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发展。一、激发兴趣,鼓励创新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听儿歌,在教学认数和计数时,我用儿歌来激发学生兴趣。
二、直观操作,训练创新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教师要采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等手段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合作探究,尝试创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启发诱导,学会创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启发式的语言促使学生思考有方向。在老师循循善诱中激发创新的灵感,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