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4-09-19 12:05:5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目的 探讨《组织胚胎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 以四年制临床医学及护理学成人大专生为研究对象,尝试采用“引导-探索-发现”模式进行《组织胚胎学》教学。结果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 “引导-探索-发现”教学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适时调整。 
【关键词】  教学 组织胚胎学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n effective mode in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HET). MethodsTargeting at four-year-schooling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of medicine and nursing, the Guidance-Exploration-Discovery (G-E-D) mode was tried in HET.ResultsThe use of G-E-D mode increased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got a better teaching result. ConclusionThe use of this teaching modality should  be based on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pply it flexibly and timely adjustment accordingly.
    [KEY WORDS]Teaching; Histology & Embryology; Guidance-exploration-discovery mode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与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基础。学好它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科研以及从事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所涉及的内容大多相对抽象,这给医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普遍反映枯燥、难学、难记。针对以往的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运用“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在重视组织胚胎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的同时,又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与认识,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基础医学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医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组织胚胎学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1];重视组织胚胎学学习结果,忽视组织胚胎学学习过程。这种灌输式的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组织胚胎学的热情,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欠缺,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及方式、方法的陈旧与落伍的问题。
    2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的内涵
    “引导-探索-发现” 模式是以研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学会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开展的“引导-探索-发现”模式的体系框架   
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开展“引导-探索-发现” 模式的体系框架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感受反思。
    4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
    4.1  创设情境,基于问题式教学
    组织胚胎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许多组织胚胎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所以学生提问题就较为困难,也较难激发和培养出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但如果把组织胚胎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化枯燥的知识为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参与的程度也就高了[2]。例如组织胚胎学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故应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看书要善于思考,不死记硬背。如:讲解石蜡切片制作过程时,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组织块固定、脱水后,要经透明才能浸蜡、包埋?”“为什么切片要经脱蜡后才能染色?”学生在明白了“石蜡包埋是利用不同媒介的相溶性,以石蜡替代组织内水分,而染色的过程相反,以水溶性染料替代切片中的石蜡”的原理后,就会较容易记忆石蜡切片制作的几个步骤了。
    4.2  优化设计实验
    组织胚胎学“引导-探索-发现” 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教学规律、方法为依据,以学生的自学探索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这种模式的提出,旨在进一步优化教与学的关系,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以往的实验课,学生以观察切片为主,但对于切片的制备却只是略知一二,这样,对切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解释,也就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平面图像所反映出的深刻内涵。为此,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基础上,我们开设了血涂片的制备实验课,从取材、涂片到染色、观察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实验课上,在看完电视引导片及教师讲解观察要点后,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寻找所要观察组织结构,教师只对不易找到的组织结构及特殊染色切片做示教[1]。对于学生有些提问不必立即直接回答,如学生要求寻找某种组织结构,可提问学生该结构位于什么位置,要求学生把所在的位置找出,再询问学生该结构形态有何特征(在理论课和引导片中都已强调)。有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自己找到答案,即使找不到答案,下次遇到类似问题也知如何处理。教师事事包办代替,会养成学生的懒惰思想,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自主学习,深化感悟
    组织胚胎学的自主探索学习,就是学生在组织胚胎学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觉、主动制定并自我监控来完成具体的组织胚胎学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通过积极主动地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监控评价、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整完善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效的自我发展。特别指出的是,组织胚胎学自主发展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
    4.4  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现实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生研究活动的展开,需要良好的环境。营造合作氛围,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研究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于促进学生主动研究、学习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我们成立了组织胚胎学兴趣小组,亲手操作制备组织切片,共同观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为什么同一器官镜下的图像会不同,判断什么是人工假象及其成因,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科研兴趣和严谨的科研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5  注重评价,感受反思
    在组织胚胎学课程“引导-探索-发现”模式评价中,我们要改掉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学生通过自评,能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教师点评,起到指导作用。 例如在讲解血液系统时,针对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体及细胞质)、数量(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精讲后,结合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等课程,适当讲解贫血的定义,什么是血常规、血涂片、网织红细胞计数,等等[4]?教师在该节课将结束时,出示一张学习结果自我小结问题单:你认为贫血的定义是什么?该节课你有什么体会?你对该节课的经历有何感受?该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取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留给学生课后感受反思。
    5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在组织胚胎学中的实践效果
    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搜集到的资料表明,组织胚胎学“引导-探索-发现”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5.1  学生对组织胚胎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的兴趣显著提高
    通过组织胚胎学“引导-探索-发现”教学实践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对组织胚胎学由不感兴趣变得感兴趣。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组织胚胎学学习活动的乐趣,提高了对组织胚胎学的认识,以高昂的热情参与组织胚胎学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索、实践。
    5.2  学生的组织胚胎学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
    经过一年来的“引导-探索-发现”模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被动应付的少了,主动探究的多了;机械模仿的少了,探索勤思的多了;作业千人一面的情况少了,创新求异的多了。
    5.3  教学效果显著
    学生的组织胚胎学知识更加全面,动手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组织胚胎学素养得到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本年度全校“优质课”评比中脱颖而出,取得良好的成绩。
    总之,组织胚胎学“引导-探索-发现”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接受性教学基础上的创新。它要求组织胚胎学教师不断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吸收国内外的组织胚胎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成果,提高理论修养,加强教学实践探索,特别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特点,采取灵活高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杨志文,杨志欣. 浅谈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6,3:60-61.

[2] 曹嗣瑜. 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4:371-372.

[3] 陈世丰,李文明.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J]. 卫生职业教育, 2006,22:31.

[4] 覃红斌. 组织胚胎学教学结合临床问题的尝试[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3,3:37-38.

【“引导-探索-发现”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11-21

透析“问题”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3-03

过程语体模式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3-15

探讨问题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1-20

体育合作学习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02-26

网络协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论文04-02

“交流互动”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与运用11-27

独立学院史论课教学中鉴赏模式的运用论文12-18

浅析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2-0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