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特征探析

时间:2024-10-21 07:09:3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特征探析

  网络新生代的界定及划分

  在众多的文献当中,关于代际的划分方法有很多种。与网络新生代相近的是张莉萍副教授在其《都市新新人类与新新文化研究》一文中关于“新新人类”的划分,她采用了杨雄教授的政治代际划分法,基本按十年内出生为一代进行划分。她认为新新人类指1976年~1985年出生的第五代群体,并从成长背景进行了其文化形成历程及特点的描述和分析。而本文关于网络新生代的划分,则指在网络媒体陪伴下长大的群体,主要指80、90后。网络的出现,给他们的文化生活打上了很深的烙印,明显区别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本文将更多探讨这些新生代与“网络”相关的文化特点。

  传统的青年亚文化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而80、90后的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已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它具备了社会主流文化没有的一些特点,将网络新生代文化单独列出,而不采用传统“青年亚文化”称法还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网络新生代与传统青年亚文化形成环境有着明显不同。青年亚文化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虽然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对权威的反抗性、反叛性,对主流文化的抗衡等,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它们都形成于传统媒体时代,也就是说它们主要是在现实环境中完成其文化形成的,在“质”上并无太大区别。而网络新生代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最大的不同是其在虚实交融的环境中形成。由于网络及虚拟场域的出现,新生代们在网络中完成现实中的一些活动,如交友、购物、谈恋爱等,与现实生活相似度极高,但却不是现实。而在虚拟世界中的一些想法及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带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形成虚实交融的生活环境。

  其次,由于网络环境的众多特点,必然使其使用者形成的文化也具有与之前不一样的特点。例如,传统青年亚文化当中,青年所接触到的知识或信息都是经过“把关人”净化过的,他们真正“自主”选择的权利其实非常小。而在网络当中,由于海量信息以及超链接功能,新生代们自己成了“把关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丰富多样的各种文化也都同时登场,在众多文化包围、渗透中形成的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较之青年亚文化无疑具有极大的丰富性。

  再次,网络的交互性,也必然使新生代们增加了许多方便的、成本很低的表达渠道。虽然作为青年的他们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或者刚走上社会还缺乏一定的话语权,但是新生代们这种即使效果并不明显的民主表达,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参政议政、民主表达的热情及积极性。

  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特点

  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形成,主要基于两个重要的环境,一方面,外来的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等的强大冲击,使中国本土的主流文化不得不在很多场合处于顺从、迎合地位;另一方面则是技术革新,使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传播迅速、广泛和深远。正如网络的出现使新生代们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流行文化一样,在虚实交融的场域当中,网络新生代的流行文化特点如下:

  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不确定性增加。由于网络海量信息、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其文化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不同文化以各种姿态一览无余地出现在新生代面前,这些文化从形式到内容,各式各样,甚至无奇不有,成为新生代创造自己文化的素材或获得启发的来源。同时,网络新生代们正处于人生创作力最旺盛的年龄,他们轻而易举地“创造”出了独特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文化。比如,网络文字的使用。在网络中,无论是即时传播还是延时传播,都可以通过文字、数字、字母、英语和图片等信息符号或者符号复合体组成“混血儿”、“三明治”式的网络语言来进行。新生代们出于方便、时或者保护自己的秘密等方式使用这些网络语言,而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网络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主流文化的挑战。另外,网络语言在书面的求职信、语文考试以及作文大赛中频现,可见他们也在积极地传播自己的“新文化”,争取一定范围内的话语权。各种网络“客”文化也极大地丰富着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从播客、博客、威客到闪客、维客、印客等,这些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客”,都极力地挖掘网络的各种空间。除此之外,风靡一时的各种山寨文化,也是新生代们网络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网络文化,都极大地丰富了新生代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并且,“信息革命没有停滞、没有结束、没有阶段性、没有画上完成符号,它仍在蓬蓬勃勃、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①毋庸置疑,在新生代的流行文化中一部分昙花一现时,新的形式也将层出不穷,它将继续丰富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在客观上,也增加了其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不确定性。

  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网络新生代作为网络使用的一个庞大群体,其民主参与意识与之前相比明显增强。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单向性。由于客观条件及一些限制因素,少数精英把握着话语权,而青年真正能不受限制地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非常少。

  在虚拟社会交往中,传受界限的模糊化,赋予了网络新生代更多的话语自由权,网络新生代文化相比较传统的青年亚文化,拥有了更多表达的权利、机会和自由。在虚拟空间中,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宣泄情感,人人都可能成为意见领袖,有可能对原来被社会主流文化所控制的文化霸权发起挑战。同时,也争取到了同主流文化进行对话的机会。各种论坛,往往是新生代们发表言论的“主阵地”,他们乐此不疲地对各种私人的、公共的话题进行讨论、争辩。2008年汶川大地震,很多新生代通过网络组成一些组织,给灾区捐钱捐物,在网上为灾区人民加油鼓劲。在奥运火炬传递受阻时,也有很多新生代通过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携起手来,为火炬的顺利传递呐喊助威。对于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网络新生代们总是要在网上“议一议”。近年频现的各种网络恶搞作品,也有很多是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反映。例如,《春运帝国》是对春节一票难求现象的描述与讽刺;2010年初网上热传的恶搞作品《楼市春晚》道尽对楼市价格居高不下环境下房奴的辛酸与艰难。这些恶搞作品尽管还存在着众多的争议,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新生代们的民主参与意识较之以前明显增强。

  娱乐化特征显著。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新生代们,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化,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思想相互碰撞,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弱。恰在此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娱乐作为其重要特征的西方文化的传播推向极致,网络传播消解了诸如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边界,西方的快餐文化、庸俗文化、流行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众多文化同时呈现,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新生代,很容易将娱乐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全盘吸收。例如,在娱乐为底色的大背景中,被现代传媒包装得五光十色、闪亮登场的各式娱乐明星对新生代产生了很大影响。据调查,阅读名人博客是新生代们网上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最喜欢看的博客,主要集中在影视明星、体育明星,这些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成为一些新生代效仿的榜样,不可避免地带有大量的娱乐性。网络游戏更是如此,“游戏的特点具有超时空、开放性、隐蔽性、自主性、互动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好是娱乐活动无强制性、自由性的集中表现,正符合人们追求文化个性化的需要。同时,它的高仿真性,虚拟世界几乎与现实世界一样逼真……它们可以让人感觉经历了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包括性别转换。”②对新生代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网络文学的出现则几乎“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被称为文学中的“卡拉OK”,在网络文学当中,文学的自我抒情功能被削弱,而游戏功能得到极大的张扬。娱乐狂欢是网络文学写手“创作”的心理依据,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输入与声音、图像、动画等结合起来,新生代们以游戏好玩的心态参与其中,并不追求传统文学所崇尚的心灵启示和审美感受。总之,娱乐性是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在网络文化当中,随处可见娱乐化的身影。

  偏重感性体验,缺乏理性思考。网络新生代们缺乏印刷时代严密语言逻辑的思维训练和比较系统的理性思考训练,因此感性体验和表达成为他们又一个重要特点。网络不遗余力地用图片来描述和反映内容,使信息更加超形象化、平面化,它丰富的综合表达形式的直观性和感官刺激性也使新生代们的思维过程更加感性。这种偏重感性,缺乏理性的思维方式在网络中也多有反映。很多新生代的博客,无论是风格设置还是内容,都非常感性。在他们对感兴趣事件的回帖、发帖、顶帖中,无论何种性质的事件,不少人的回帖是并不具有实际意义的“沙发”、“板凳”等词汇,缺乏理性思考和观点。

  “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行为也在证明着新生代们在网络中感性的行为方式。“人肉搜索不仅可以穿越时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大范围内的线索、智慧和力量聚集起来,向着同一个‘革命目标’奋勇前进,而且能够打通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界限,让虚拟世界汇集起来的智慧和力量直接作用于现实世界。”③参与人肉搜索者经常处于非此即彼的道德判断标准中,并且,很多时候从不列举事实,只凭主观臆断宣泄情感、煽动网民情绪。不可否认,人肉搜索在某些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自由的推动。但是,缺乏理性的行为往往会侵犯公民隐私权,并且,在人肉搜索过程当中,有时候会有很多无者被牵连甚至有人被误伤。而新近流行的“网络观光团”更是人肉搜索的延伸。一些网站或论坛网友自发组织的观光团,只要看到有趣的、震撼的、有争议的内容,便会一呼百应,群起观之。网络观光团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并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但是由于其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行为,在很多时候加深了媚俗趣味的倾向。

  个性的张扬。传统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性张扬,而网络新生代们在虚拟世界中,又有可能将个性展现到极致。黄鸣奋在《数码时代:新媒体革命与身份认证》一文中将笛卡儿名言的变种作了分析。“I think,therefore I am”被换成了汉语网页中的“我贴故我在”、“我Q故我在”、“我聊故我在”等以及一些另类色彩的形容词,如“我邪故我在”、“我坏故我在”、“我呆故我在”、“我色故我在”等。他认为这样做的动机在于追求“在”不是一般的在,而是有特色的存在。新生代们不仅追求获得一般意义上的身份,而且希望获得与众不同的身份。这是对网络新生代们生动的写照。网络新生代是极其讲求个性的一代,他们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从外在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到内在的人生观、价值观,无不时刻张扬着他们的个性。“在网络新生代看来,最终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是那种独特的思考和思想,只有思考独特,才能思想独特,才能存在独特,才能不是别人的影子和附属物。”④虚拟环境的出现,更为网络新生代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温床,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了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最自由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弱规范化、弱社会性,使他们的虚拟社会交往受到较少约束,摆脱了现实环境中有形无形的监督,更促进他们无拘无束地发挥其个性特点。并且,网络技术更新和多功能化以及极大的方便性,也有利于网络新生代们使用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他们的个性。

注 释:

  ①尹韵公:《论网络文化——新兴媒体的机遇与挑战》,人民网—传媒频道,2007年8月30日。

  ②李建秋:《新媒体传播与娱乐新形式》,《新闻界》,2008(4)。

  ③张跣:《想象的狂欢:“人肉搜索”的文化学分析》,《文化研究》,2009(3)。

  ④夏学銮:《新新人类和后现代文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4)。

  参考文献:

  1.高亚萍:《“亚文化”视野中的青年流行文化》,《中国青年研究》,2003(5)。

  2.张莉萍:《都市新新人类与新新文化研究》,《文化研究》,2008(11)。

  3.戴丽娜:《“网络观光团”初探》,《新闻记者》,2009(7)。

  4.程名、周倩:《网络“火星文字”的发展与影响初探》,《新闻界》,2009(3)。

【网络新生代流行文化特征探析】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的心理契约特征探析03-26

探析外语文化教学03-29

“网络新新词语”探析11-18

探析企业预算发展的不同层次及管理特征分析12-05

旅游文化的本质及特征论文02-19

《网络营销》课程网络化教学探析11-14

探析基于网络设备集群的网络管理的实现12-07

学校体育文化内涵探析论文02-19

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探析11-2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