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命题的尝试的策略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专题进行编排的,命题时就要体现教材的单元整体性,引导学生从课文走向单元,再从单元专题走向课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意识;同时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打破课与课、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屏障,构建起立足于语文教材,具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一、抓住单元专题命题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组的导语中都明确了单元的专题,我们可以通过课文前的提示语、“口语交际”、“习作”,特别是“交流平台”,了解单元编排意图,命题时要抓住单元专题设计题目,把专题落实到课文、重点段、重点词句中,使学生树立起单元整体意识。
案例:回忆六上第八组内容,完成练习。
1.填空。
第八组的专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学习( ),我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通过学习《蒙娜丽莎之约》,我体会到了( );通过学习《我的舞台》,我感受到了( )。我还知道了我身边的艺术,比如( )。
2.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体会音乐的魅力。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回答问题。
(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美妙的琴声”是指哪首曲子?兄妹俩陶醉了,他们好像看到了什么?
(2)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这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学习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的。上面三道题,其内在结构是“整体—部分—整体”,用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再深入理解词句的意思及表达方式,最后回归到整体掌握单元重点。
第1题,了解学生整体把握单元的情况。了解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月光曲》《伯牙绝弦》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学习《蒙娜丽莎之约》是否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是否通过练习“口语交际”和“习作”,了解到“身边的各种艺术”,比如豫剧、朱仙镇年画、剪纸、风筝、糖人……
第2题和第3题的第(1)小题的三个句子,集中体现了音乐的魅力。试题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句意,特别是通过重点词“善鼓”与“善听”、“所念”与“必得”、“陶醉”等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话语、灵魂的表白,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七彩桥;同时,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作者是如何联想和想象的。
最后一题“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知音”一词的来历,学生在《伯牙绝弦》一课“资料袋”中有所了解。本题重在联系实际,学生可联系课文,谈伯牙和钟子期、盲姑娘和贝多芬,也可谈谈课外所了解到的知音故事,谈谈自己的知音。本题意在打破课文之间、课内课外间的界限,提升学生对音乐魅力的理解。
二、抓住课文内在联系命题
人教版教材有些单元的专题虽然明确,但是仍过于笼统,课文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隐性的。这就需要命题者找到单元的着眼点,使内在的、隐性的线索外显、明确,让学生感受到单元的整体性。
六下第四组的专题是“外国名篇名著”,四篇课文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掌握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了解异域文化。本单元课文篇幅长,内容丰富,找到阅读本单元课文的着眼点,整合单元内容,是命题和有效教学的关键。
案例:回忆六下第四组内容,完成练习。
1.填空。
学习了本单元,我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 )擦燃火柴;凡卡为了不挨打、不挨饿、不孤独、不痛苦,写信恳求爷爷把自己接回去;鲁滨孙不再整天望着海面,盼有船来,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汤姆·索亚是为了( )去当“海盗”、去探险。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总体感受,并简要写出理由。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卖火柴的小女孩》
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凡卡》 3.请你参加同学们的交流活动。
第1题着眼点是人物,是人物追求的生活目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暖和、不饿、想见到奶奶而擦燃火柴——为了活着;凡卡为了不挨打、不挨饿、不孤独、不痛苦,写信恳求爷爷把自己接回去——为了不痛苦;鲁滨孙不再整天望着海面,盼有船来,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生存,追求物质丰富的美满生活;汤姆·索亚去当“海盗”、去探险——为了自由。学生体会到了课文内在的联系,感受到了人是应该有所追求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第2题关注人物的生活、人物命运引起的学生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的只是不冷、不饿,凡卡梦想的只是没有痛苦,但是他们的希望只能存在于梦幻中,现实是如此残酷,学生的感受是辛酸、同情、痛苦、愤怒……
此题要求“说说自己的总体感受”,有别于课后理解句意的练习。教材要求的是对句子的客观理解,此题要求学生说说主观感受;教材要求的是对词句的具体理解,此题要求的是对两个句子的总体感受,力求避免对课后问题的死记硬背。
第3题是情境化的语文交流活动试题。试题形式来自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插图。一个女孩背诵了肖洛霍夫的名言“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名言来自“日积月累”,照应的是单元专题“人物命运”;那个男孩交流的内容来自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插图,照应的是单元学习目标“读整本书”;另一个女孩谈的是与作品作者对话的体会,话题来自单元导读,反映的是一种阅读方式,照应的是“交流平台”。
情境化的试题邀请学生参加到交流活动中,学生参与的话题是开放性的,可谈外国文学作品作者、内容、人物、情节、语言,可谈童话、小说,短篇、长篇,可谈课内与课外,异国传统与文化。
试题围绕单元专题“外国名篇名著”,着眼于人物及人物命运,抓住了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单元的整体,体会到异国文化。试题的结构是理解—感受—交流。理解人物的生活追求,说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单元阅读的收获。
三、抓住重点课文命题
人教版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单元专题,在本组有着自己的地位与作用。抓住关键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命题、教学,可以以点带面,使学生在部分中感受到单元的整体性。
六下第三组的专题是“缅怀革命先辈”。本单元的课文有《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是围绕着革命志士的理想和信念进行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中,《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一夜的工作》是叙事记人的文章,单元主题隐含在其中。《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地位非常重要,起着类似于点题、承前启后的作用。选择《为人民服务》进行命题,就起到了前后勾连,体现单元整体的作用。
案例:回忆六下第三组有关内容,完成练习。
1.读句子,填空。
张思德( )、( )、( )等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们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读下面一段话,按原文填空。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照你的办。
3.请你在方格内补充内容,完成同学们设计的板书。
4.本组课文展现了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最让你难忘的一幅是什么?为什么令你难忘?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此句不是文章的主题,但是作为文章纪念的对象,地位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此句是与其他文章相联系的点。李大钊、郝副营长等先烈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为了百姓忍辱负重劳累过度去世的。
试题“张思德( )、( )、( )等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们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对原句稍作改动,给学生留下了填写空间,学生想到的有课内人物革命先辈李大钊、郝副营长、周恩来,课外的有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试题的空白可以认为是文章的留白,是后来人应该铭记的一个个光辉的名字。
本试题的外在结构是“句—段—篇—单元”,考查的是对课文《为人民服务》重点句的理解,重点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文章的线索,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试题的内在结构仍然是“整体—部分—整体”。第一个“整体”,是以小见大,重在铭记张思德、李大钊等先辈的“人物画像”;后一个“整体”重在让学生牢记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单元整体命题只是体现单元整体的一种命题方式,旨在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学习教材,建立起有一定宽度、高度的大局观。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命题的尝试的策略分析】相关文章: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06-13
谈从叙事策略分析中国动画电影08-13
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分析08-04
民族声乐演唱当中的共鸣的策略分析论文04-27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内涵分析(精选11篇)05-13
分析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3-21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03-21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08-03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04-22
浅谈我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信息策略分析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