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应重视“读”
摘要:“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独特的作用。农村初中学生阅读材料少,阅读习惯差,需要特别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读”的兴趣,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教学 读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笔者认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有较丰富的积累”,最重要的途径是重视农村初中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读”。
一、读的种类及作用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包括朗读、默读。“朗读和默读是阅读的两种形式,也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就是反复多遍的读,最终达到能背诵的程度的读。朗读指的是出声的读,它是视觉、发声、听觉、思维活动的结合,要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朗读是“读”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对语文学习的作用是其它形式无法替代的。朗读要求发音清楚响亮,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语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因此,朗读展现的是一种过程,偏重于朗读者的自我体验,获得的是一种体验,进而自然产生结果—─背诵。在学生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会对他(她)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默读即无声阅读,是用大脑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无需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它是获取文字信息、局部知识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说,默读的速度要比有声阅读快两倍以上,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对内容的思考、比较、理解,能使默读者自己身心安静,头脑清醒,更容易理解其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多朗读,间或也使用默读,两种“读”的方法交替使用,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读”
从语文教学的规律来看,初中阶段是学生从朗读向默读转化的阶段,学生还需要依靠阅读时大声的言语来保持注意稳定,进行思维和理解内容,并获得有效的识记。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长缺乏阅读的习惯,家中没有多少供孩子阅读的书籍。一些教师的误导,也是家长认为孩子在家里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这使本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更不愿意购买课外书籍,也不愿意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导致了农村初中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几乎无“书”可读。这种情况在近些年来虽然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初中由于资金、人员紧张,图书室里的图书量少质差,无法开展正常的借读、阅览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语言的积累、流畅的语感。要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有较丰富的积累”,必须在有限的阅读材料中选择可以背诵的材料,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
三、激发学生兴趣使农村初中学生乐于“读”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一)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语文学习空间中学习,使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对学习语文有更大的兴趣。 (二)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该朗读的地方必须朗读
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动机,语文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朗读创造氛围。初中学生的思维还需要借助于形象、色彩、声音进行的,因此,创设一个色、形、声俱全的情境,对学生的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对朗读感到轻松而不枯燥,从而乐于朗读。在朗读中思维得到启迪,情感得到熏陶,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达到积累的作用。凡是教师认为有必要朗读篇、段、句,都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投影、收录机)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朗读。笔者曾听过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上的一堂示范课,一篇要求一节课完成的“阅读课文”,在课堂上朗读的次数达16次(包括齐读、分组读、抽读、表演读等)之多,而学生却觉得学得很高兴、轻松。
(三)教师示范
朗读训练中要求学生背诵的,语文教师也必须能背诵。语文教师要通过展示自己,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信服。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古诗文教学中,教师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彼此佐证,会激发起学生课外阅读、诵读的极大兴趣。
(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对话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的差异,每个学生在阅读诗文的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不尽相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强求理解的完全一致,应以自己的思想深度、学识积累、生活经验、审美水平,给学生以指导点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五)开展朗读背诵比赛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检查阅读训练效果,可以举行赛诗会、成语接龙比赛、进行文章篇、段、句背诵比赛等等,不拘一格,以数量多者为胜。这样,学生会形成一种收获感、满足感,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向课外延伸
就文本而言,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并随之产生阅读的欲望。如学习《出师表》(《后出师表》),可以给学生出示《前出师表》、成都武侯祠对联、杜甫《蜀相》诗;学习《岳阳楼记》,可以给学生出示与之相似、相关的《黄鹤楼》诗、《滕王阁》诗、序文……的文本、图片。有了教师有意无意的“提醒”,学生课余时间自然会去收集阅读材料进行诵读。
综上所述,对阅读材料、阅读习惯缺乏的农村初中学生,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阅读资源,坚持不懈进行“读”训练,直至形成阅读习惯,一定能够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有较丰富的积累”的目的,大大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应重视“读”】相关文章:
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6-12
重视文体教学 提高学习效益05-09
电子白板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张扬了活力06-02
语文教学更要重视语言运用06-13
重视情感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08-08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精选6篇)08-21
重视课堂情境设计 提高语法教学效果08-08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我见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