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数学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标准要求新时代的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应该具有创造能力。因为它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在讨论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究
新的数学课本一改过去严肃枯燥的风格,更像本图像书,图文并茂充满了情趣,课堂教学也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生的主人。在先讨论后交流并探究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我在讲解例题时,把题目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做,不会可以讨论,因为教学不是单纯给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概念、结论、法律和定律,更应引导学生去探究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探究,使教学达到了“教是为了不用教”的境界,并使知识在交流、探究中得到升华。
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断以后,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ABCD中,AC和CF分别为∠DAB和∠BCD的平行线,求证: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我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看清要证明的结论,并让学生思考“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以用那些方法?接着让学生分成6个小组讨论,结果同学们找到了四种不同的证明方法:(1)通过证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即EC∥AF AE∥CF得出AFCF是平行四边形(2)通过证明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即EC=AF得出AECF是平行四边形(3)通过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即∠AEC=∠AFC∠EAF=∠ECF得出AECF是平行四边形(4)通过证明一组 对边平行且相等,即EC平行且相等AF或AE平行且相等CF得出AECF是平行四边形于是我将这四种情况一一展出在投影上,让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我归纳出解答这道题的思路和步骤。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参与探求,学会新知识,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学生也消除了惧怕心理,乐于思考,敢于回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轻松和谐讨论交流的气氛中,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的精髓。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当前,学生的“厌学”和“苦学”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一大桎梏。因为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他们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正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达到手脑沟通,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求新知、发现规律、获取知识的活动中去,由此实现了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因此,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教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3节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课时时,采用实物布置学生准备好胡萝卜、地瓜、刀子等,自己动手,参与教学,解决问题。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能截出一个梯形吗?五边形吗?七边形吗?针对这类题,如果这些抽象的东西单纯地靠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画,他们很难理解和接受,因此,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胡萝卜等,削成正方体,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去截正方体,再把所得的结果小组讨论,这样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相互交流,不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也轻而易举的解决了问题。 由此,在教学过程中,不适时机地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素材,优化了课堂教学,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加强目的性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一旦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理解了所学内容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就会油然而生.
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结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作为一门计算工具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和数学有关的科普读物,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课,使学生增强学有所用的意识,增加他们对数学的特殊情感。如用分段函数解决出租车的计价问题,用概率统计知识解释摸奖游戏的中奖率问题等。
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说,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这种学习效果的满足感又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景,恰当地设置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引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时,首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一个大富翁和一个年轻人订立了一个合同,一个月内年轻人每天需给富翁10万元,而富翁第一天需付给年轻人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钱……以后每天富翁付给年轻人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请问这合同对谁有利?这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他们很急切地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效果就像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分解”那样吸引着学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讨论、交流、探究以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模式既有个体的努力探索,又有群体的团结协作,使学生的思维机能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同时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浅谈新课改数学教学的探索】相关文章: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探索02-24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12-09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教学06-16
浅谈当前中专化学教学改革探索12-08
浅谈新课改下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12-11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一英语教学论文03-16
浅谈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策略探索11-19
浅谈高职旅游英语职场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11-30
论文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05-2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