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模式建构,既是一个理论研究课题,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及其模式建构,对于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光扬,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其基本模式,应该是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素质教育中诸因素的有机组合和共同发挥作用,形成认知和实践并重、教育与管理齐抓,激励和规范并行的有机体系。而模式的具体落实,需要从更新理念,提高认识,制定和落实好学生礼仪培养规划、制度,强调内容与时俱进,符合教育实际,突出学生礼仪规范的实践等基本的策略做起。[关键词] 基础教育;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湖南省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研究”研究成果。
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既是一个理论研究课题,更是具体的实践课题。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首要任务,学生礼仪素质正是其身心素质的基本内容,加强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和迫切性。而社会转型和理念多元格局的形成,更增加了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难度,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有必要创新方法,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并通过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力收培养之效,这样才能促成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一、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建构的意义和必要性
弄清楚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价值意义和必要性,有助于自觉加强对学生的礼仪素质专题教育,形成规范化的教育培养机制,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价值意义。
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课题,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于学生礼仪素质养成,能满足人的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的内容中,各有不同层次。人的需要按照从低到高的次序排列,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礼仪素质养成的需要,就属于人的需要中的精神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通过礼仪的交际,让人得到爱,得到尊重,获得自我实现,所以,加强礼仪素质培养,是满足人的需要的重要方式。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直接培养人的各种素质,利益素质培育当然也是素质培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是一个不确定的开放的,无限的系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i的观点,强调了人的社会性,是人的不确定性本质在社会哲学上的展现。他们说的都意在说明,人还在发展过程中,人需要继续发展。而经过教育,则是实现人的发展的主要战略,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素质培养,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一个方面,因此,加强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素质的培养,正是符合人的本质发展的需要。此外,礼仪素质的培养,还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价值和意义都是非常巨大的。
(二)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问题不仅仅在于提升认识,明确其意义,学生礼仪素质培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了。事实恰恰相反,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由于社会理念多元多样化竞争、价值观多元碰撞,使得青年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面临着各种结果,可以是社会主义的,也可能是封建主义的、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的,甚至是反动的。尽管我们认同对主体的价值理念的多元现实给以包容和谅解,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了社会主体价值理念的优化和健康发展,即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率各种价值观。因此,相关的人格构建、素质培养,就显得既很迫切,又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错误的价值观、错误的社会思潮并不会自动退出社会舞台,需要下大力气,创新方法,才能确立正气,扶正祛邪,才能逐步确立主流价值理念。事实上,多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价值观培养、礼仪素质培养,不是放弃或抓得不紧,而是下了很大功夫,但效果不是很显著,要么过于严格,成了“病梅馆”的人为折梅,不但为人诟病,也让结果适得其反;要么过于放任,使得学生失去传统精华的陶钧,导致基本素养不尽如人意;或者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礼仪素质方面的后滞局面,目前的状况是,形式主义盛行,只注重报告、讲话宣传,或满足于只发文件、贴标语、呼口号等,礼仪培养没有多少实质内容。方法上,满足于政治说教、简单压服,结果是学生反感,使得礼仪培养经不起实践检验,如同多米诺骨牌,一发散而不可收。教育效果低,学生在校园内养成的礼仪,经不起外界的污染,一出校门,基本礼仪就丧失殆尽;让人感叹世风日颓,令教育工作者汗颜。所有这些,都说明对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非下苦功不可。尤其需要在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目标之后,必须深化教育方式改革,创新策略,优化方法,构建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素质培养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基本模式,这样才能提高礼仪素质教育的效益,提高育人质量,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那么,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素质培养应该如何操作,其基本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二、构建礼仪素质培养立体综合模式
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必须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注重过程和效果,统筹兼顾,规范实施,使礼仪素质培养形成一个有机体系。(一)模式建构的整体构想。
我们设想,礼仪素质培养的基本模式,应该包含基本的教育因素,包括礼仪教育的目标确认、规制建构、礼仪规范的制定、硬件投入、总体规划、任务安排、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和结果评估验收等等,也包括学生的各种关系和交际方式,这些具体的因素,关涉到方方面面,内容庞杂,必须以人为本,以育为纲,以养成为目的,以方法创新为要务,抓制度、抓过程、抓反馈,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坚持实践,才能收效。基于育人规律基础上的礼仪素质培养模式的建立,为礼仪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给出了基础条件。学校德育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都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深刻认识,共同重视,把礼仪素质培养当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大事来抓,当作育人的要务来抓,在这基础上,权衡全局,构建起礼仪素质培养的基本模式,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培养的力度,教育与管理并重,激励和规范并行,力使过程完善、效果彰显。
(二)模式的构成因素和作用机制。
该培养模式由培养机构、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组合成基本因素,共同指向培养对象,再加上培养过程的流程运作最后达到培养目标,再经过流程中的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各个因素,使之与时俱进,符合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和育人需要。这些基本的因素,形成了既互相联系又独立生存的子系统。其中,培养机构主要是指学校,如中学、中专学校、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中的班级是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基本单位,活动小组是基于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教学方式变革的需要,而组成的机动机构,着重于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是教育规律在育人过程中的形式表现;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教育层次的学生道德品行、礼仪要求、行为准则等,是礼仪素质培养的具体内容;培养方法则是育人的总体范围和宏观要求,包括理论指导、技能训练和具体尝试实践等。机构、内容和方法共同发挥作用,通过规划、制度、人力资本、投入经费资本等体现出来,并一起组合成整体培养机制,共同作用于培养对象(学生),再通过具体实施的流程体现出来,这个流程包括了启发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的尝试、学生尝试的矫正和学生礼仪行为的规范化、熟练化等等;经过培养过程的具体运作,最终达到培养目标,那就是学生道德品行和礼仪素质的形成,学生体现出文雅的气质、讲究礼仪的行为和诚信待人的风貌,这就达到了礼仪素质培养的目标,实现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基本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制定和落实好学生礼仪培养规划、制度等。
礼仪准则的具体条款、礼仪规范培养的具体要求,都需要通过基本的制度制定和落实来实现,所以,规划、发展战略和基本制度的制定,是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的基本因素内容。就是说,中小学生的礼仪素质培养,需要通过具体规划、计划、制度等的制定和落实,形成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的局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推动。其中,国家教育职能部门既承担着管理督导任务,还承担着制定学生礼仪素质规范培养的战略、策略、规划和计划安排等宏观任务。要制定礼仪规范培养的目标、任务和统一的操作规则,以便有规可依,有仪可行,有任务驱动。就是说,不但要具体制定学生礼仪的基本内容,更要制定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培养目标、基本制度等,以便保证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日程,并取得实效。同时,学校要加强管理,加大礼仪素质的宣传教育力度,形成校园礼仪素质规范养成的氛围和环境,推动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促成学生礼仪素质的提高。
(二)强调礼仪内容要与时俱进,符合实际。
礼仪内容是礼仪素质培养基本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切实强调礼仪内容的更新和丰富,以满足教育培养过程的需要。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礼仪素质培养,其内容必须不断更新,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古往今来,礼仪规范和准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现实的需要而推陈出新。某一阶段公认的规范准则,可能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被否定,被扬弃,同时又有新的内容增加进来,如此发展变化充实提高的结果,使得礼仪规范常学常新,保持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文明。所以,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礼仪素质培养,也要注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充实更新礼仪内容,剔出一些过时的内容,网络交际要求、网络文明规范等则是新的活动领域的礼仪内容,需要给学生以系统的培养。类似这些,都属于礼仪素质内容的创新,需要我们关注时代的变化,推动基础教育改革进展,及时修订、充实、丰富现代礼仪规范的内容,以便保持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三)突出学生礼仪规范的实践。
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关键在实践。在落实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应该成为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首要形式。学校要建立实践教学的机制,把礼仪规范的条文转变为学生的尝试行动,学一条,用一条,并形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行动,这样就易于巩固所学,使礼仪规范变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是我国公民礼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基本模式的建构,符合教育实际,更为具体的培养过程创设了可以遵循的范式。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培养力度,切实提高培养效果,以促成广大中小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新世界出版社 2003
[2] 胡锐、边一民主编:现代礼仪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 徐爱琴:实用礼仪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研究】相关文章:
MBA培养模式与胜任能力研究12-10
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11-24
证券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1-19
大学生素质教育基本模式研究11-1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论文提纲03-29
商务英语教学培养模式研究03-03
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3-28
关于高职职业礼仪教育模式研究11-22
网络环境下医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研究11-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