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3-03-29 00:40: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论文摘要:在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首先揭示了高校网络德育的理论内涵,扼要阐述了开展高校网络德育的必要性,在阐明高校网络德育的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和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活。继互联网的技术更新、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等社会关注的热点之后,网上人际交往及行为规范的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日益关注的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于网络建设与应用走在社会前列的高校而言,网络的发展及其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更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阶段,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虚拟社会化进程中所凸现的网络道德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网络德育的涵义

  网络德育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出现的一个新词,它不但在内容_上包含思想观念、政治信念、道德品质、道德行为,而且还包含“网络上的德育”“网络环境下的德育”两个层面。所谓网络上的德育,就是对互联网络使用者(参与者)的思想观念、政治信念、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的外延更广,其对象包括了网络使用者和受网络环境影响的所有人。相对而言网络德育的内涵更偏重于“网络环境下的德育”,从这个角度引申,我们可以给高校网络德育作如下界定:网络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的思想观念、政治信念、道德品质、道德行为,依托教育机构、宣传媒介和网络平台将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就是高校网络德育。

  二、网络德育的特征

  网络德育就是指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所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现行学校德育相比,它有如下特点:

  1、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式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无形,没有明显的校园界线。以计算机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家庭、社会各个角落。

  2、交互性:人们通过现代化多媒体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可以通过E—MAIL、电子公告板等来相互传递信息,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更容易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真正的思想观点。

  3、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学生可通过德育课件来感受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网络德育也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

  4、预见性:网络仿真实验可以预报其结果,德育仿真实验可以根据某一德育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而设计的模拟现实的一种德育活动。由德育管理者和教育者针对某一主题设计虚拟社区,让受教育者进入社区活动,根据活动者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导出最终结果,这样受教育者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5、能动性: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工作,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受什么教育。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的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三、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弱化

  网络中存在着信息多元传递和良莠并存的全息景观,不但有学术信息、经济信息、娱乐信息,还有色情、暴力信息混杂其中。根据调查,网络上非学术性信息中,与色情有关的占47%n。一些自控力较弱的大学生往往处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寻找色情、暴力信息。在网_L有许多专门提供色情的服务的网站。世界著名的色情刊物《花花公子》就以其合法的身份在美国进入网络,大学生找到网址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来满足他们猎奇的心理。由一于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手段隐蔽等特性,一些不良信息扩散的范围为人们始料不及。显然,网络传播的垃圾信息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有可能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道德偏离。

  (二)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冷漠

  在网络时代,频繁的人机接触取代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尽管网络使平等自由的思想交流成为现实,但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主要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相比,它掩盖了许多丰富的内容,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在网上人与人之间很少见到有真实的情感交流,人们无法体验情感交流所带来的愉悦,人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特别是其内在的亲和动机得不到较充分的满足。因而,会逐渐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参与感。有的青少年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落和消极;有的甚至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漠不关心或做出粗暴无礼的行为。

  (三)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异化

  网络伴生的“网络沉溺”引发了部分大学生的人格障碍,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人格缺陷。网络沉溺是指因淹制在数字化的在线空间中,未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从而形成心理错位及行动失调问题。网络空间到处充斥着新鲜的事物,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青少年长期迷恋好玩、刺激和富有挑战的虚拟环境,不仅耗费时间、浪费精力、荒废学业、误入歧途,而且会使其人格社会化受到严重影响。由于青少年过分关注人机对话,淡化了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而是隐名匿姓在BBS上交友论道,在虚拟环境中漫游旅行,长期与网络媒体打交道,失去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有可能导致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和欺诈心理,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优秀人格的养成和健康成长,甚至会致使人格畸变而诱发犯罪。

  (四)网络带来大学生道德标准上的冲突和迷失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特殊的道德标准,进而形成不同的道德体系。由于网络信息内容所产生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矛后,导致民族国家间道德标准发生冲突事件,出现了传统社会所不常见的外来道德体系与本民族道德体系之问的冲突。上网者的国家、民族、地区不同,其接受的传统道德标准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其对同一事情的道德评价也会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冲突。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些冲突有范围扩大、加速化的趋势,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相互渗透和道德价值观念的相互传播,自然会引发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冲突。生活在当代的所有个体和整体,包括国家,往往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冲突面前感到徘徊、困惑,这种复杂的道德冲突成为高校道德教育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网络德育教育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因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形态应该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第二,因为网络的超信息量和信息的固有本质,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具有可选择性。第三,应该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将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信息相交融。

  网络道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虽然我们说网络上没有地域限制,可以说它是一种“国际性社会”,但“大学生网民”有国籍,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本国的人民,尊重国家的主权和制度,这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2、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选择、批判能力。这是“大学生网民”在网络社会在中最为重要的能力。面对网络中的众多信息,教会“大学生网民”道德判断、选择、批判的能力,可以使他们获得对自己对社会有价值的信息,促进自身与社会的进步。3、奉献知识,造福人类。这是一种崇尚和神圣的道德情感。也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动力。有这样的道德感,就可以想到更好地利用网络为祖国和人类工作、服务和创造,努力造福人类,不利用网络去伤害他人、危害社会。4、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机密。当前,网络社会泄露他人隐私乃至国家机密的事常有发生。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机密这一点很有针对性,也是“大学生网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道德品德之一。5、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网络社会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极大方便,同时,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著作权法通常鞭长莫及,而通过对“大学生网民”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就会大大地减少网络社会的知识侵权行为。

  五、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网络环境下,进行德育,不仅要有正确的内容,而且要有恰当的方法和途径。一般而言,德育途径是对受教育者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路径。

  (一)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教育规划

  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网络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世纪选择,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国家意识形态主管部门、教育部门、信息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的领导,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教育规划,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二)加强各层次的网络道德教育培训

  从高校德育教育教学来看,无论是高校德育指导思想的摸索、制定、贯彻,还是信息系统的建立、维护和改善,他们都离不开一支既有过硬的思想政治觉悟,有具备较高网络管理才能和信息时代思维方式的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网络知识、网络道德教育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开展好网络道德教育,一是,思想政治教育_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及时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_二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并运用网络这一新的传播媒体,使其成为他们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工具;三是,加强网络知识的培训,使每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是网络道德教育者,有是信息收集、发布传播和网络管理者;四是,要吸收思想政治素质好同时有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到德育专兼职队伍中来,共同研究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理论,加快高校德育工作现代化的进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必须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了解网络知识和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同时,采取生动、活泼、形象的方法进行教育,避免使用传统的灌输和说教的方法。

  (三)高校进行德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校都在围绕素质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应该结合网络道德教育,对德育课教学进行改革,在政治理论课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同时,两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注重课堂上的正面灌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道德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方面,网络道德多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也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将网络信息引进两课教学中,对其进行辨证分析和科学说明,这样既丰富了两课课堂,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网络环境下,德育途径要有新形式。德育软件作为抢占网络制高点,为当代青少年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熏陶的新型教育方式,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四)通过典论宣传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高校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纳入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部署。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广播、电视、报刊等舆论的宜传,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导向作用,营造网络道德教育的氛围。这种宣传往往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和引导作用。在从事舆论宣传时可以机动灵活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结合与网络社会相关的新闻报道,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道德教育

  互联网是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途径。各网站在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的同时,必须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可以通过网上咨询站,进行有关政策、心理、人际关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咨询。通过网上专题讨论,师生交流,学生交流,自我教育,名人讲座,或者邀请事业有成的师友和海外归来的专家谈自己的经历,以实际感召当代大学生,让他们清楚认识到网络的优缺点,建立健康的网络心态,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网络实时与非实时交流,一方面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和发泄情绪提供了一个管道,同时也为思想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说,它有利有弊,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比较而言,它的利大于弊。

  (六)结合家庭教育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代替的。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这也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截要途径。不少家长自己就是“网民”,可以在与子女共同上网的过程当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让子女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七)利用有合作关系的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课外活动教育机构,是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和重要阵地。要结合开展校外教育活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这是社会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使命和神圣的职责。有些社会教育机构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L网者到底涉及什么内容,他们全然不顾,这是很不可取的,也是很不道德的行为。

  在网络德育不断渗透高校的今天,高校网络德育工作者理应正视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主动积极的应对姿态,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努力把高校网络尽快建设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只有这样,能确保高校网络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使之真正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相关文章:

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06-14

关于改进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05-16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06-13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探讨06-14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06-14

高校图书馆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06-13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06-13

谈当代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06-13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势与对策06-14

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与引导初探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