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改下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

时间:2022-12-07 03:32: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读课改下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

【摘 要】: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评价与课程管理等都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适应这些要求和挑战,每位教师应尽快转换自己的角色,重新审视自己,从中找准自己恰当合理的位置,真正保持与新课程标准同步。
【关键词】:转变 评价 课程模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动,历史的教育理念、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评价与课程管理等都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适应这些要求和挑战,每位教师应尽快转换自己的角色,从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规律出发,重新审视自己,从中找准自己恰当合理的位置,真正保持与新课程标准同步。
        一、 由“师傅”向同伴转变
        传统的中国教育中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三板斧言听计从。这种传统的教师角色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责任,但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更缺乏促进学生成长的服务意识。《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历史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是说,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支配者的地位变为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角色要由传授者变为组织者,由解惑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师傅变为平等的合作者。真正的建立起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使课堂充满欢快、自由的气氛,如果达不到,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就应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认清“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教师要减少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要降低“教”的“营养感”。该学生做的教师决不插手,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活动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强,在探索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使严肃的课堂荡漾起“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
        二、 由知识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片面夸大教师的权威作用,把学生看成一个可以装进各种东西的容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其结果是:学生只能被动吸收知识,学生依附与教师。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被赋予新的内涵。教师要改变过去强调单一知识传授的观念,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历史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各方面发展。 
在具体过程中做到以下几个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统一模式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只重“课本知识”向重“生活知识”转变;总之,教师通过以上转变,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历史,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历史,不同的人在历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一旦离开了教师也能够主动地从许多信息渠道获得知识,能从容自如地应付各种来自实践的挑战,使学生也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用多种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制,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使我们认识到:评价“不能仅仅满足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还应当包括学生探索精神的唤醒与弘扬,创造力的发展与提升,创新人格的生成与确立”。
        传统的评价体系明显滞后,尤其是评价模式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观念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教师,都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考虑学生学习的过程,忽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体会。评价标准和方式只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优劣,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极大地伤害了大多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历史新评价理论要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明确评价目标,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以实际行动落实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一是要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要采用纸笔测验,而且要结合“课堂笔记”、“学习资料卡”、“成长记录袋”等形式了解和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而且要通过平时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合作情况来进行评价。二是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学习历史的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要在恰当评价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应纳入评价的重点。
        四、 由“复制者”向研究者转变
        课程模式中,教师只是被动地、消极地按部就班地复制着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课程计划。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面临着对新课程改革的诸多新问题的学习、研究、反思和总结。要求历史教师必须由“复制者”向教育教学的新型研究者转变,积极主动和全方位地介入新课程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等一系列活动。
        过去,多数教师只顾埋头教书,不注重教育科研,认为教育科研是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的事,事不关己。这不利于教师自己的发展,也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论,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旧的观念及行为发生碰撞,这种新与旧碰撞只能是“破旧立新”,“立新”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重新审视和分析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随时对自己的认识进行补缺、深化和纠偏。同时,由于信息渠道的畅通,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完全可能超过教师。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力求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改进,尽快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对问题的探究和总结,增强自我反思,设计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判断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学会在教育研究中体验成功,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需要,逐步实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成为新时代的科研性教师。

【解读课改下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相关文章: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师角色的转变08-19

课改中的教师角色08-05

浅谈课改下的政治教师新形象05-08

浅谈课改下的政治教师新形象论文04-30

初中历史课问题思考与培养论文08-09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向教师提出哪些挑战的问题研究论文04-26

试析知识管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08-06

转变教学旧观念 适应课改新形式08-19

教师角色转换思考06-14

论新时期教师管理方式的转变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