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之课堂提问
摘 要:提问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聚焦点非常重要,它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和加深理解知识,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不少误区,造成了提问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其实提问有很多讲究,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提问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掌握分寸 启发性 发散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积极思维的起点,是开启学习大门的钥匙。一位名人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疑问,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学习要有个认识过程。疑问与学习的认识活动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如果教学过程没有疑问,那么学生的认识活动也就不复存在了。教学过程就教师来讲,就是根据教学要求有计划地对学生不断提疑设问,并引导学生不断开动脑筋去解疑答问;就学生来讲,就是通过不断的生疑、质疑、解疑等认识活动,逐步求得知识,锻炼能力,发展各种品质,不断地从一个水平到另一个水平,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使整个教学过程系统化、完整化。
课堂提问是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控制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创造愉悦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身心受到熏陶。
一、课堂提问要掌握分寸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提问,如果难度过大,超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生就不愿花力气去思考。例如:试比较《伶官传序》、《过秦论》、《六国论》在写作目的、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类提问深奥难答,学生往往会被问得发愣,只能禁若寒蝉、哑口无言。如果提的问题抓不住要领,范围太大,很难用几句话讲清楚,学生也不愿意去进行那些繁琐的探究。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时提问:“文章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这类问题空泛、笼统,大而不当,学生不知所措,难以回答。如果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自然也不愿去思考和解答。如“是不是”、“能不能”或“事故发生在何时、何地,写了哪几个人”等,这类选择式或者填空式提问,由于过分简单、肤浅,即使学生对答如流,也只能是表面热闹,无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提的问题似是而非,学生自然也不愿去思考和解答。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仅是走过场,那就会出现“和者善寡”的局面。所以,课堂提问一定要掌握分寸,讲究提问的质量,要着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提问要富于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要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通道,要“少而精”;要具体明确,避免大而抽象;还要有一定深度,让学生思而后得。课堂提问要能够引起学生思考钻研的兴趣,启发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从以上认识出发,我们在课堂提问方面注意了以下几点:
1.深浅适度,深入浅出。提问必须结合学生的程度,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接受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启发学生思考。有些问题有一定深度,而又非问不可,那就要求深入浅出。如提问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应首先启发学生——周朴园封建色彩极浓,进而学生就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答出他是虚伪、自私、冷酷、凶残、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的形象。有些较深的问题,则不宜问学生,因为问了徒然是做样子、搞形式,浪费时间。
2.适当提示,问中有讲。简单的问答式,不等于启发式,启发式并不取消必要的讲解。列如《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提问学生翻译此句,学生回答自然是对号入座,这时教师就应讲出“非”字是管辖“兵不利,战不善”的,不只是管辖“兵不利”,也限定“战不善”,所以学生就能正确地译出“战不善”前面的否定词。我认为穿插在问答之中的启发性很强的提示绝不能忽视。实践证明,一问到底,教师充其量只能算作“监考大人”而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挖掘出来。
3.问读结合,相辅相承。课堂上提问学生,以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光读不问,就失去了指导读书思考的作用。问与读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二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问得在理,读得就细致,钻得就深入;读得认真,不但可以正确地答问,而且又可以反过来提出有份量的问题。如学习《打渔杀家》时,我反复让学生朗读,并且分了角色,因此学生对思想内容、句意理解较深。后来,学生在做练习时,根本没用老师提示就答出:“大教师”,刚到萧家门前时,态度是次软;挨桂英打后态度最软;用锁链锁萧恩时态度强硬;萧恩软硬不吃后态度最硬。 教师之所以感到课堂上问不下去,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堂上又忽视了问和读的结合,所以导致提问流于形式。
4.抓住时机,采用快速问答法。从本质上说,语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能否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果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听不得不同意见,那就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为了鼓励学生,我采用了快速问答的方法(借鉴抢答赛的方式),即提出一个问题,谁反映得快,谁就先站起来回答,不用教师点名。二年一班的赵海燕、许德兵和二年二班的刘娜、朱飞等大部分同学都能适应此种方法,特别是在朗读课文时坐下来一个同学之后,又马上站起来一个同学,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有的课文内容甚至能朗读二至三遍,因而,学生对内容读得较透,对内容的理解也较深,能够掌握文章的中心。
对于课文分析来说,在讲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提问中心论点时两个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各自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时我发现二人的观点相对立,便抓住时机,使二位同学相互辩论。没想到二位同学争论得面红耳赤,紧紧地维护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甚至拿出课文以外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争论达到高潮时,提问结束,由我做总结发言,从表情上看,学生们流露出了愉悦、慰藉之情。
快速回答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力争上游的精神,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课堂提问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灌输和说教,而是巧妙提问,点拨思路,讲授方法,训练技巧,挖掘学生潜能。提问时要启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答案不要单一,更不能用所谓的标准否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讲授小说《项链》,对主人公马蒂尔德评价时,我提问道:“对主人公马蒂尔德,你持的是肯定的态度还是否定的态度,或是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唤醒学生的潜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所以,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面领会课文特点和重难点,而且有利于打开学生心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课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和《语文教学提问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杨雪峰《课堂提问艺术初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汪钰明《要讲究课堂提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浅谈语文教学之课堂提问】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中的提问艺术11-18
浅谈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12-17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11-21
浅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02-27
浅谈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行动研究12-11
浅谈新课标下英语课堂的提问方法03-17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11-21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03-25
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03-2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