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时间:2024-08-26 19:23: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精选10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精选10篇)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篇1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一次革命。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研究的意义、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教学的原则、使用的范围是本次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新课改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一次革命。倡导“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由学生自己组合成若干小组或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分组,每组四至六人,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即时反馈信息,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不能体现个性的“一刀切”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同时,许多教师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都各有自己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也应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以及有目的地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说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结构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先要创设一种情境发现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可分为四步完成:第一步,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教师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认知、情感、方法,学生明确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第二步,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诵读,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的含义。第四步,检查验收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这是“合作学习”的继续和深化,是本模式的关键环节,分五步走。

  第一步,阅读课文内容并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圈划——生疑。

  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圈划的地方进行思考——思疑。

  第三步,学生提出问题——质疑。

  第四步,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学生从讨论中深化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议疑。

  第五步,以小组形式把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汇报——释疑。

  3.教师点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处以及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重点点拨、解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4.变式训练。

  知识迁移,强化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能力。

  5.归纳小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从纵的方面寻找作者的思维轨迹,进行全文总结,并通过板书体现出来,使学生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注意突出知识结构的整理,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规律。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1.合作交流性原则。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让学生敢说,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我参与我快乐,我体验我成长。

  2.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课堂设计要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因此更要求教师“导”得科学、“导”得及时,画龙点睛。

  3.反馈性原则。教学是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因此教师要通过学生反馈和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或引导小组讨论、或引导全班一起探索研究来解决问题。

  4.创造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设计时应尽可能多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发现情境,在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时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一些有创意的解题方法。

  5.灵活性原则。在教学中模式是为方法服务的,我们不能太拘泥于完成模式,可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第二步与第三步相结合,也可以把第二步、第三步、第五步相结合。

  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1.应用说明。下面以一个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如学习《黄河象》这一课内容:先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景:第一层次,找出化石的由来及形成过程(单纯地解决问题)。第二层次,描写推想的部分你最欣赏哪里,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的点拨,得出了很多解法:如综合法、分析法、结合法等方法。第三个层次,你想从什么物品来想象它的形成呢?你能说说你打算从哪几方面来进行推测、想象吗(这一过程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第四个层次,归纳小结。

  整个教学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适当指导,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拨,画龙点睛。

  2.适用范围。该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精读课文及阅读课文的教学。

  3.实现条件。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熟练地掌握和驾驭教材,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料;突出一个“导”字,重占在于点拔,开拓思路;对学生一视同仁,悉心指导,给予学生合乎需要的帮助。

  对学生的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能与他人友好的相处,并进行讨论。

  总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合作学习方法的一种延伸,是通过加强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模式。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篇2

  随着合作学习的广泛实施,合作学习已对传统灌输式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合作学习要求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对师生双方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尽管合作学习得到承认,但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从合作学习的定义出发,基于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地提出了运用原则,以求实现合作学习的效果,达到课标的要求。应明确合作学习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不应以一个教学环节的实现,特定教学任务的达成为判断标准。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思考、总结。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常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来分组。主要就某一授课点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合作存在的误区。

  1. 形式优于实质。合作学习是解决教学内容存在争议处、疑难处的有效途径。许多一线教师都看到了它的优势,但优势的发挥要以具体情况为准则。固定化的教学手段只能与设计意图背道而驰,最终使合作教学成为得出特定结论的工具,而非起到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学习的目的。课堂表现为外表喧闹而无明显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预设不足。合作学习应经历确定学习主题、划分小组、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分工职责、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多元评价这一基本过程。任一过程的缺失,都会造成合作学习效果的削弱和品质的下降。这要求教师在充足预设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选择合适的讨论话题,并经过充足的准备,运用明确、清晰的语言传达合作目标和任务,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评价,尊重表达的多样性,最终使学生智力得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于合作学习的结论应坚持结论的科学化、途径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能力得到提升、素养得到培养。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它也是锻炼学生品质的重要过程。

  3. 目标不明确。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前,应以目标为导向,确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明确当前教学环境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当前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使合作学习前后衔接,形成螺旋上升的过程,系统发挥其作用。

  三、合作学习的作用及实施。

  1. 方式。合作学习应采用由发散到聚合的思考方式,使学生在开放的氛围和广阔的视野下探索。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使结果科学化、途径多元化、评价体系健全化。应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素养得到锻炼,使学习真正做到由自己出发,自己“做主”,对自己评价。

  2. 主题确定。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依据实施主体和受体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主题确定应引发学生思考,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经过合作交流能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3.尊重学生兴趣。合作学习应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当背后的“导演”要有对合作学习总进程的整体规划,并适时做出指导,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的双主体,应注意主体间性,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地位上。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观察者、反思者。学生也一样。小组长应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组内成员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情绪情感,引导小组成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4. 分组依据。小组成员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考虑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建立辅助和配套机制应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如优等生歧视学困生,责任不明确,分工不具体的问题。使分组下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意义和价值。教师应密切观察,留心小组内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方式、学生的积极性等。并对其做出引导。

  5. 多方互动。合作学习不仅存在于师生、生生之间。应积极调动家长、社区人员的参与,争取获得其认可。使合作学习成为家、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模式。

  6. 奖励机制。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成长规律构建的学习模式,实施应经过理论理解和分析、预设、运用、反思、再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师生关系是合作学习是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应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和办法,使学生在竞争中收获乐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可进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等。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四、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反思。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难免有不足,应使其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由雏形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发展点,并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合作学习真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的完善。教师应融合作学习于生活中,使学生形成敢于担当、乐于探索、团结合作、敢于质疑、乐于观察发现的优秀品质。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总结。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推敲、琢磨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合作学习不在某些区域成为表面文章。对合作学习的探讨应持续进行,使合作学习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和水平的学校。本文就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作出了初步的探讨,以求能对合作教学运用中问题解决提供粗略思路。以此求教于同仁,力求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升进.论初中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学模式的构建 [J]. 成功( 教育 ),2013(23).

  [2] 周继先.浅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运用 [J]. 科技风 ,2013(02).

  [3] 王荣国.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4(15).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篇3

  6月6日,我们里庄中学一行16人到孙祖中学观摩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成果。听了他们安排的四节公开课,和授课教师及课改成型的教师进行了座谈,最后听了曹明华校长的经验介绍,感受颇深。结合自己对课改的认识以及学校实际浅谈几点思考:

  从学校层面上,要转变思想,高度重视,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必须性、紧迫性。从曹校长对孙祖中学课改之路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领导认识到了学校发展的困境,产生了“穷则变”的思想,进而认识到“课改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课改小组,学习课改理论,在思想上对课改形成初步的认识;接着,走出去观摩学习,请专家、课改成熟的老师到学校作指导;特别是带领学校全体教学一线教师两次赴平邑街道三中的观摩学习,震撼了教师的心灵,催生了课改的动力,坚定了课改的信心;从模仿开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

  从教师层面上,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认识到课改的可行性、长期性、实效性。对于课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老师们往往缺乏主动性,甚至持怀疑态度,再者也不知道从何入手。从孙祖中学的课堂结构和课改经验来看,他们的课改就从平邑街道三中“1251”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模仿开始,很快便探索出了自己的成熟路子。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从“模仿”入手,逐步探索自己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着课改的持续动力,杜绝浅尝辄止、一蹴而就的做法和思想,认识到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另外,教师尝试课改一定要认识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解放教师、发展学生、提高质量。因此,我们在课改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的扎扎实实。我们是在课改,而不是在“作秀”。尽管最初的“模仿”似乎有些作秀的成分,但是这种模仿是为了探索形成我们自己的课改模式,所以不论最初的模仿,还是今后自己的模式,都要以课堂的实效为前提。我们既要课改,更要质量,课改是提升质量的前提,质量是推行课改的成果。

  从学生层面上,要加强培养,树立信心,细致管理,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划分好小组后,要培养好小组长(组内学科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职责;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其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到本小组中每一名学生,不让本组内任何一名成员掉队。进而实现“弱者优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的课改理念。其次,要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受传统的影响,学生到讲台上去展示,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老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难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展示时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学,不要让身体挡住了要展示的知识点或任务项;重点知识要做上标记等心态和方法上的指导,既要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与展示。最后还要建立起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管理机制,用制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最初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要靠规则的强制,等时间长了,就会内化成他们自己自觉的习惯,合作、互助、交流、展示变成了一种强烈的需要,课改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以上就是本人观摩学习的几点体会和心得,见识浅陋、文笔粗疏,只期抛砖引玉,引出各位专家同仁的真知灼见,对初试课改的同仁有所帮助。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篇4

  自从县局开展“千人百班”活动教学改革以来,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一年来,我积极尝试着,摸索着,学习着,努力改进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始终在思考: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一、关于教学中的困惑: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时间紧,压力大,课堂容量大,难点知识学生学起来很困难,许多问题探究了,也总结了规律,但学生做题仍感觉无从下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运用了数学归纳法教学,并总结了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还强调了关键是要找等量关系,怕比较抽象,学生不理解,我讲的很多。而学生做题以后,出错率仍然比较高,许多学生找不准等量关系,列不了方程,甚至有的学生在设未知数时都不准确,以至于应用题的解答是一塌糊涂。就这样,我越讲学生越觉得难,难点真成了难点。

  我认为,既然是难点知识,必然是学生不好理解掌握,老师的心急不但无济于事,可能还会起反作用。在学生合作解决不到位的时候,老师何时进行点拔及点拨到什么程度,我一直在思索着,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由于刚进行尝试,心急的我不免越疱代俎,看学生讲不到重点,就直接给学生讲了,这样的结果其实只是我讲了、心安了,学生真正的掌握效果还是不好。反思自己:我不敢放手,始终怕学生做不好;其实是自己不愿意放手,不相信学生,认为学生自己讲,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我在想,与其我一节课讲许多个知识点,学生稀里糊涂的掌握,还不如放手,相信学生,让他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哪怕少掌握几个知识点。

  今后改进的方法是:

  1、采取难点分散,分层掌握

  多数学生都不会的问题,由教师去培训各小组的组长,由组长再去教给组内的学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允许他们利用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甚至暂时放弃个别难点。

  2、要从长计议,循序渐进

  小组合作培养的是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但是他们的能力和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要给学生留足成长的时间,循序渐进。处理问题不追求面面俱到,当学生的能力培养起来的时候,我们没有去刻意解决的难点问题,可能也会迎刃而解。

  二、关于学困生的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上课时间紧,学困生往往照顾不过来,组长看到学困生给自己小组抹黑还一味的埋怨,而不去理会学困生,以致他们越来越差。

  既然是学困生,必然不会很容易就完成学习任务,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事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鲜活的生命个体,学困生在学习方面有困难,是短处,我们不能只盯住他的短处,相反,可以让他们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以后上课展示时,对学困生单独检查最基本的`知识,多把尺子的衡量,多种措施的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促使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今后改进的方法是:

  1、改进评价方案

  对小组的“捆绑式”评价方案调整分值所占比重。比如:组内优秀学生的精彩表现加分若为1分的话,学困生若回答的好则可加2分。这样学困生就不再是组长眼里的累赘了,而成了为小组挣分的“摇钱树”。当然这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明的问题是评价方案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前提还是要征得同学们同意认可。

  2、打造班级文化

  评价方案也许是眼前利益,要形成长久的机制,就需要尽力营造和谐上进、竞争合作的班级文化氛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生不自骄,差生不自卑,团队协作,一个不能少。我校大力开展得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真是“及时雨”“救命草”,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软实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多一份实践,少一些空谈,多一份思索,少一些抱怨,勤反思,多创新,真正落实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篇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我国中小学校日益受到推崇,成为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作简要阐述,其次设计和实践了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案例,并对教学活动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最后总结出实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一系列策略。

  【关键字】初中历史;新课程;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含义是指:以合作思想作为核心灵魂,依照数人一组的标准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进行教学和指导,小组的组员之间亦要互相讨论和帮助,以共同学习和完成任务。它不仅是新课改的新要求,也是历史教学中的新课题。据此,本文对这新的教学模式做出初步的探究,以期填补相关研究空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它迎合了新课程历史学科发展要求。历史新课程强调历史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是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传统课堂上的模式通常是这样的:教师扮演“讲述者”,单一地向学生灌输、演讲和传授;学生扮演“倾听者”,被动地接受、倾听和理解,这样的模式动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则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弊端,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第二,它体现了学生的自身价值。“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和受教育权的主体,而不是教育工作的“附属品”。另外,“合作学习”有利于加强师生平等交流,打破沉默严肃的课堂氛围,营造轻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和学习的自信心。

  二、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案例

  1.教学分析。本文选取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作为实践活动案例的素材。该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秦汉昌盛的宗教文化、雕塑艺术和史书,重点包括两个:一是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二是司马迁和史记。本课的难点是宗教文化的影响和意义,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

  2.教学设计。依照“合作学习”的模式,先把全班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三个小组,并分别选出各组的组长两名。在上课之前,教师布置学生按照要求做好预习工作,各组成员分工搜集资料并通过内部讨论制作能用于课堂展示的资料成果。课堂上,先由教师导入新课。然后,由三个小组依次展示课前资料搜集的成果和学习成果,进行教学活动。第一小组以展示PPT的方式对佛教的传入,以及道教的起源进行介绍,并以组员互动的方式引出一系列问题,供全班进行讨论。比如,佛教和道教的主张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封建统治者提倡和扶持佛教与道教?佛教和道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哪些?等等。学生进行讨论后,由教师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讲述宗教对我国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对我国宗教文化的深层领悟和理解。第二小组首先派出两名组员,以讲相声的方式将司马迁及其创作《史记》的故事向全班娓娓道来;接着其他组员依据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分别轮流讲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史记》当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比如大禹治水、屈原投江、陈胜吴广反抗暴秦……让一个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最后由教师对司马迁及其《史记》的历史地位做出全面总结。第三小组首先播放秦兵马俑的纪录片,将秦兵马俑的实况活灵活现于课堂上;接着,采用知识问答竞赛形式向全班提问关于秦兵马俑的问题,让同学们抢答,答对的由教师作记录并给该同学所在小组加分,三个小组都要参与活动。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使同学们在游戏和欢笑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记忆和理解。

  三、关于“合作学习”实践活动案例的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讲述的是文化史,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进行讲述、思考、讨论,培养学习兴趣,发挥个性和才能。上课之前,教师把学生按照个人研究兴趣等标准划分为三个小组,由组长负责任务的分配,各成员负责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三个小组分别向全班作课前学习成果的展示,并充当课堂主角进行演讲,形式多种多样,有相声、故事会、PPT演示、视频播放、知识问答竞赛,等等。教师则成为配角,适时给予引导和总结。这一过程既强调学生的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又充分调动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活跃和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拉近与历史知识的距离,更深入地感受历史、体会历史。这次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案例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总结和研究,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思考。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取得“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指导学生实践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1.“合作学习”案例的现实效果。通过开展上述“合作学习”实践活动案例,可以总结出“合作学习”的现实效果:第一,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并且活动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第二,它能够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扭转教师单调授课、学生死板听课的旧模式,使教师放下传统的绝对权威而退居为课堂的配角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也极大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第三,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与合作的乐趣,增强成就感;第四,它能够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在组员之间的互动合作中,形成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第五,它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教师放下绝对权威的架子,还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抒发己见、展现自我,促进学生在互动中激发思维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合作学习”案例存在的问题。上述实践活动案例进行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课堂时间安排上不足,课堂上仅限于活动成果的展现,而诸如资料收集等大部分的学习过程和活动仍然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一点体现了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欠缺的;第二,课外学习部分需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但当今许多学校的初中学生课业比较繁重,课余时间很少,恐怕难以完成课前准备的任务,尤其是对于住校学生来说,只有双休日的时间才能到校外开展社会调查,致使课外学习开展的难度增加;第三,各组成员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由组内个别能力强或对课题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负责整个小组全部工作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不但会使某些组员滋生懒惰和依赖心理,更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

  四、实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总结

  第一,合理分组。实现“合作学习”,首先应当懂得如何合理进行分组。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特长、兴趣、性格、智力思维等各方面因素,按照每组一定的人数(通常为4至8人)进行,组员之间要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比如性别、个性、成绩、特长等方面的差异,甚至还可以把学生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方面的差异也纳入分组考虑的范围。这样,才能使每个组员在相互搭配、相互补充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有效避免个别能力强的组员包揽全部工作、个别能力弱的组员坐享其成的现象发生。

  第二,明确任务。比如前述的教学案例当中,第二组除了两位演技好的成员负责以富含趣味的相声形式介绍司马迁及《史记》以外,其他的成员也要依照自己的兴趣去收集、准备和讲述一个史记里的人物事迹故事。这样,通过组内合理分工,使每个组员都应有自己的明确任务,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杜绝发生个别组员坐享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

  第三,把握确定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时机。比如,当教师谈论秦兵马俑的历史意义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秦代雕塑艺术的宝库,代表了秦代雕塑领域的最高水平。有的学生则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始皇剥削人民的残暴证据,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血与汗浇筑而成的封建皇权统治的象征。教师此时可以不发表任何意见和评价,按照学生各自的观点分为正反两组,让他们课后进行资料收集和准备,下节课以辩论会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第四,合理把握课堂时间的分配。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不要草草结束。因此,课堂时间不充足,等于剥削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通常课堂讨论的时间应为5~10分钟,而其他的活动则应依照具体情况来做出安排。

  第五,重视有效引导。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合理的合作者、指导者、引导者,以平等交流的形式参与到学生活动当中。应当注重在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小组如何分配任务;指导小组如何合作;指导小组如何交流和讨论;协调组内分歧,等等。当个别学生出现学习和合作的态度问题时,应及时予以引导和纠正,对该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无论是课前准备阶段还是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难题时,教师都应当及时予以帮助和引导。

  第六,重视课堂评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以及结尾处,教师应当把握时机适当给出合理评价,评价的方面应当包括“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参与程度、活动开展的态度和活跃程度、活动内容水平,等等。评价时应当注意要激励和肯定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共同合作和共同进步的意义,鼓励他们今后更积极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还要对团结、有团队精神的小组,以及有合作精神、热心帮助同伴的组员给予及时的表扬。

  五、结束语

  初中历史新课程充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据此,笔者设计了“合作学习”的实践案例,为如何良好实施“合作学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在新教改要求之下,历史教师应当抛弃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课堂主角,才能让学生在学会交往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学会知识。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篇6

  一、体校学生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体校学生进行文化学习的同时还要兼顾体育训练,在学习上缺乏驱动性和主动性。由于体校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信心不足,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反感和厌恶的情绪。但是体校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团队意识强、好问问题等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得共同进步。

  二、体校学生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

  1。数学课堂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校学生虽然不重视学习,但是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坚持不懈、好问问题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主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兴奋”的中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数学课堂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老师不能填鸭式地使学生“被学习”,而是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是枯燥的、单一的,而是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合作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

  3。数学课堂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体校生团队意识强,表现欲强,竞争意识重,活泼好动,爱问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问题,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竞赛的模式将课堂变成赛场,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和自尊心,同时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兴趣,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体校学生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1。提出课题,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全班同学进行引导教学,提出要解决的课题和学习目标,学生围绕着要解决的目标有效开展活动和学习。学习目标的确定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否则只能一味盲目地学习,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会偏离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就会浪费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

  2。组织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将学生均匀地分成若干组,小组设有小组长、记录员和中心发言人,每个人认真进入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学习任务。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围绕着问题积极组织讨论,进行合作探究,组织好全组同学探究学习过程。记录员负责对一些重要内容做好记录,包括合作流程、讨论中意见的分歧和最后的讨论结果等。中心发言人主要负责将本组最后的讨论结果整理汇报给全班同学和老师。

  3。活动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体校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可以采用协商的方法,先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每个人独立思考,把各自的想法和见解写出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组其他人认真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最后形成集体意见。让学生在不同的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养成学生耐心听取别人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的习惯,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

  4。小组报告,分享学习体会小组合作讨论后,要向老师和其他各小组汇报活动学习的成果,对于学习活动的结果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讨论。在参与全班交流中,要把个人或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向全班同学汇报,同时也要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拿到全班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改进和提高,从而使每名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得收获和体会。

  5。反思评价,进行学习总结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表扬学生的学习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小组表扬更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应该回避,应中肯地提出来及时改正。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成功,不断进步,使其充分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篇7

  一、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通过合作学习使课堂互动理论得到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互动的形式仅仅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完全的忽视了。大多数学生之间的互动被人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着,认为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是对课堂秩序的破坏,对正常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对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的观察不难发现,其中所提倡的互动模式是以多元化的立体互动为主,打破了传统课堂中只存在师生互动的束缚,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局面,对互动课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通过合作学习使教师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有足够的讨论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独立思考,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而教师则可以在此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教师可以将每位学生的数学知识接受能力了然于胸。例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当小组分配到较难的课题时,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点和不足就很容易被发现,此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地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因材施教,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实施互动学习

  小组互动学习模式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途径,也是关键所在。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将班级的全部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进行新的数学知识授课之前,每组成员都应收集与新知识点相关的资料,并且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讨论,总结出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对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同时还能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任务:“假设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请问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假设,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应边相等,请问这两个角的关系?”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了解知识点,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以上两种假设中的两个三角形,均为全等三角形。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出了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达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2.实施竞争学习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不仅仅是合作的伙伴,而且也是竞争对手。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将合作学习与竞争意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在对初中数学中“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竞争学习来实现合作教学。首先,教师应当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依据,将全班学生有规律地进行分组,要求每组人数相同,实习相当,为此,必须保证每组都有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分组完成之后,每组学生将会分发到一张写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题纸,每组分到的题纸上的题目与题数相同。竞赛要求是每组中所有的成员只能完成题纸中的一道二元一次方程试题,完成后转交给下一位成员,当所有成员均完成试题后,计算完成时间和准确率,对准确率最高且用时最少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嘉奖。通过这种竞争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团队精神,让学生懂得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一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因无法完成试题而耗费大量时间时,其他成员便会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就可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小结

  总之,初中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数学知识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初中数学对于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好的开展,应该在初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为祖国建设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篇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已进入一个全面的改革时代,而在此过程中,合作学习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不仅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在教和学上真正实现了双赢。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进行知识传递,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

  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中,课堂教学有更多的讨论时间,这不仅能够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比如说,针对某个研究课题,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那么,每一个小组在讨论与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疑惑,而这些也许就是他们学习的盲点或者是学习知识的相关延伸。此时,教师既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也可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授课。

  (二)有利于学生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

  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能够将每一位学生个体转化成为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团体。只有具备了一定团队意识与能力,学生之间才能更加和谐,相互帮助与监督,从而共同提升学习能力。众所周知,当个体在面临某一种困难时,极易出现无助、气馁的心态。但是,如果一个团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团队当中的成员必定会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博取众长,逐步攻破困难,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定位不够准确。

  众所周知,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重点在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但这并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同时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及促进作用。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实施过程中,任由学生自我发挥,导致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效果不佳。

  由于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开发与利用学生关系为切入点,以调动学生学习为目标的学习方式,和谐的课堂氛围及良好的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生生关系与师生关系。

  (二)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

  让每一位学生明确小组的共同学习目标,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是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下不但能够较好地完成小组的共同目标,同时也能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实现自身目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不明确,组内成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并没有真正形成集体合力,直接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学习基础好的越来越强,而学习基础差的则越来越弱。同时,部分教师为了突出合作学习的效果,提前将各个小组的发言人安排好,从表面上看是合作学习,但从本质上来看却已经变味,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1].

  (三)学生缺乏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

  目前,很多教师都严重缺乏对学生合作学习习惯与技能的指导。在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一类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见,不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抢着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类学生通常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而另一类学生则因性格内向或缺乏自信而不敢说出自己的看法,彻底沦为小组当中的“观众”(这类学生的学习基础往往都是较差的)。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根本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显然,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来说,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与技能是其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缺乏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与技能,合作学习模式本身所具备的作用则很难得到充分体现。

  三、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对策。

  (一)教师应加强对合作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

  目前,很多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仅仅处于一种实践经验水平上,这明显不能匹配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要求。因此,作为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深入认识与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含义、方法及应用条件等,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或理论上,更不是简单克隆国内外成果的合作学习经验,而是需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使用。只有通过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深入理解与融会贯通,才能促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二)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和目标。

  每一个小组是否具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是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关键所在。由于中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弱,所以,要想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地思考自己的任务,就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对目标进行分解。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以及如何实现小组的合作,是困扰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问题。要想解决问题,首先,教师应合理进行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一般为 4~6 人,这样的人数配置能够让分工落实更为明确。然后,教师应充分强调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学习目标,要求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明确自身的责任。最后,教师应在小组个人与群体之间搭建起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强化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

  (三)教师加强对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与技能的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与能力。

  在实施合作学习模式之前,教师应充分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的耐力与能力,最终让学生在互相倾听对方意见的氛围下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其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倾听,同时也要敢于质疑,应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勇于质疑。然而,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无论质疑的正确与否,都不应回避,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为其提供指导。比如说,在针对“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 和 7,则其周长为多少?”的合作学习中,由于该题所给条件边长3 和 7,并没有明确指出底和腰,所以很多学生都容易错解为13 或17,而错解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那么此时,教师应为质疑的学生作出解释:“由于 3+3<7,所以长为3 的边不能为腰,腰长也只能够是 7.基于此,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7(3+7+7)。”只有这样的课堂氛围,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四、结语。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就是对现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建立起“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与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能够有效结合学生的个体探究与小组合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桑建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鲁东大学,2014.

  [2]孙元飞.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1.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篇9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第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体。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充分思考、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展示自我个性的机会,这为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强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及良好个性的形成。合作学习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民主、愉悦、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多维互动以及思维碰撞,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消除学生紧张、拘束的心理,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建立习自信心。同时,合作学习也是学生间互帮互助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及良好个性的形成。第三,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求异和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创造性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以教学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这样学生思维获得了更充分的发展自由,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拓展学生思维深刻性和广阔性,进而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构建初中历史课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1.合理构建合作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合理构建合作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在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学习基础、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组,以确保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促进组内的有效合作。一般而言,合作学习小组以2~5人为宜,并按照优、中、差不同层次进行均衡搭配,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其次,要注意明确任务分工。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后,还应做好学生的任务分工工作,以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责任,使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以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通常情况下,由各小组成员共同推选出一名小组组长,负责合作学习任务的分配、纪律组织以及督促落实工作,其他的小组成员分别负责组内的记录、整理、汇报等工作。

  2.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合作学习在构建初中历史课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借助富有趣味性、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以及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笔者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1.活动过程:

  (1)以自愿原则为基础,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小组推选出组长负责组内活动的协调与管理;

  (2)小组成员共同选出故事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充实、润色、加工、创编成短篇故事;

  (3)先在小组讲,然后由小组擂主参加班级擂台赛。

  2.活动要求:

  (1)尽量做到再现历史,允许学生充分发挥合理的想象,使历史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小组成员均要参加编写、演出任务(语言允许旁白)。

  (3)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编剧奖与表演奖。这样,通过合作编写、表演、评选故事,既深化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

  3.积极开展反思评价,优化学习效果

  有效反思、积极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意打破传统单一机械的评价方式,注重反思评价的多元化,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保持学生合作热情,提高合作学习效果。具体包括:一是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二是学生互评。要求各小组成员或组际之间相互找出优势和不足,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吸收别人优点,弥补自身缺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三是教师点评。教师在进行点评时,不能局限于对学生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时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同时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以便于学生改进。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于改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起重视,从实际情况出发,优选有效方法和策略,巧妙实施合作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篇10

  摘要:健美操是一种集合了现代舞蹈和体育锻炼的新型舞蹈,近年来,随着运动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欢迎,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了跳健美操的潮流。但是,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学效果不明显、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当代健美操的特点,分析了目前健美操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有关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思考,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现状特征特点

  舞蹈形体美感与体育锻炼是当前应用健美操的主要特征,应用健美操结合优美的音乐,以炼身体为主要目的,是一项深受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喜爱的集动感、娱乐为一身的体育项目。但,目前的健美操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方式相对较为传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在当代大学健美操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以群体动力理论为支撑,分工明确,从而形成一种有序、稳定的学习模式。以促进大学健美操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

  1教学特点

  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健美操对人的形体塑造与身心健康都起着积极作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适用范围广

  健美操的优势在于运动负荷较小,决定了健美操适用范围相对广泛。一般情况下,健美操中没有什么高难度的动作,没有对运动时间做出严格要求,对运动幅度也没有做出规定,从实质上增加了健美操的适用范围。另外,健美操动作是依据人的各个部位制定的,跳健美操,可以让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锻炼,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动作相对简单,幅度不大,不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是一种全民参与的运动方式。

  1.2塑形健身效果显著

  对于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青年人来讲,塑形健身是健美操的魅力之处。从整体上看,健美操的动作轻快活泼,视觉上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都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从健美操的动作分析来看,多为重复性动作,目的在于不断强化身体某一部位的锻炼,从而增强身体的协调性,从而改善人的体质。另外,健美操对于增强人体灵敏度、耐力以及柔韧度等,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不断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机制。所以,从整体上来讲,健美操对于健身塑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1.3丰富课余生活,陶冶情操

  与其他运动相比,健美操中融入了舞蹈与音乐元素,是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和陶冶大学生情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健美操的系统学习,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还能够逐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让他们在动作的律动下,达到健身塑形的效果,且不断体会健美操的韵味与魅力之处,不断陶冶自身情操[1]。

  2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导致高校健美操教学也快速发展起来。健美操逐渐成为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但是,不管是教学方式还是专业培训等内容,都达不到理想效果。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形式落后

  与其他课程相比,健美操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且形式落后。目前,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以技术训练为基础,过于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我国高校健美操多以课堂为中心,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因此,要想提高我国高校健美操的教学水平,必须创新教学形式,才能促进我国高校健美操课堂的发展与进步。

  2.2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据调查,高校的健美操动作大多比较单一,且重复性较高。从理论上来讲,健美操的理论也大多是相同的,没有创新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众多高校基本上是照搬照抄现有的健美操动作,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我国高校健美操课程的科学发展。

  2.3健美操师资力量不强

  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高校健美操教学急需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健美操师资队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中许多教师是没有受过健美操专业训练的,不仅在理论上达不到相关要求,且技术上也需要不断提升。因此,在高校健美操课堂上,大部分教师都是照搬照抄原有的健美操动作进行教学,没有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的培养[2]。

  3应用思路

  3.1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集合起来,以分工为基础,来完成教学内容的共同目标。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首先,培育学生团队意识。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其次,扩大学生交际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根本上扩大学生的交际圈,以形成稳固和谐的小组关系,为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合作学习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2“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结合

  在高校的健美操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主体为核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众所知周,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一般遵循以下几个环节:示范——分解——讲解——练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被动的学习,且由于健美操动作重复比较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普遍觉得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在课下不进行系统练习的.话,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会忘记大部分动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合作学习”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为基础,根据学生对健美操知识的认知来进行分类、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图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作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不是权威的代表者,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引导者以及咨询者。这样,就会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健康的伙伴关系。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4“合作学习”与创新精神

  当前,创新是国家的重要基础,没有创新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教学方面,也要不断创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高校的健美操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可以把专业的健美操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可以通过分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进行健美操脚步动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将同学们分组,每组四人,每个人先学一个八拍的脚步动作,然后将四个动作合为一体,最后可以根据小组同学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动作。不仅可以高质量的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从而不断提升创造能力[3]。

  4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课堂营造出一种积极氛围,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合作学习”的原则,不断推进健美操课堂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宁.合作学习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S1):366-368.

  [2]韩永红,秦纪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122-124.

  [3]张芸,吴姜月,宋巨华,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家,2012(S1):231-232.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相关文章:

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07

浅谈大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发研究03-07

浅谈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03-27

浅谈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2-24

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12-06

谈高中体育教学合作学习模式02-28

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2-17

浅谈语文合作学习12-06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