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
上学的时候,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摘要】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痛的就是班级中的学困生随着知识的不断累积会变得越来越多,而在我们教学中这部分学生又不能抛开不管,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这部分学生单独辅导,但是这样又太耗费时间,针对这个情况,分组教学就应运而生了。
1在计算机教学中实行分组教学法原因
1.1在中职学校相当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多数是被动学习,且自我约束能力差,不知道怎么学习,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1.2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复杂,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且总体偏差。在上机过程中,老师讲授并演示完后让学生操作,完全掌握的学生不多,再加上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就很多。虽然老师在辅导上机时忙得团团转,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得不到辅导。随着学生的问题累积越来越多且又得不到及时的辅导解决,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学生厌听、厌学的现象。
1.3新形势造成中职教学新的层次格局,如果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那么学优生显然会“吃不饱”,而学困生却因此会“吃不了”。
针对以上情况,分组教学法就应运而生了。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师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成新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直接交流,学优生辅导学困生,互帮互学,合作学习,做到“一人会,人人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2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如何对学生分组
2.1分组原则:分组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以自愿为主,兼顾均衡、男女混编、适当调整。分组前可以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三类,即:A类学优生,B类中等生,C类学困生。
2.2小组人数:分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分组人数的多少至关重要。人数过少,发挥不了小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人数过多,学优生要带动太多的学困生,达不到效果。按照实践经验,将小组人数定在6 人左右为宜,其中每小组成员至少有1~2人是A类学生,2~3人是B类学生,2~3人是C类学生。
2.3选任组长:选任组长时应注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首先组长应当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其次,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再次,乐于助人,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组长的产生方式,可以在教师公布组长的基本条件后,由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指定相结合。另外,教师要注重培养组长,明确组长的责任,提高组长的辅导能力。
3分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课堂教学
3.1备课: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上课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学生在认真完成任务后,看到自己的作品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例如,在《网页制作》这门课程中涉及到站点的规划、站点的创建、页面的制作、网页的链接、网页美化、网站的更新与维护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学习课程之初,先让学生欣赏许多网络上优秀的网页,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建立网站的兴趣。当许多同学纷纷表示要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或者擅长的内容作为网站的题材,进一步规划网站的栏目与目录结构。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长期习惯采用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此时教师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以及指导各小组开展网站规划讨论,要求各小组写出网站规划和小组分工方案。
3.2上课:充分发挥小组在课堂上的作用。授课时针对重、难点,要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逐步分层次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具体过程如下: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组内讨论→组间讨论、交流→全班达成共识得出结论→教师评价与小结。例如,在《AutoCAD2004》绘制具有均匀分布的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具有均匀分布特征的图形,然后提出问题:如何能快速画出上述图形?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可以只讲解如何创建矩形阵列和环形阵列,具体阵列中要输入的行距、列距或填充角度的数值将会怎样影响阵列的分布,则留给学生亲自操作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应该多向学生问问“为什么”,有时可以给出一点信息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解答过程中学会思考、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3学习小组合作,教师辅导。在上机操作时,教师应安排各小组组员相对集中而坐,便于组员的互帮互学以及组长的管理和指导。由于各组长的动手能力一般较强,所以会很快完成任务,让他们在完成自己的操作之后,去帮助有困难的组员,这样把原来由教师一人辅导的任务分散到七、八个组长身上,教师就可以从繁重的辅导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4评价: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课前应制作“任务完成情况登记表”,由组长登记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包括组员在各阶段的活动表现,如提出了哪些问题,承担了哪些任务,完成了哪些工作,出了些什么好主意等等。学生自评后再互评,互评可以是本小组内的互评,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评。之后,教师找出各组中的典型作品,在全班进行演示点评,解决共同的问题。
总之,分组教学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剑光 浅谈分组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2] 廖善伙 中职计算机实践课分组教学初探[A] 福建省宁化职业中专学校 2009.
[3] 唐梁兵 中职计算机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D] 浙江师范大学 2006-12
【浅析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相关文章:
浅析中职校计算机教学11-19
浅析多媒体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利弊11-17
浅析情感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2-12
项目教学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11-18
浅析互助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11-15
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2-18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12-06
浅析多元识读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2-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