;分析后的朗读,可以是自由朗读,或是齐读;复习时的朗读,可以要求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效果也较好。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朗读能力与语文素质诌议】相关文章:

诌议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12-11

议创新能力在政治教学中的培养12-02

试议高职学生的英语素质论文02-18

语文素质教育中几种基本能力的培养12-08

让语文朗读教学丰富起来02-23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06-13

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的探究11-19

浅析学校素质教育与学生能力的培养12-01

浅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构成12-0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