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主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人生的重要阶是段大学时期,这一时期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再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所以,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
一、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情绪起伏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 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并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其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模糊不清,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大致表现如下:部分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整日焦虑不安;部分大学生则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绪好时待人处事入情入理,情绪差时,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群体性的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学生的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往往会造成一些恶果,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又多是后悔不已。
3.学业成就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失宠感;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一到考试时就生病或不敢考。因此,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在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稳定的冲突等等。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又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能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出现离校出走、自杀等情况。从环境因素上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而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失衡状态。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获得真诚的友谊。学校可经常组织一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更要关爱有加,耐心引导,以鼓励为主,使这部分学生慢慢地摆脱心理障碍,最终走出自我,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
2.采取各种途径磨炼大学生意志,提高他们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磨炼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要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的途径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要能做到正确地自我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同时,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将随之而增长,感情沉稳、自制力增强,在很多情况下都能自己摆脱心理负担,除掉精神障碍。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一直以来,学习、读书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大学生对学业的关注是与对自我关注紧密联系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情绪松懈。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想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
社会处于转型期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有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有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走向成熟,参与社会竞争。
总之,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才能有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才有可能升起。
【主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相关文章: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08-25
浅谈急诊急救的问题的研究论文04-27
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8-05
浅谈高校监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08-22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4-27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5-01
浅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06-03
浅谈高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问题研究06-08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论文05-01
浅谈高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