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12-04 20:29:2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崇尚真、善、美是人类的优良传统。美育教育能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让美育走进课堂,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校美育教育工作的迫切性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对当今的中学生,美育教育更为迫切.特别是近几年,老师们经常谈论到和担忧的是:当今学生普遍表现出的“双降”,即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有普遍下降的趋势。根据典型山乡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总结起来,具体表现有:
        1.学习不集中,对学习兴趣不浓
        一堂课上的45分钟,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就会造成一个环节没听好,下一个环节就无法听明白,如此循环,越学就越没有兴趣。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我曾对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各心理状态作过分析研究,试问难道他们不知道知识有用吗?不是。他们真的不想学习吗?也不是。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对学习如此不感兴趣呢?一句话,人生缺少正确审美观。
        2.学生厌学、畏学的问题
        旷课、逃学是厌学、畏学的表现。这些孩子们学习吃力,上课云里雾里,根本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或者干脆不做,或者抄袭别人的;有的在街上闲逛,有的离家出走。据调查学生厌学、畏学的问题就其病根而言,(除了学生自身生理的因素外,如精神疾病、智力各部分发展不平衡等。)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如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能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没有抵御外在不良诱惑的自制力。这样看来,对学生的进行美育教育是迫在眉睫。
        3.独生子女较多,金钱物质社会的负面影响大。
        现在的乡村中,独生子女较多,父母们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助长了孩子对家庭的过分苛求,一些物质金钱的利弊关系显得更为明显。独生子女本身存在着依赖性大、自理能力差、社会性问题多的情况。在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要么是有心无力,要么是怨天尤人,被困难吓倒、压倒。这样“霜打单根草”往往令独生子女要经受更高风险考验,他们人生的理想是茫然的,学习追求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这样的学生,你想他能学好?能健康成长吗?
         4.学生过早的背负起家庭重担,学习变得沉郁
        不幸家庭的孩子表现如何?结果发现,父母离异和家庭成员重疾是农村家庭不幸的主要原因。这样家庭的学生,在校的表现总是让人难以捉摸,变化无常。平时学习心理压力就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业不断增加,孩子并没有健康向上,而是过早地背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他成天既想为改变家庭现状而努力,又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无目标、无计划,整天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只好选择逃避现实,封闭自己。只有让他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鼓励他要坚信:自己明天会更美好,只有用知识才能改变落后,改变贫穷。引导当今的学生辨别美与丑,选择文明高尚,还是选择腐朽邪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在近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要善于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广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否按照美的要求,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造就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造成就一个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优良的性格、丰富的知识、文明的行为、健康的体魄于一身的人。这就是一个美的人。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应该理解为审美感知和审美判断,审美感知是对美的现象的感受,解决对象美与不美的问题;审美判断是对美的本质的理解与评价,不但要肯定事物的美与丑。而且能从理论上说明它为什么美,美在哪里等。学生本身就是美的化身!美的使者!在学校这个美的环境中学习美的语言,美的知识。因此你们的言语、行为等一切都应该是美的,我们是新一代最美的人!应该用美的标准要求自己。“不美的话不说,不美的事不做”。
        语文材料尤其是文学作品更是美育的材料,其中饱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我们完全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发掘其中的审美价值取向,在遵循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的同时,也应该按照审美的特殊规律来组织和运用这些材料。学习美的享受,愉快地接受美与善的熏陶,尚伦理,讲礼仪,善待社会、美化人生。
        2、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即通过自己的感官,反映客观存在的美,产生美感。也就是欣赏美。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美的素材,如课文《春》《济南的春天》《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都描绘了祖国山河的景象,或壮丽、或神奇、或优美,均能使学生赏心悦目,激起热爱自然、创造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美的能力
        美学鉴赏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与评价,它不仅仅要识别事物的美与丑,还应当正确的评价自己的劳动是否美。学生对善恶是非的分辨,往往依据对事物美丑的鉴别,教师首先应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引导学习鉴别艺术美。其次,用多种比较来鉴别美。从而进一步鉴别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体会到心灵美是社会美的最高表现形态。
        4.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完善美用于实践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这就肯定了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明确指出,语文课也就肩负着美育的使命。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展示美、欣赏美的过程。美育融化在德育之中,就成为崇高之美;美育融化在智育中,就成为理性之美;美育融化在体育之中,就成为健壮之美,美育融在劳动中成为创造之美。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展现美。其次,要培养学生注意表达美。
        美育渗透教育是一种科学而艺术的教学,是一种潜化的教育。那首古诗写得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美育教育内容应是与学科内容相联系的“好雨”,其投放点应当是“当春”(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需求时)的恰好时机,教育渗透方式应该是“随风(教学知识点)潜入夜(教学过程)”,其效果应是“润物(学生的心灵)细无声”,总之,在语文课上让美育教育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师生真切地感受到美,赏析到美,从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能明确到“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为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相关文章:

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08-23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08-28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06-13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08-09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论文(通用11篇)08-19

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06-05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与素质教育01-07

浅谈现代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8-18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05-25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