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

时间:2024-05-03 18:57: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析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伦理;网络道德教育

析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网络道德教育包括网络涉及的道德教育和利用网络所进行的道德教育,对传统道德教育形成了挑战。我们可以从网络学习观念的树立、网络交往的正确引导、网络行为管理与指导机制的建立以及网络心理健康的调试和维护四个方面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一、何谓网络道德教育

    从目前来看,关于网络道德教育含义比较典型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网络道德的教育,通过网络道德规范传授教育以增强网民主体的网络道德意识,规范其网络行为,即目前比较公认流行的说法:网德教育;另一种则是指道德教育网络化,指以互联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互连网络的功能优势而展开的一种有特色的道德教育即网络德育,通过道德教育进驻网络,改变旧有的德育灌输模式,创建新型的网上德育阵地。

    就笔者而言,无论哪一种对网络道德教育含义的界定,都有其偏颇之处,前者固然突出了网络时代主体自律意识的提高和自我行为规范的这种自我教育功能,但把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仅等同于网络主体的网上行为规范教育,不仅视野过窄(事实上“虚拟社区”的网络用户也具有作为普通人“社会人”的属性,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将不可避免地涵盖现实社会生活中公民道德与网络道德的交集部分),而且有人为地抛开传统一些行之有效的包括道德教育手段、方法,把网络道德教育从一般道德教育中剥离开来之嫌,而后者把网络道德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手段网络化之更新,认为只要道德教育进驻网络阵地,就是网络道德教育。事实上,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网络社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网络已经日益成为人的第二生存空间乃至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对人的冲击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深层次则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伦理道德等的冲击。如网络社会的发展,就使得个体道德日益呈现出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等趋势。

    对网络道德教育含义上认识的偏颇,导致人们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时,往往各执一点,偏颇一词,从目前来看,网络道德教育涉及的问题至少应包括如下两方面:第一,网络所涉及的道德问题,如网络内容涉及的道德问题,BBS的道德,聊天室中的道德,网上广告道德,网上新闻及各种信息发布道德等。第二,利用网络进行道德教育问题。网络道德教育既不是特定运用网络手段开展一般意义上的德育工作即“网络道德的教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育的网络化,而是指围绕网络领域中出现的道德问题,运用包括互连网在内的道德教育手段、方法对主体进行的旨在提高其网络道德意识,陶冶其道德情感,培养其道德品质,规范其网上行为而展开的道德教育活动。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网上行为进行道德规范;其二,是利用网络开辟德育阵地,从正面积极利用并占领网络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的灌输,引导教育等实践操作。

    二、传统道德教育:直面网络道德教育的挑战

    “就像我们先辈教自己的孩子如何应付马匹或汽车的世界一样,我们也必须从现在就帮助我们的孩子躲避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危险,使他们得以成为高效率有成就的电脑化世界的公民”,发展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反观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在直面网络的挑战时,却存在诸多不适应和困难:

    1.德育时空的拓展,道德教育面临环境的不可控性因素增加

    在网络出现以前的电子游戏机盛行的年代,我们曾耳闻目睹家长到游戏厅“找孩子”、“赎孩子”、“谴责游戏厅老板”的情形,如今,这种现象仍屡屡见于媒体,不同的是,地点转移到了网吧。

    网络与游戏机、电视机相比更为可怕,它不单单是一种媒介、游戏,网络创设的虚拟自由的时空,不但打破了实体社会中各种制度、机构、权威对青少年的约束,而且极大地超越了传统物理空间的种种规限,在时空上延展了青少年活动的范围。传统的教室、学校、家庭形成的有范围的小空间,逐步被“电子空间”“电子社区”所取代,在这个网络时代,世界缩小成“我”的一个视角,而“我”却通过视窗放大成整个世界。虚拟社会成了实体社会的延伸。教育视野已不再局限在传统的物理意义上的班级,学校,不能仅受限于学生在校的时间,因为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走遍世界各地,所涉猎的却不一定是书本知识;可能身在教室却已飞越重洋。这种教育管理因德育对象时空的拓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使网络道德教育环境与传统道德教育环境相比,对个体道德品质影响具有自发性、渗透性、感染性等特点。目前,不少青少年学生迷恋网上虚拟生活并由此诱发青少年犯罪现象,就是这种影响的结果表现。

    此外,网络文明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缺陷。如网吧的开设和网络的设立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网络内容得不到有效的监控;管理界限不明,益智性游戏和渲染色情、暴力的游戏以及包含各种不良内容的游戏难以甄别;对网上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既存在制度上的不完善,技术力量的不足,也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2.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与网络道德相关理论的滞后,道德教育面临“知”的困惑

    “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只狗”。网上这个有名的笑话,鲜明地说明,网络社会人们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与传统的物理空间有了很大的不同。传统社会中形成的道德及运行机制在信息社会中并不完全适用,必须加强对网络道德理论的研究。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速度发展之快,导致问题数量剧增,人们几乎没有充分的时间对其进行详细分类、概括、提炼,从“元哲学”“元伦理学”角度进行精密阐释,导致网络道德不但在内容上缺乏一贯的价值标准与鲜明的伦理原则,而且由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异,还面临着现实社会伦理与“虚拟社会”伦理的冲突,如关于通信自由和个人隐私,信息共享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面对网络这一新的环境,传统层面上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概念如权利、义务、公平、责任等需在网络环境下做新的解释和进一步地完善,甚至有人据此认为是伦理上的双重标准。

    另一方面,围绕网络伦理提出的各种规范在现实中也面临着如缺乏统一要求,伦理意义较弱,实践操作不易等困难。到目前为止,在现行因特网上,一种全球性的网络规范并没有形成,有的只是各地区、各个组织为了维护网络正常运作而制订的一些协会性、行业性计算机网络规范,这其中还不排斥由于各国民族、风俗、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带来的网络道德规范制定的不同乃至冲突。

    3.传统社会曾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及权威在信息技术冲击下面临落伍的尴尬

    根据权威形成的规律,权威之所以为权威的根本条件,是对他人未知领域有了深人的了解。在信息社会之前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当中,毫无疑问,在各个领域中存在着各自的权威,这一点儒家经典中的“父为子纲”可以作为绝佳的描述。

    而到了信息社会,信息作为无孔不入的存在,将所有人平等地拉到了未知的边缘。面临网络技术的冲击,以往在青少年眼里似乎是全知全能的权威或至少是某一方面权威的成年人不但其权威在瓦解,其以往的经验如所谓“老子吃的盐比儿子吃过的饭多,老子走过的桥要比儿子走过的路多”,对于急剧变化的世界显得不合适宜,而且面临着“无论是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是适应新的价值观或生活方式都不如青少年逐渐落伍的尴尬”。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文化传递教育模式的不同将人类文化分成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三种类型。传统教育是后喻文化形态教育模式,表现为成年人向青少年传授人类文明成果。网络化的发展,不但昭示着同喻文化传递教育模式的彰显更显示出面向未来的前喻文化特质。由于年轻一代对先进知识、技术特有的直觉和敏锐,使其更容易适应新的网络文化和生活方式。事实上,今天的中国,父母向子女、老师向学生求教电脑知识已不是新鲜的事。

    4.传统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封闭式”垄断德育模式遭遇危机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前我们教育面临的双重现实,而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学校德育模式在面临现代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背景下也日益呈现出其相对滞后的一面。

    传统的德育执著于德育的外塑过程,而轻视德育的内化过程。局限于学校预先设定的时空范域和价值定位,以群体为对象开展德育实践,结果往往发生“一人生病,集体吃药”的情形,并将学生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我打你通”不利于信息的双向互动,德育工作者俨然一个模铸者。而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对象散落在各个网络终端,自主地营造自己的道德生活,实施道德行为和自主地选择接受一定的道德规范,有时甚至还会发生“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讲半天,不如学生到网上逛一圈”。这种曾被柯尔伯格所一直批判的“美德袋”似的教育日益需要转移到让青少年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培养他们的道德认知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的教育上来,这样的一种教育正如《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指出的:“其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应付文化、政治和家庭生活复杂性的增长所需要的批判精神和各种态度如面向大众媒介的教育,关于闲暇与旅游的教育”。这种传统的大多数遵循“政府制定目标,学校安排课程,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现成的结论,通过考试进行主观评价”的封闭垄断式德育模式迫切需要更新。


    三、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1.网络学习观的树立

    网络是知识信息时代知识、信息的资源库,蕴含着巨大的学习资源。然而网络信息的过多、过滥,也会引发青少年资讯洪流中“数字化”的焦虑。从目前青少年上网来看,其网上活动主要集中在聊天、交友、游戏即发挥的主要是网络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少其学习功用。

    如何帮助青少年掌握有关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开发并利用网络中的学习资源,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需要我们的教育者在帮助学生确立信息的批判意识、选择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其“思”的意识,“思”的习惯。首先,心理机构上帮助其建立一个开放的、全方位的信息接受机制,养成并保持一种对新思想、新经验的开放心态;其次,教会学生利用信息科学理论,对信息中的真与伪、虚与实、良与薯进行判断、评价和选择,培养一种良好的信息媒体素养。最后,还必须把培养诸如全球意识、地球村观念、未来意识等信息观念纳人青少年信息伦理视野。

    2.网络交往的正确引导

    人类是倾向于和他人建立关系的动物,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由于他们对情感需求日渐强烈,而又面临着繁重的学习或生活方式的压力,因此通过网络交友,在网上聊天成了许多青少年宣泄自己情感的重要途径。与现实交往的诸种缺陷相比,他们似乎更容易在网络上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存在和终极关怀。

    就网络道德教育而言,只有帮助青少年把握现实与虚拟空间的层次,把自己的心态调节到最合适的状态,才能尽可能减少互连网对学生的伤害。网上沟通必须通过现实接触来强化。由于虚拟的网络只能以文字理解来感受,但文字背后却存在着许多虚假和幻想,它往往导致网上各种欺骗行为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沟通所需要的技巧比现实生活少很多,过度依赖网络沟通也会造成面对面实际沟通技巧的弱化,甚至会使人染上“网络毒瘾”。对此,单纯要求网吧及家庭对孩子们上网采取限制措施是不够的。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应积极承担起学生网络交往和实际沟通的任务,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实际交往能力,如对于网恋,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就应该帮助青少年了解网恋的特点,端正人际关系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择友观。此外,还应该强化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网友聊天,开始给些个人特质、兴趣的资料无妨,但姓名与联系方式则应在觉得对方足够信任后才给。与网友见面,也应有一些基本的防范措施,如约在公共场所见面,不上对方的车子,找一堆网友出去“网聚”等。

    3.网络行为管理与指导机制的建立

    网络的自由性和虚拟性特点容易将人带人了一个“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新天地。青少年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希望摆脱成人约束自由自在活动的需要特别强烈,很容易会忘掉现实社会中的责任和道德要求,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明显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网络道德教育就要在传授知识和启迪自觉的同时,增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管理与指导,逐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为此,需四方面硬件的配合:

    (1)校纪校规相配合。学校要主动把社会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要求转化为必须遵守的校纪校规,强制学生遵守,对年龄偏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还应提出上网时间与上网地点的限制,时时加以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规行为,并与相应的处罚和评奖、评优结合起来。

    (2)校园网的积极示范与引导。学校要建设好适合青少年学生思想感情特征和学习需要的校园网,将学生的上网需要和网络行为纳人到校园网中进行直接的管理与指导,用精彩的主页,健康有益的栏目,丰富多样的网上文化信息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逐渐培养其良好的网络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3)计算机网络为主题的班级文化活动的积极创设。班级既是青少年的学习集体,又是他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交往互动的活动组织。学校应积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文化为载体的正确的网络活动观念和活动方式的班级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理性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班级氛围。

    (4)家庭管教力量的配合。青少年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上网时间和地点也主要是在校外的家庭或网吧。为此,学校要主动联系家长,帮助家长认识网络的多面性和不良诱惑,指导家长消除家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不良诱因,如上网电脑不放在孩子的寝室中,对家用电脑中青少年不宜的功能或网页加密等等。同时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地点做出一定的限制和监管,指导并监督孩子们理智地处理上网娱乐和学习的关系。

    4.网络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

    对于那些已经上网成瘾的学生来说,还必须适时的进行网络心理健康调适和维护。对于那些迷恋网上社交与游戏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并不仅仅是把网络当做一个信息沟通或娱乐的工具,而更是把它们当作“一种改善自我感觉和逃避学校青春期以及家庭生活紧张压力的方式”。换句话说,青少年之所以如此迷恋网络不仅是由于网络本身的吸引力,还有其他心理问题也可能会增加因特网的吸引力。其次,在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诱因后,在与家长、老师采取联合行动同时,我们必须积极关注青少年的网上行动:聊天室、MUD游戏、电脑色情,并且亲自上网看看聊天室和MUD游戏,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了解青少年的上网习惯,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校园生活中找到可以替代的相似活动。再次,还必须运用时间安排技巧,帮助其制订合理的上网计划。

    最后,对于那些已经网瘾很深的青少年,还要开展专门的网络心理健康咨询与治疗。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开设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救助网站,帮助患有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尽快走出困境。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析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相关文章:

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03-29

信息时代学校网络道德教育03-29

析大学生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03-29

简析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03-29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01-18

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01-18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探讨01-18

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03-29

以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和谐文化03-2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