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心理规律 提高沟通效率

时间:2023-03-05 13:51:4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寻心理规律 提高沟通效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却往往不得要领,存在不少误区,从而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造成他们在待人接物、行为举止、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在学校学生打架斗殴、抽烟、谈情说爱、上课听歌、玩手机、打牌、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等现象的出现就不是稀罕事了,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的教育越来越艰难。这样的现状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探寻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未成年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本人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学习,总结了一些规律。
         一、把学生调动起来放第一位,成绩放第二位
        教育家第惠斯多曾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我们老师只有一个想法,只有想让学生成绩上去的想法,拼命地灌,对现在的很多学生来说,他们的成绩就上不去。那怎么办?倒过来,把成绩放在第二位,把学生调动起来放第一位,学生被调动起来了,他就会想方设法寻找学习方法,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当所有的学生都被调动起来了,并有了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后,老师就可以把提高学生成绩放第一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呢?除了老师们常用的一些方法外,本人认为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如心理游戏或每天课前写一条具有教育意义的句子在黑板上,还可以选择非常小的哲理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高三教室没多媒体,我就在黑板上画图和文字板书。有个故事说:许多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朝着目的地前进,途中有一个人忽然停了下来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块,砍掉之后他的步伐加快了。后来他又想:虽然刚才已经将十字架砍掉了一块,但它还是太重了,他决定将十字架再砍掉一大块。然后一直砍,这样一来,他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于是,他毫不费力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走着,走着,前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又深又矿的沟!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他应该怎么办呢?后边的人慢慢赶上来,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帮助他跨越沟壑!他却只能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这个时候脑海里回荡着一句话:曾经有一块完整的十字架抗在我的肩上,我没有好好珍惜,到需要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这是第一件事,要让学生感悟。
        2.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如果第一个词是老师领读,第二个词也是,那么第三个就要请优秀的学生当回老师,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如果要求全班学生读单词,能不能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那一定很有趣、很有意境。第一次第一组的学生和最后一组的学生背诵或朗读比赛,第二次让男生和女生比赛,第三次分寝室比赛,学生一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是变化。第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由学生参与,第二次教师如果参与进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有精神。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个词则请他们以动作表示;这个词请学生用它说句话——在应用中理解,那个词请他们查查词典。
        3.多设计一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的课堂。包括对高三学生也一样,他们应以独立思考为主,但老师每周至少要精心设计一到两堂让学生都有机会表现的课。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参与了、做了就理解了。可见“做”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新课改有关实践方面的要求目的在于强化“做”的训练,以使学生达到理解的学习境界。
    4.让学生学会承担。我们班上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有些同学很会“享福”,他们认为反正有人会为自己的组挣分,我可以不做任何事了。我采取了奖惩结合的方式,如每节课参与了的学生都会记录下来,参与课堂一次,画一笔,一月一小结,排名前十位的学生和前三名的小组给与表扬和一定的奖励政策(如照相,到老师家聊天、做客等);每次布置的作业,小组若有一个人无故未完成,则那组所有的同学都要受罚,未完成作业的同学心里必会愧疚。对于那些一直不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一定要单独找他们谈谈,这些学生往往是最需要关心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给他们定目标,如先定很小的目标:每周参与一次课堂,以后慢慢增加,并告诉他们在小组内应承担的责任。课前、课堂和课后应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是“我”的班级,而不是“我们”的班级,责任具体到人了,所有的人才会行动起来。
        二、充分认识师生关系融洽的重要意义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学什么东西学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你跟这个东西的关系怎样,或者说你喜不喜欢它。你越是喜欢它,你就可能学得越好。”我们应该怎么使师生关系融洽呢?
        1.教师要乐于奉献,关心一切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为了完成或提高升学率,一些教师只重点关照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甚至鄙视成绩差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从人格上讲,与成绩好的学生甚至教师都是平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公正待遇必然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使他们走向教师的对立面,在课堂上想方设法与教师作对,制造事端,影响课堂教学。为此,教师必须弃这种做法,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2.教师要放下架子,弱化权威,做新新教师。要融洽师生关系必须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时代,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络……学生几乎被包围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之中,面对目不暇接的信息世界,他们常常是只能狼吞虎咽地去吸纳、去模仿,而来不及进行有理性的选择。他们的生活很忙很精彩,溜冰、踢足球、看NBA、玩跳舞机、上网聊天、参加生日PARTY、唱流行歌曲……他们很自豪地标榜自己是新新人类。相比之下,教师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少得多,他们会给学生讲知识就是力量,他们会说牛顿和鲁迅,当这样的老师走进学生圈子中,就像一个土著人走进外星智能的沙龙——他们对这个圈子的话题几乎一无所知,根本无法插嘴,又怎能对学生产生凝聚力和影响力,又怎样融洽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不一定是解题之道,“业”也不仅仅是作业,“惑”可以来自于所接触的任何一个领域。正因为如此,新世纪的老师难当,因为他们可以为学生之师的范围相对于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来源来说,正在渐渐缩小!这就导致了师生之间共同语言减少、心理距离拉开。而一旦心理上产生隔膜,学生对老师就会敬而远之,老师对学生也会产生误解。
        所以要融洽师生关系,就必须做一个受新新人类欢迎的好老师,教师们就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各种新生事物,对不懂的东西不再简单地否定。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对于教师尤其如此。凡事不能教师说了就算,更不能是“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是法律”。就整体而言,教师的知识全面、系统,学生不如教师。 
但就认识发展而言,学生思维天生更具活力,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性,之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规律。
        3.教师要敢于解放学生。现今高考制度的改革无疑为融洽师生关系提供了土壤,我国现今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狂想、奇谈怪论、离经判道”,这样教师不致在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时,答案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给学生以难堪,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的局面。总之,融洽师生关系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融洽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三、改变对待学生的方式方法
        都说现在学生知道的事特多,好像你说什么他都知道。所以有时候油盐不进了,你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实际上,找到切入点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1.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不要太厉害。清代的冯班说:“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意思是说,老师如果太厉害了,懦弱的孩子变得暴戾。什么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如果你今天狠批了张三一顿,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要主动和他说话,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2、不要警告,也不要贿赂学生。警告是对学生自主权的挑战。如果他有一点点自尊的话,他就会再次违纪,以此向别人展示他不惧怕任何挑战。贿赂学生对我们老师更加不利。我们老师应重新思考一下“如果……那么”的谬论。我们自取其害的方法是明确告诉学生做某事或不再做某事,那么他会得到某种奖赏。“如果你们这个月表现好,我就会带你们去看电影。”这种“如果……那么”的方法可能偶尔会激励学生为了眼前的目标努力,但是很少会鼓励学生一直努力下去,甚至从来不会。还可能导致有的学生和老师讨价还价和勒索,甚至为了让你跟他“好的”行为交换,他对奖赏和利益的要求会日益增长。对学生的奖励一开始就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学生习惯了就会形成强大的动力。
        3.给学生指导而不是批评,说教和批评会产生距离和怨恨。老师常常因为跟学生的对话而感到失望,因为他们毫无头绪,就像那段对话所说的那样。—“你上课为什么睡觉?”—“想睡。”—“晚上干了什么?”—“没干什么。”那些想努力讲道理的老师很快发现这样会让人疲乏不堪,就像一个老师说得那样:“我一直努力跟违纪的学生讲道理,说到我脸都绿了,但是他还是不听我说,只有我冲他喊时,他才会听我说。” 
学生经常拒绝跟老师对话,他们讨厌说教,讨厌喋喋不休,讨厌批评,他们觉得有些老师的话太多了。有一次,一个学生的饭卡掉了,按规定要班主任签字才能补办,但他却马上跑来找我,要我去帮忙,我说“这事是要班主任签名的”,他说“要他去找班主任,还不如不吃饭了”,因为班主任会马上大吼他一顿,然后骂上他几天,见他一次就会批评一次。
        4.不写检讨书,而是写心理说明书。大家可能经常遇到学生上课用手机玩游戏、听歌、躲到厕所抽烟等行为,对待这样的学生,有时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保证书写了一次又一次,却不见学生的改变。老师可以试着让他们写心理说明书,因为写检讨书是教师以命令的口吻让学生承认错误,学生表面上屈从于教师的压力,但内心有一种压抑感,总认为是教师跟自己过不去,越写越恨老师,认识不到错误的根源,结果往往是口是心非,他们下次很可能重蹈覆辙。写心理说明书,相当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感觉有人关心重视他们时,他们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有所改变。班上有个学生有段时间上课很不主动,大多数时间不参与,有一次上课时,他居然又在那里看与学习无关的杂志,英语书都没拿出来。我当时很是生气,下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很生气地要他写份心理说明书。他写了两大页。我看后很是吃惊,原来他因为基础差,几经做好了辍学的打算,准备破罐子破摔了。我马上和他一起分析讨论:读与不读的弊与利,我们在学校学习是走上社会或继续深造必须的,他存在哪些优势和长处,如何定一个最符合他的短期目标。他很感激地去了教室。之后,他的情绪波动反复几次后,让我惊讶的是他变得积极向上,生活和学习态度变得很积极。
        5.有错就认。如果老师犯了错误,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我担心你会忍耐不住),一定要诚恳地当面向学生认错,向学生道歉。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四、老师的自我提高
        1.老师要多读书。人不可能永远吃老本,要不断地吸收别人有益的东西。吐纳和吸收应该是同时进行的,这样才可能让自己永远有吐纳的资本。教师要时刻“审视自己的一桶水”。吐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吸收。老师要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要跟自己的实践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建议教师做读书笔记,把名言名句记下来。我们可以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之梦》,陶行知的《教育名篇》以及众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专著、专业报刊杂志以及一些研究学生心理的心理学著作。
        2.先听课,后上课。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听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你走向讲台前以及走向讲台后务必抽时间听听别人的课,我要不是听了刘金玉、张伟平、张敏、袁霞、周建华、范磊、付丽君、刘小武、陈金华、方昔兰、胡南等众多优秀老师的课,恐怕是不会把课上好的,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
        3.做一名幸福的老师,乐观生活。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幸福也可以感染。要学生幸福,首先老师自己要幸福,至少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老师是幸福的。有很大一部分老师都很辛苦,特别是中小学老师,而待遇又不高,有的地方甚至还很低,同时由于老师长期坐着和站着、用嗓过度、压力过大,导致老师身上经常出现各种疾病,这对老师的身心是有很大影响的。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对待呢?幸福与否,并不能以任何标准去评判,幸福就是一种心态的把握与心灵的感受。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一种包容自在的人生,一种舍得放下后的轻松,一种感恩的生活态度,一种风雨中拥抱幸福的勇气。常怀一颗笑对人生冷暖的平常心,就有圆融丰满的喜悦常相伴随。如果说快乐是生理的,那么幸福是精神的。懂得幸福实质的人,即使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中也能酿制出人生的甜酒。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我们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存在的时候,乐观的人仍然可以对生活大声地说:我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探寻心理规律 提高沟通效率】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08-08

也谈提高课堂效率08-07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07-29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08-26

优化数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08-06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学习效率05-02

巧设巩固环节 提高课堂效率05-09

激发兴趣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05-28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