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生积极人格培养的新导向

时间:2024-09-21 13:33:5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论高职生积极人格培养的新导向


  论文摘要: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对高职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全面合格的人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积极;人格;培养

  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和行为特征,人格的形成却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并不完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后天教育是人格塑造的主导力量。对学校教育而言,人格是教育目的、内容、手段等综合作用的产物。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正迅速突起。对于处于“人格重建”期的高职大学生而言,人格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积极人格培养的提出

  “人格”一词来自西方,本意是“面具”,本文所指的人格是经过发展后,界于各学科边缘的人格概念,是人在遗传基础上和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人独特的个性特征及外在行为特征。“积极”,“正向”或“主动”的人格特质对社会而言是指受到社会及道德价值所肯定的,不会危及他人利益的人格。对个体而言,指接受自我、能够实现个体自身成就和幸福的人格特征。对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而言,指的是主观上满意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客观上能给他人带来满足与帮助的交往关系。与各种消极人格相对,积极人格特征的形成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促进人的发展和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良性互动。学校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塑造这样一种具有普遍社会化意义的积极人格。当然,人格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因此,积极人格内容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着的。
  对于学校的人格教育而言,无论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角度,不管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上,一直以来都基本沿袭了消极心理学的模式即以矫正治疗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问题人格和影响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把重点放在大学生病态人格的预防和矫正上,这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明显的倾向性显然不能很好帮助学生释放各种压力,发挥自生内部潜在的积极因素,获得持续良性的发展。笔者认为,这在发展学生心理的积极层面,在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方面是缺失的。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由于少部分学生存在人格发展上的不完整、不完善,加之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和极少数病态人格学生的存在,必然使家长和社会对以上现象关注度高,促使了人格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危机干预与解决,偏离了以大部分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宗旨。然而,调查表明,高职学生人格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我们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重点不应该是“问题”、“矫正”、“干预”,把人格教育重点落在问题“小众”上,而应面对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大众”,从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其人格着手,以“积极”为人格培养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形成积极人格,促进他们的长远发展。这也从根本上有效遏制了校园心理危机产生的土壤。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人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人格特质应该是新时代高职学生的重要特征。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和塑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生,重视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于高职学生,社会和自身都更容易给他们贴上“竞争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创造力不足”等标签,使他们产生巨大的身份落差和心理落差。并且在高职教育质量不尽人意的现状下,许多高职学生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松懈和自律的欠缺,加上他们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必需要积极健康的人格作为个人适应环境,应对生活的支撑。这对重塑高职学生形象,改变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评价,提高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具有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意义。新时代的高职学生不仅是掌握各种高级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应该是积极进取,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完善自我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积极的人格教育对高职生身心健康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在人格研究中虽然提倡生理机制、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但更强调后天所处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作用。因此,积极的人格教育无疑对这一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和才能的全面提升,还包括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格的完善和提高。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和行为特征,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在人格方面容易出现自卑、抑郁、强迫、焦虑等障碍,由于身心的相互关联,又导致了身体上的种种不健康现象,如果不加重视很容易导致身体疾病和更严重的心理疾患。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和塑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生,重视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所以积极人格特征无疑对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基础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育,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是关系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这既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促进学生社会化,为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标志,人格是一个人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社会化的人格,是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具有社会交往基础和能力,包括合作意识、自尊与尊重他人、责任感等等。许多高职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表现出的独立性较差、身心素质不强,交流障碍等,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发展,严重的还会形成人格障碍。高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并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目前社会状况下知识不等于能力,学历也不等于能力,人被社会接受和认可更多取决于知识之外的非智力因素,人格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积极健康的大学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以一种正向的态度观察社会、了解他人,能看到社会发展的积极面和主流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可以说高职学生心灵的和谐、人格的健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发展。
  (三)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高职学生是国家统一高考和录取的大学生,这使他们在人格特征上具有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然而,由于学生来源复杂,家庭条件较差,录取分数较低,加上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式的差异等原因,又使他们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使高职生在人格上呈现自卑与乐观并存,冲动与理性同在,善于形象思维却又理论修养不高等矛盾。针对这些特殊现象,学校的教育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我们只看到他们人格上的消极面,教育过程中并处处暗示、严加防范,反而更容易出现各种不良表现和人格障碍,不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成才。反之,采取淡化消极面,突出积极因素并不断强化巩固的措施,则取得会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质是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具备积极健康人格不仅是适应目前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让他们在校期间,学生时代甩掉自卑、胆小、悲观等消极人格特征,树立起积自信、乐观、坚强等极健康的人格,使他们不因自己学历低而认为起点低,不因为社会要求高而认为就业前景不乐观。更重要的是,拥有积极的人格,在他们走入社会后,置身于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适应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和各种冲击和影响时,才能在挫折面前能很快调整心态,在任何不利环境下都能坚守信念,保持自信,不因一时困难和挫折放弃个人的想法和规划,为适应社会与自我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高职生积极人格的培养措施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具有可塑性,是可以改变和发展的,这为积极人格教育提供了可能。因而,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是建立贯穿于专业、学科、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一切教育过程中的培育活动。积极,主要是寻找并研究现实中存在的和潜在各种积极因素,并将这些积极因素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呈现和扩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培养积极的人格,主要是在学习生活中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积极的学校文化氛围,并促进他们的自我教育。
  (一)确立积极教育理念
  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格特质则是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和保证。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人格,应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这项任务,无论是教学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应该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贯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与学习氛围,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同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潜在积极力量,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有较大自由度,自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有较多的选择空间,自主参加各项活动,在学习和活动中获得自主感和胜任感的满足,使积极人格力量进一步稳固形成积极人格特征。要改变教师主导的传统观念,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和发展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形成平等互动;改变原有的评定方法与标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全方位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更好的应对人生、适应社会。
  (二)让学生得到积极体验
  任何人在适合自身积极因素的环境中,都会有良好的行为,形成积极人格。个体的成功经验会提高其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其自我效能,这表明,个体价值的实现能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人的积极潜能的开发和积极人格的发展。这一过程需要亲历亲为,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思考才能实现。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个体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情感体验丰富而强烈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积极人格的培养,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具体而言,就是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既包括课堂内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等,也包括丰富的校园课余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课程和专业实验、实训,引导学生在大量的实践实训过程中发挥他们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等优势,让他们在实践锻炼的同时体验快乐、成功、幸福等积极情绪,这不等同于简单机械的理论灌输,而是使他们通过各种实践锻炼与情感体验,在不断领悟和体会中成长。
  (三)促进学生积极的自我教育
  人格首先是一种外在的社会活动,然后在一定的生理机制的作用下内化为个体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人格,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自我意识,是人的世界观、心理状况、道德水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是个体内化外在活动的结果。由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格形成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在积极人格教育中要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巨大潜力,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最终成为主动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我们要引导高职生通过分析自己行为的动机、态度、表现、取得的效果来分析、评价自己,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并通过不断自我反省,将各种积极因素内化到自己的认识中去,保留和巩固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优化人格结构,达到自我教育和成长的目的。
  (四)积极的学校文化环境培育
  人格并不是完全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后天环境在人格形成方面起着巨大的左右,人格的形成也就是外在的社会活动内化为个体内在品质的过程,作为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学校极其文化环境对其人格发展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所以,高职院校要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和良好的学校形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力地推动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健康发展并以活动为载体,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性机制,抵制各种消极思想情绪的滋生蔓延。此外,创造高雅别致使人心旷神怡的舒适环境,使学校的环境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相符合。
  由于培养目标、方式及就业方向等与普通高校学生之间的差异,使高职学生的人格状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积极人格的培养无疑对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成长为21世纪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页  [1] [2] 

《试论高职生积极人格培养的新导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试论高职生积极人格培养的新导向】相关文章: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论文12-19

试论行动导向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12-07

谈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11-26

论述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12-07

试论时期高职辅导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新11-21

对体育课上培养高职生合作精神的思考11-21

试论专业型社团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意义03-07

试论新媒体下的电影营销03-28

试论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12-06

  • 相关推荐
文章
代写

AI智能论文助手

AI论文生成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试论高职生积极人格培养的新导向


  论文摘要: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对高职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全面合格的人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积极;人格;培养

  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和行为特征,人格的形成却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并不完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后天教育是人格塑造的主导力量。对学校教育而言,人格是教育目的、内容、手段等综合作用的产物。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正迅速突起。对于处于“人格重建”期的高职大学生而言,人格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积极人格培养的提出

  “人格”一词来自西方,本意是“面具”,本文所指的人格是经过发展后,界于各学科边缘的人格概念,是人在遗传基础上和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人独特的个性特征及外在行为特征。“积极”,“正向”或“主动”的人格特质对社会而言是指受到社会及道德价值所肯定的,不会危及他人利益的人格。对个体而言,指接受自我、能够实现个体自身成就和幸福的人格特征。对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而言,指的是主观上满意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客观上能给他人带来满足与帮助的交往关系。与各种消极人格相对,积极人格特征的形成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促进人的发展和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良性互动。学校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塑造这样一种具有普遍社会化意义的积极人格。当然,人格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因此,积极人格内容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着的。
  对于学校的人格教育而言,无论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角度,不管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上,一直以来都基本沿袭了消极心理学的模式即以矫正治疗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问题人格和影响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把重点放在大学生病态人格的预防和矫正上,这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明显的倾向性显然不能很好帮助学生释放各种压力,发挥自生内部潜在的积极因素,获得持续良性的发展。笔者认为,这在发展学生心理的积极层面,在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方面是缺失的。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由于少部分学生存在人格发展上的不完整、不完善,加之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和极少数病态人格学生的存在,必然使家长和社会对以上现象关注度高,促使了人格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危机干预与解决,偏离了以大部分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宗旨。然而,调查表明,高职学生人格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我们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重点不应该是“问题”、“矫正”、“干预”,把人格教育重点落在问题“小众”上,而应面对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大众”,从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其人格着手,以“积极”为人格培养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形成积极人格,促进他们的长远发展。这也从根本上有效遏制了校园心理危机产生的土壤。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人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人格特质应该是新时代高职学生的重要特征。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和塑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生,重视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于高职学生,社会和自身都更容易给他们贴上“竞争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创造力不足”等标签,使他们产生巨大的身份落差和心理落差。并且在高职教育质量不尽人意的现状下,许多高职学生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松懈和自律的欠缺,加上他们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必需要积极健康的人格作为个人适应环境,应对生活的支撑。这对重塑高职学生形象,改变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评价,提高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具有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意义。新时代的高职学生不仅是掌握各种高级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应该是积极进取,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完善自我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积极的人格教育对高职生身心健康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在人格研究中虽然提倡生理机制、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但更强调后天所处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作用。因此,积极的人格教育无疑对这一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和才能的全面提升,还包括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格的完善和提高。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和行为特征,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在人格方面容易出现自卑、抑郁、强迫、焦虑等障碍,由于身心的相互关联,又导致了身体上的种种不健康现象,如果不加重视很容易导致身体疾病和更严重的心理疾患。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和塑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生,重视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所以积极人格特征无疑对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基础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育,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是关系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这既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促进学生社会化,为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标志,人格是一个人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社会化的人格,是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具有社会交往基础和能力,包括合作意识、自尊与尊重他人、责任感等等。许多高职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表现出的独立性较差、身心素质不强,交流障碍等,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发展,严重的还会形成人格障碍。高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并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目前社会状况下知识不等于能力,学历也不等于能力,人被社会接受和认可更多取决于知识之外的非智力因素,人格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积极健康的大学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以一种正向的态度观察社会、了解他人,能看到社会发展的积极面和主流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可以说高职学生心灵的和谐、人格的健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发展。
  (三)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高职学生是国家统一高考和录取的大学生,这使他们在人格特征上具有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然而,由于学生来源复杂,家庭条件较差,录取分数较低,加上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式的差异等原因,又使他们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使高职生在人格上呈现自卑与乐观并存,冲动与理性同在,善于形象思维却又理论修养不高等矛盾。针对这些特殊现象,学校的教育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我们只看到他们人格上的消极面,教育过程中并处处暗示、严加防范,反而更容易出现各种不良表现和人格障碍,不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成才。反之,采取淡化消极面,突出积极因素并不断强化巩固的措施,则取得会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质是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具备积极健康人格不仅是适应目前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让他们在校期间,学生时代甩掉自卑、胆小、悲观等消极人格特征,树立起积自信、乐观、坚强等极健康的人格,使他们不因自己学历低而认为起点低,不因为社会要求高而认为就业前景不乐观。更重要的是,拥有积极的人格,在他们走入社会后,置身于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适应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和各种冲击和影响时,才能在挫折面前能很快调整心态,在任何不利环境下都能坚守信念,保持自信,不因一时困难和挫折放弃个人的想法和规划,为适应社会与自我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高职生积极人格的培养措施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具有可塑性,是可以改变和发展的,这为积极人格教育提供了可能。因而,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是建立贯穿于专业、学科、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一切教育过程中的培育活动。积极,主要是寻找并研究现实中存在的和潜在各种积极因素,并将这些积极因素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呈现和扩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培养积极的人格,主要是在学习生活中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积极的学校文化氛围,并促进他们的自我教育。
  (一)确立积极教育理念
  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格特质则是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和保证。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人格,应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这项任务,无论是教学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应该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贯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与学习氛围,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同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潜在积极力量,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有较大自由度,自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有较多的选择空间,自主参加各项活动,在学习和活动中获得自主感和胜任感的满足,使积极人格力量进一步稳固形成积极人格特征。要改变教师主导的传统观念,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和发展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形成平等互动;改变原有的评定方法与标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全方位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更好的应对人生、适应社会。
  (二)让学生得到积极体验
  任何人在适合自身积极因素的环境中,都会有良好的行为,形成积极人格。个体的成功经验会提高其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其自我效能,这表明,个体价值的实现能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人的积极潜能的开发和积极人格的发展。这一过程需要亲历亲为,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思考才能实现。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个体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情感体验丰富而强烈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积极人格的培养,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具体而言,就是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既包括课堂内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等,也包括丰富的校园课余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课程和专业实验、实训,引导学生在大量的实践实训过程中发挥他们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等优势,让他们在实践锻炼的同时体验快乐、成功、幸福等积极情绪,这不等同于简单机械的理论灌输,而是使他们通过各种实践锻炼与情感体验,在不断领悟和体会中成长。
  (三)促进学生积极的自我教育
  人格首先是一种外在的社会活动,然后在一定的生理机制的作用下内化为个体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人格,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自我意识,是人的世界观、心理状况、道德水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是个体内化外在活动的结果。由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格形成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在积极人格教育中要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巨大潜力,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最终成为主动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我们要引导高职生通过分析自己行为的动机、态度、表现、取得的效果来分析、评价自己,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并通过不断自我反省,将各种积极因素内化到自己的认识中去,保留和巩固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优化人格结构,达到自我教育和成长的目的。
  (四)积极的学校文化环境培育
  人格并不是完全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后天环境在人格形成方面起着巨大的左右,人格的形成也就是外在的社会活动内化为个体内在品质的过程,作为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学校极其文化环境对其人格发展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所以,高职院校要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和良好的学校形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力地推动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健康发展并以活动为载体,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性机制,抵制各种消极思想情绪的滋生蔓延。此外,创造高雅别致使人心旷神怡的舒适环境,使学校的环境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相符合。
  由于培养目标、方式及就业方向等与普通高校学生之间的差异,使高职学生的人格状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积极人格的培养无疑对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成长为21世纪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