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8-23 21:10:3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摘要:作为行业特色高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以行业背景为依托,保持行业特色和优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构建了“基础、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特色高校主要指那些曾经由相关行业部门管理、服务某一特定行业的高等学校,这些学校通常冠以行业的名称,如水电、地质、林业、农业、石油、矿业、煤炭、纺织、畜牧等,其基本特点是秉承专业型人才培养理念、学科分布相对集中、科研重点是行业共性技术、具有密切的行业领域产学研合作的历史。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经过长期的发展,普遍具有行业背景强、办学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等特点,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两次大规模高校合并,除少数行业高校仍隶属于原来的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外,其余大部分高校划归教育部或隶属地方管理。划归地方管理以后,许多原行业高等学校在办学条件、管理体制、服务定位、资金来源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行业特色高校纷纷改变了原有的办学目标和宗旨,同时受资金来源和招生规模扩大的影响,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忽略原有行业特色,学科专业呈现多科性、规模性、非特色化的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行业的特色高校进行科学定位,鼓励其依托原有行业优势和特色,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科学定位,继续凸显行业特色

  经过1998年、2000年两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共对252所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其中本科院校173所。在调整的本科院校中,合并9所,另有4所师范院校不属于原来意义上的行业特色高校范畴。在其余的160所本科院校中,划转教育部管理的33所,划转地方管理的127所。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为了拓展学科专业覆盖面和服务领域,原行业特色高校纷纷尝试通过更改校名、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等途径来寻求自身发展。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原行业特色高校的行业特色优势不断减弱,人才培养没有针对性,为行业服务的空间越来越小。
  保持行业特色是行业高校的生存之本。行业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传统和特色,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水电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纵贯学校改革发展的历程,经过建校60年来办学积淀与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国家水利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具有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与学校科学合理定位,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注重保持行业优势与特色,坚持为行业服务密不可分。回眸整个办学过程,历经数次搬迁,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特色始终并未弃,即使2000年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潮下,实行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依然坚持水电特色不变,勇敢地肩负起“兴水利、除水患,造福人民”的历史使命,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合理确定了学校的定位、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学校形成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观念和“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指导方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生源质量好,教学水平高,就业渠道广,就业率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水利人才培养、水科学研究和水利科技服务的重要基地。斐然成绩的取得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继续坚持行业特色,与时俱进,才能走出一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

  二、凝练特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本科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科为本的专业教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行业特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因而在专业建设上学校坚持“主动适应”和“保持优势与特色”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现代教育理念,又要有前意识;既要有新突破、新发展,又要注重内涵,实事求是。
  特别是实行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后,学校适时调整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服务面向定位方面,由行业办学时代“立足水利行业”调整为“立足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水利电力行业的人才需求”;在办学规模方面,由原来的按行业人才需求确定办学规模,调整为按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条件确定办学规模,并提出了“积极拓展专业面,努力发展新学科”和“厚基础、宽专业”的专业和学科调整思路。在长期的学科专业建设中,学校一直将学科和专业建设视为学校的重点工程,始终遵循“保持传统优势,突出学科特色,优化学科结构,拓展学科领域,强化学科融合,发展新兴学科”的思路,适时优化调整了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强了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学校本科专业50个,涉及理、工、农、经、管、文、法7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专业30个,占60%;管理学8个,占16%,理学5个,占10%;文学3个,经济学2个,法学和农学各1个。学校基本形成了以水利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干,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科专业的调整,使得传统老专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优势传统特色学科和专业为增长点繁衍出的新兴专业更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自2007年实施质量工程以来,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了10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中既有社会声誉高的传统优势专业,又有发展潜力巨大特色突出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正是我们坚持特色专业更“特”、优势专业更“优”的体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整个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遍特点是实践与创新并重,因而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行业特色高校必须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从办学条件、管理体制、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教学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形成有利于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1.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作为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在“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确立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2平台+3模块”的宽口径培养方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拓宽了专业,加强了基础,建立健全了“6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了课内与课外、学期与假期、学校与社会的界限,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2010年,学校又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分析学分制培养方案的实施经验与问题,博采国内外相关院校的精华,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创新、突出应用”的原则,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基础、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以及“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结构,对全校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新的培养方案体现了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很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2.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行业特色高校中占有特殊地位,对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始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水利行业的特点,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学校历来重视实验室建设,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近年来,学校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专业实验室项目、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为依托,建设了一大批先进的实验室,不仅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还能进行科学研究,为以科研促进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完善实验室硬件设备建设的同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合理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发挥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结合专业建设,与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合作,重点建设了1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此带动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2003年就启动了“1115人才工程”。近几年学校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大了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学科专业的中坚力量。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机会,搭建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青年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学研讨,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了教学水平、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或专业实践能力,2010年出台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学校本着“对口派遣、学以致用、强调效果、保证质量”的原则,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和现有师资状况,有计划、有选择地资助部分青年教师到工程一线参加工程实践锻炼,为建设一支创新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眸历史,行业特色高校普遍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办学积淀,为自己服务的领域和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实现教学水平的高水平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页  [1] [2] 

【试析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

试析涉外职业培训模式实践探索11-29

试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03-05

关于应用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2-06

试析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03-28

试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12-05

试论高校交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及其功能01-15

试析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03-05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12-04

卫生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1-2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