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灵动
1.教师与教材的对话蜻蜓点水萨特说:“学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另一种引导。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对教材的个性化的解读,或在深层思考中的迷惘。要使课堂生成碰撞出生命的火花,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事实上,教师往往错误地把备课当成是写教案,过分依赖教参,甚至省略了“参”的过程,直接抄写现成的教案。教师缺乏与教材的对话,没有深入地挖掘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性、艺术性,对语言文字所创设的话语情境缺乏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教师的“神”游离于文章之外,怎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对话,领略课文中的美好的境界呢?学生怎么能有充满个性和智慧的生成呢?即使有,也往往由于教师缺乏足够的资源准备而熟视无睹,师生之间也就无法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了。一位教师执教《田忌赛马》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一文章的中心句,就组织学生摆马阵图。但学生在第一轮时就让田忌的马先出场了,第二轮照样如此,结果造成多数学生排阵错误。老师一时不知所措,幸亏有一位优等生正确摆出了马阵图,替她解了围,可是许多学生却还蒙在鼓里。这本应是一次多么及时的生成,而老师却错失了这次让学生潜心与语言文字对话的时机。课后,我与她交流,发现她自己也确实没注意到应该由齐威王先出马这一事实。可见,教师没有深入解读文本,课堂生成资源只能白白“流失”了。
2.教学流程的设计饱和封闭
语文课程标准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因为语文课只有开放才有活力。但是,我们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强调教学结构的严谨与细密,一切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追求目标的达成度,认为这就是高效。在这种理念支撑下,课堂难免缺乏师生的互动,课堂生成也就无从谈起。余文森教授曾说:“老师对课堂控制得太严,学生的生成性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为使劲会把学生往他预先的设计上引导,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真正高效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乐学,能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感悟,让师生在互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饱和封闭的教学设计教师关注的是知识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学的直接效果,很少有空暇去关注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从关注生命的高度去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重预设、轻生成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又一大误区。 笔者听一位老师在执教《笋芽儿》一文时,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突然站起来说:“我觉得竹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是她让笋芽儿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帮助笋芽儿茁壮成长的。”我当时一惊,立即有了顿悟,不禁为这孩子的独特的感悟暗暗叫好,可这位老师并没有珍视这次有创意的生成,在轻描淡写地作了肯定之后,又把话题引入了笋芽儿的勇敢坚强,春风春雨的关心呵护上。课后,我从那个孩子地方知道了她的心声:“如果竹妈妈事先不让笋芽儿穿上厚厚的衣服,她一定会冻坏的,竹妈妈是有远见的。”她又说:“其实,妈妈总是为我们着想,而我们却常常把她的好心当作‘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多深刻的思想,我真不知道这位老师听到了会作何感想,但她是无法听到了。也许,在以后的教学中,她还会听不到许多如此精辟的言论。
3.师生交流的平等名不符实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而五千年来的师道尊严仍顽强地占据着许多教师的头脑,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的声音:“坐端正!”“不许说空话!”教师嘴上说的是民主,事实上却是居高临下、大权独揽。在热热闹闹的合作交流后,评判对错好坏的标准往往出自老师之口;在完成课文学习后,作业布置的内容、形式和数量掌握在老师手中;尤其是课堂上,老师掌握着学生能否说话的权利,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也无法因生成而灵动起来。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一名学生开了小差,我有意轻轻走过他身边,他忽然尖叫道:“我!”课堂上一阵骚动。我耐心地教育他举手发言也要讲纪律,并没有给他发言的机会。课后,我看到他很不高兴,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妥,就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写残破的桥梁,从侧面说明威尼斯人的生活、工作离不开小艇,桥梁反而失去了作用,因而残破而无人修补了。”多好的感悟!我为这位同学读书的精细而喝彩,也为自己错过了一次精彩的生成而惭愧,为自己课堂上的专制而自责。下一节课,我郑重地把他请到了讲台来发表高论。 “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萨特语)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谁也进不了别人的梦境。把别人不知道的梦境与人交流,就会有许多另人耳目一新的听闻,于是,心与心产生共鸣,情与情产生交融,这便是课堂生成的魅力。那么,如何让课堂因生成而灵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做法。 3.1把握全新教学设计理念,让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语文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应是撞击学生心扉、震撼学生心灵的活动,没有创新的教学设计,课堂就不可能活起来。
3.1.1海纳百川;特级教师钱梦龙谈他的备课方法时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由于这些心得都来自亲身的阅读体会,课文也早烂熟于心,因此教学中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还不时带点激情。”可见,备课是教师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后的创造性工作,它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当然,教师要在课堂上纵横捭阖、应对自如、激思激趣,还必须拥有丰富的背景资源。大语文教育观走进教学生活,语文教科书不再是语文课程的“代言人”,一堂优秀的教学设计背后往往有丰富的背景资料作支撑。这些背景资料包括教师自身的人文积淀、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知识、社会文化内涵及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所以,教师要有储备意识,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有人问一位特级教师:“您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这位教师回答:“备课只有一个晚上,但我准备了一辈子。”可以说,一堂精彩的课,就是教师海纳百川的结果,只有教师的桶里装满了“活水”,才能让学生取之不尽。
3.1.2精心预设;要有精彩的生成,首先要有精心的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生成资源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劲,其实又何尝不是潜心钻研的结果!浙江省特级教师金明东老师在执教《鸬鹚》一课时,如果没有对“抹”字独特感悟和精心预设,学生怎会有“抹出金钱多多,抹出幸福生活”的创造性思维?李海达老师如果没有对《鸟的天堂》中树与鸟互为依存的关系的深入理解,也不会有学生对鸟和树的关系的精辟的辩论。生成缘于预设,但要使生成精彩起来,又不能拘泥于预设。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3、课堂留白。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重要的一点是在预设时要给课堂留白。“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上有疑问才有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有疑问才有不断的进步。教师在预设时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语文新课标)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当作学生,充分相信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自主地走进文本的语言的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这样,教学才会有不断的生成,学生才会有不断的习得。
3.2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才能让生命活力在课堂上真正有效地发挥。
3.2.1教师要勇当伯乐,善于发现良驹;课堂的内容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是有心人,任何迸发出的火花都将是学生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叶澜教授说,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善于倾听和发现,要学会“屈尊”,欣赏学生们的“真情告白”,并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通过提炼、筛选,进行扶植、培养,让“良驹”成为“千里马”。
3.2.2教师要甘为琴师,善于拨动琴弦;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但情感不是说来就来,说有就有的。语文教学的“情”是教情、学情、文情的统一,要做到“三情统一”,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并用激情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入理。同时,教师也要善于点拨,要营造点拨的基点,明确点拨的重点,巧设点拨的支点,把握点拨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在教师的点拨下灵光一现。
3.2.3教师要勤作推销,善于推波助澜;学生的阅读感悟带有个性化的特点,这些个性化的感悟往往能激起课堂的争鸣,或引起课堂的共鸣。教师要勤作推销,让学生产生共鸣,更要善于挑起课堂争议。“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几乎所有的课堂争议,只要教师引导有方,都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感受的难得机遇。教师要激发学生争议的精神,“于无疑处生疑”;营造便于争议的条件,保护学生独立见解;培养善于争议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课堂之生成,纷繁复杂;让课堂因生成而灵动的策略,林林总总,无法一一列举。只要教师坚持用生命去诠释语文,用生命去呵护学生,课堂便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灵动】相关文章:
激发 交流 生成08-09
让语文课堂闪烁人文之光08-11
参考文献自动生成方法10-31
创设契机,提高语文教学的生成度05-08
人道尺度与历史尺度的生成性统一08-09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05-05
调动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08-19
word自动生成目录和参考文献的技巧04-20
论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