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备课的思考
备课是为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而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教师提高以课堂教学能力为主的专业素质的一条主要渠道。一、遵循一个前提
备课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从目标的确立到练习的评价,各环节都尽可能地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认知方式出发去反思你的文本、你的行为。
二、立足两个基点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事实决定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语文是通过说与写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这一事实决定了语文的抽象性特点。工具性特征和抽象性特点赋予了语文教学两个基本任务,即学习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需的语文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这样,备课就要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双基。双基是课标对全体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提出的底线要求,自然也是我们备课的首要关注点。二是发展思维、因材施教。语文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思维含量的语文课堂是肤浅的,没有思维训练的备课也是残缺的。
三、理顺三方关系
新理念下的课堂,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发展的时间多了,氛围浓了,由此导致课堂变数的增多,挑战的是我们对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备课时,我们要用变与不变的辩证观点来分析。文本相对稳定,学生却是活生生的.人,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要在运动与变化中求和谐、求发展。
四、把握四大环节
一是目标。恰当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深谙教学理念、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宜精不求全,宜实不求大。二是导入。为新知教学的展开而为的导入有许多方法,让学生迅速完成始动调节、进入学习状态是导入设计所追求的效果,而关于有效备课的思考也是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益所需要的。契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故事、情境、谈话、游戏、竞赛等方式都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都是导入设计的有效载体。三是新授。这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环节,也是备课的主体环节。决定这一环节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关键。教法手段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选择的教法与手段要考虑教材、学生,还要考虑自身,从自己的成功之处出发,彰显个性,体现特色。四是结尾,包括练习与小结。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围绕重难点,突出巩固与应用,重视综合与发展;小结是“点睛”之笔,或概括或承启,或反思或评价,也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因此,不一定是铃声响起时那戛然而止的一句话。 五、精备五个领域
1.理解用好教材。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编写者是从一个普遍适用的角度去规划编排体系和呈现形式的,对于不同的地区资源、不同的学生状况、不同的教学个性,肯定不是最适合的。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创造与发展的空间,寻找“更适合”的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研读与处理教材时要考虑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更好地学、学得更好。
确定重点、找准难点并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是备课的重心所在,稍有偏离就可能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一般来说,新知的生长处、新旧的转折处、前后的承启处都是课的重点,找重点是备课的基本功。难点是教材的知识序列和学生的认知序列之间存在着差异造成的,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基础,是个变量。一般来说,新知中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缺乏感性材料支撑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的内容,都是难点。
2.了解学生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方式是我们选择教法、选择教学起点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们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设计问题情境,重视学生的经历、经验资源在其学习中的影响。个体的差异在民主的土壤中萌生出课堂的动态,有效调控除了教育机智因素外,还要在备课中多一些开放性思维,善于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未雨绸缪,预设“生成”。只有这样才不怕生成,不怕在互动中出现插曲,才有可能将生成处理成课堂的又一亮点。
3.准确定格自我。备课必须以自己能依此上好课为前提。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思维品质以及经历、经验都自有特点,生搬硬套或盲目仿效必将事与愿违。教师必须有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自我认识,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追求与文本、与学生的高度和谐,进而发挥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作用。
4.重视课后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要通过批判性的眼光和建设性的思维重新审视教学流程,从理论的高度重新认识一些教学现象,明优缺知得失,谋求改进提高。停留在记述现象层面、不从理论高度去阐释的反思是没有价值的,而停留在解释层面、不从发展高度去改进的反思也起不到专业提高的作用。
5.不忘育人关怀。没有非智力因素缀饰的课堂是单调和没有生机的。课堂是学生成就道德的一块园地,让学生在学好知识、增进能力的同时收获理想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备课的重要方面。
备课中,我们要做到有心育人、有情教化,根据知识点和课堂情境特点有意设计、有机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于有效备课的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