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简析高职文秘专业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探索
论文摘要:通识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文秘专业办学中,可以通过完善必修课程、系统规划和设计选修课程、推行读书计划等途径实施通识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职;文秘专业;通识教育;途径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通识教育被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上日程。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报道:2011年11月,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应用性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也应引入高职教育过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是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对通识教育关注甚少,这也是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岗位迁移能力较差、岗位适应力不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文秘专业为例,很多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办学也是在强调学生的秘书职业技能,忽视了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在课程改革中,一些院校大量缩减通识性课程,认为其无关紧要。但是,从文秘专业的特点而言,开设通识课程,让学生广泛涉猎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素养和人格,恰恰是提高其职业技能的基础和核心所在。因此,本文试图在高职文秘专业如何开展通识教育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以期对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通识教育释义
通识即为“通才博识”之意。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就是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思想的深度、社会适应力以及人文和社会关怀精神而实施的教育。一般认为,通识教育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但通识教育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关于通识教育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给予解释。我国学者李曼丽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各种表述后,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了初步构建,具有代表性:就其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可以说,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性的教育和思维方法的教育,是让学生接触不同学术领域、不同专业、不同文化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从而为资质、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方法和眼界,它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通识教育超越了功利性与实用性,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也应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方面。通识教育能够防止高职教育单纯强调专业技能而呈现出的工具主义、功利主义教育倾向。
二、高职文秘专业开展通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通识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必须是包括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环境体系在内的一个综合系统。每个系统都要精心设计,发挥功能,由此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知识、素养的培育和精神的养成。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实际,总结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改革经验,可以从如下方面开展通识教育:
1.完善必修课程
课程教学是进行通识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必修课程框架基本上是由基础课程、职业课程和拓展课程三大板块构成,通识教育类课程一般在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中体现。但是,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不断压缩通识类课程,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通识课程设置很少,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需求,也没有构建很好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因此,可以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的经验,在必修课程中单独设置通识课程模块,将目前的一些课程归属到通识课程体系中,并且增设与文秘专业学生知识和素养要求相适应的文学艺术类、社会知识类、经济管理类的相关课程,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系统规划和设计选修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受专业课时所限,能够设置的通识教育必修课时数量有限,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是文秘专业开展通识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
首先,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结合通识教育的需求,开设一定量的选修课程,使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更为充实、完整。发动教师集思广益,根据专业需求和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程,并且要求学生根据专业方向,进行选择,提出一定的学时和学分要求。
其次,规范学生对校内公共选修课程的选择。全校范围内的选修课程更多地是为扩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积累文化常识、养成职业素养而开设的,并且兼顾文理,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虽然高职院校开设了很多公共选修课程,并且对学生的选修课程进行了学时(学分)规定,但是并没有考虑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学生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选择也是杂乱无章的。很多学生选择的课程仅仅局限于某个领域,选择上也仅凭兴趣和一时的喜好,没有从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的角度出发。因此,要对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程进行引导和规范,尽量与专业教育相契合,这样才能建构更为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3.推行读书计划
仅仅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通识教育的任务。读书,读好书,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积累文化底蕴、培养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通识教育活动体系和环境体系的基本路径。在此方面可以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
(1)赫钦斯的“名著阅读计划”。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赫钦斯曾在芝加哥大学推行著名的“芝加哥计划”,即“名著阅读计划”。其计划的核心即在于防止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过分功利化,用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整合大学课程。赫钦斯强调,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那些“永恒学科”,即充满智慧力量的经典著作。经典著作是实现通识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赫钦斯对芝加哥大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于1932年在芝加哥大学推行“名著计划”。名著课程共列出了自古至今85名作家的近140本著作,并附上了一份“十年阅读计划”,详细指导学生如何随着学习经验的增长而选读名著的章节。
赫钦斯的改革计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芝加哥大学享誉世界,他也被认为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有影响的大学校长之一。当然,作为中国的高职院校,我们的办学宗旨与职能与芝加哥大学相去甚远。但是其倡导通识教育、名著阅读对推行通识教育仍有很多借鉴之处。
(2)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阅读现状。根据笔者对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目前文秘专业学生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有40%的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2小时,并且阅读内容基本以时尚杂志为主;56%的学生阅读时间在2~4小时,虽然有较为固定的阅读兴趣,但基本也是以流行期刊、网络流行小说为主。仅有4%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在4小时以上,并且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因此,加强对文秘专业学生的阅读指导,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对其课外阅读进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3)读书计划的基本方案。
首先,在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阅读。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要在学生的阅读上加以引导。结合课程实际,为学生列出经典书目,教师在课堂上给予阅读指导,并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并将阅读作为教学考核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然,这就需要教师树立通识教育的观念,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为之付出努力。
其次,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做一个三年的读书计划,并提出相关要求。根据年级、学生基础情况制订学期、年度的读书目标,列出参考书目,定期开展课外阅读辅导,进行检查和监督。
再次,引导学生成立读书社团,通过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读书的内容、形式和途径。从系、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成立阅读、辩论等社团,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配备辅导教师进行专门引导。定期开展学术讲座、读书交流、读书竞赛、人文知识竞赛、举办读书节等等都是实现“读书计划”、进行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结论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应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在高职院校广泛开展通识教育,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就高职文秘专业而言,可以通过完善必修课程、系统规划和设计选修课程、推行读书计划等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增强岗位适应性和迁移性,为职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简析高职文秘专业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探索】相关文章:
简析创新型高职英语教学08-12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论文(通用6篇)06-08
简析白居易的讽喻诗04-25
苏轼词成就简析05-21
简析连带责任08-15
简析加强民办高职青年教师道德建设08-30
简析职业教育中化学实验的作用08-23
简析初等教育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利弊06-14
探索当前体育教学之心理健康教育途径08-04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论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