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堂的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最终达到增强体质、提高素质的目的,而且通过体育教学,不但可以增长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思想,塑造学生的高尚品格,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一、在言行举止中展现德育教育。首先,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再则,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二、在常规要求中突出德育教育。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要更好地贯彻课堂常规,在课堂中进行点滴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规范性、规则性。体育教师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三、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内容有着明显的积极因素,做为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韵律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
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德育教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课堂最后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五、在体育训练上彰显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六、在心理教育中灌输德育教育。在信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手机、电脑日趋流行,大部分学生好静不好动,激情感不强,爆发力渐弱,真正的动手能力并不强。作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体育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健康的体魄、高尚的情操。运动是最美的,体育老师必须把这一理念灌输给学生。
总之,体育蕴含着德育,而德育又融于体育之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在运动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只有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做到“以体培德、以体启智、以体育人”。
【浅谈体育课堂的德育教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