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师素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与培养

时间:2024-07-19 09:13: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基于双师素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与培养

摘要:根据职业的属性和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特征,可将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企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本文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视角,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提出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途径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双师”素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适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同于一般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不仅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际工作能力。同时,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科型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征,能够运用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构成。
 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起源来看,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的标准。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称谓的职业属性是考查职业教育施教者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既然高职院校教师是教师职业的其中一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也应和其他职业属性一样,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职业能力。按照德国对职业能力的分类方法,通常可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本文认为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企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1、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高职院校教师是在高等教育的框架下所从事的职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对此,德国职业学校、美国社区学院中80%的教师均具有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将具有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作为入职的基本条件之一,国家在评估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中也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作为重要指标。因此,为了在专业领域内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改革和从事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中必须包括该教师的专业能力。
 2、企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承担理论教学的任务,还必须同时承担实践性教学任务。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产学一体化、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这都要求教师应具有企业实践能力。一方面教师根据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目标,能够从事实践性教学工作,即具备“双师”素质和“双教”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熟悉相关企业,和企业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企业的产品、工艺、生产加工过程等,能够承担企业要求的咨询和培训任务,能够进行课程开发中行动领域的调研分析,从而适应教学和校企合作的需要。
 3、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教师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高职院校教师所从事的不是学科式的教学活动,所讲授课程也不是完全知识体例的课程内容。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能够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够按照职业教育的教学法实施教学活动。浙江省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办学,按照合作协议的要求,该学院的专业教师必须到香港理工大学学习职业教育的现代教学法。目前,该学院教师正在运用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法从事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其课程面貌和教学效果体现了现代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完成教学活动。
 二、基于双师结构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双师型” 教师的内涵,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教育活动中内隐和外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和,其基本要求是在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职业教育、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交往;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能够从事课堂教学和从事类同于企业工程师(经济师等)的实践教学活动。“双师型”教师绝不等于“双证式”教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将培养“双师型”教师,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作为学校和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从概念上分析,“双师”素质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企业实践素质,从而与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分析是吻合的。通常,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双教”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
 1、新入职教师的企业培训。目前,各高职院校从学校直接毕业从事高职教育的青年教师数量很多,这部分教师具有年轻、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勤奋好学的优点,但又存在缺少企业经历,不懂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及设备的问题。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必须经过一年左右的企业实践、在企业中应根据本专业的要求进行定岗、定职、定责的工作式学习和训练,同时需要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师傅做引领,青年教师的企业经历应作为考核和晋升的主要条件之一。除此之外,具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也应经常不断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掌握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变化对企业实践能力的要求。
 2、校企合作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指在专业教学团队中既包括院校的专任教师,又包括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主干核心课的课程教学内容50%应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骨干校中30%的主干核心课的教学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在国家精品课建设中,均将校企共建作为评审标准,并将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作为考核依据。由此可以认为,建设高标准“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建设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此,高职院校应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通过引进、合作等形式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深度参与教学活动。其中包括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教学、教学研究等,并给予企业兼职教师一定的待遇,使“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保持相对稳定,切实发挥作用。
 3、完善和健全“双师型”教师评定考核体系。目前,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尚未有统一、完善的考核评定体系,各校掌握的标准不一,从而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扭曲,如有的院校把所谓“双证”等同于“双师”,盲目地提高“双证型”教师的比例。因此,有必要制定和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和评定体系,形成“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4、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积极锻炼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应按项目化管理,其载体应是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将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院校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校企合作项目包括: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进行专业和课程开发、共同完成企业咨询和培训等。校企合作具体实施应按项目化管理,教师则是项目主体。教师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与企业建立经常的联系,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互动,实现双赢。5、建立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本着“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共同提高、互利互惠”的原则,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特别是产学研合作单位建立“校企合作”的师资共享制度,签订“校企师资合作协议书。”明确校企双方的工作职责、义务与权力,确定相对集中的动态的兼职教师选聘渠道,建立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解决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与师资质量,以及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引进大批经验丰富的现场专家、能工巧匠进入学校的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对兼职教师的选聘、培训、考核、评价及工作职责提出具体要求,切实使企业兼职教师在校企合作和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6、加强团队建设带动整体提升。加强团队建设,带动师资整体水平提升。团队建设是带动师资整体水平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双师队伍快速壮大的关键。学校建立团队建设选拔、培养机制,实行滚动管理。建立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科研团队等。通过团队的传、帮、带,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改能力、科研能力。
 三、基于双师结构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制度保障。
 1、构建“双师”素质教师的资格认证机制。教师资格制度是用立法的形式规定教师任职资格,以确立教师职业法定地位。高标准的高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质量的基础保证。可以要求以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为专业能力的标志,企业实践能力以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为要求,从源头上控制和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质量。
 2、构建“双师素质”教师职务的评审机制。根据高等职业教育重实践、重技能、重应用的特点,单独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职务评审条例。此外,要分类型、分层次、分科目、分专业制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标准,鼓励教师申报评审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还应尽快制定高职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的结合配套体系,构建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做到高职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
 3、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形成高尚的师德追求成为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的舆论氛围。同时,构建“双师”教师的继续教育机制,满足“双师”素质教师的长期发展。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有目的、有方向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确立正确的专业发展愿景,从而实现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整体的发展和谐统一。
 4、构建发展性“双师“教师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状,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重在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因此,要建立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教师生涯发展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高职教师科研考核制度。鼓励高职教师开展与职业技术教育密切相关的科研,提倡以研促教,但不提倡人人搞科研,个个做课题。
 5、建立有效的“双师“教师发展激励机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理论支撑,更需要教师极大的热情和投入,要求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双师”教师队伍。因此,要切实提高“双师”教师收入,要保持对“双师”教师薪酬的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绩效性薪酬激励的力度,拉开岗位之间的激励性薪酬差距,进一步体现劳动成果的差异性,以利于在吸收和稳定优秀人才的同时,淘汰不符合高职院校需要的教师,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增强“双师”教师荣誉感,发挥“双师”教师在决策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苗德华,石连栓,刘新钰,王茹. 职业院校“高层次双师型”师资培养方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84-86.
[2]周江林,邓惠君. 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探[J]. 社会科学家,2009(8):121-123.
[3]张宝强.高效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65-66.
[4]孙秀英,于正永.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内涵既建设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5上):26-27.
[5]刘洪一,李建求,徐平利.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0-72.
[6]詹先明.“双师型“教师发展论[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368-399.
[7]吴兆方,陈光曙编.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56-263.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proper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reer, the vocational capability are further composed of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enterpreneur practical capabilit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capability.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a “double qualified” teaching team, analyses the composition and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capability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and proposes the approaches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of building “double qualified” teaching team. 
 Key words: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higher va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vocational capability

【基于双师素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与培养】相关文章: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11-20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体系的构建12-04

论述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12-07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12-11

谈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11-24

高职院校学生环保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实践11-26

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11-24

论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1-28

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12-0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