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与引导初探

时间:2023-01-18 10:52:5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与引导初探

 [论文摘要]本文提出了网络道德基本内涵及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彭响.认为计算机网络道德建设是高植德育工作研究的新课题和计算机网络中不道德问题对高校德育工作可能引发的新难题,提出计算机网络道德的教育与管理对高校德育工作新要求,初步探讨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抒为的教育和引导的基本模式.

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与引导初探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信息社会;网络抒为;网络管理;同络教育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1计算机网络道德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道德本身就具有历史性的特点,道德的发展史与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展的进程大体一致,马克思指出:“要研究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首先必须把这种物质生产本身不是当作一般范畴来考察,而是从一定的历史的形式来考察.例如,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就和与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如果物质生产本身不从它的特殊的历史的形式来看,那就不可能理解与它相适应的精神生产的特征以及这两种生产的相互作用.今天学者们之所以能够提出“网络道德”这一概念,正是因为人类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而表现出一种与以往社会交往方式不同的行为关系.在此笔者不妨暂且对网络道德作一个定义:网络道德就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

  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作用及其种种社会远景已经到了人们不能坐视不管的地步.同时,科技发展史也不断显示:作为技术手段和工具的技术发明往往是一面双刃剑,在其表现对人类社会积极方面的同时,如不合理地加以应用、管理和引导,必然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例如“电脑臆”正无声无息地钻入家庭之中,使用者不会有所警觉,因为大家认为这不过是一台电脑,不会造成伤害,殊不知一旦变成重臆,上网之后就很难退离网络,想把电脑关掉如同戒毒或戒酒一般难以断根.这是“互联网络臆”的极端例子,它特别突出地表明了如果不能合理调适物质空间与电子空间关系,人类的生存质量将会面临严重的问题.就我国高校来说,校园心理咨询中心也有上述案例,这不能不使高校德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网络道德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性课题,是建立在对信息社会这一系列变化和双重效应之上的+具有涉及面广、与科学技术结合深、国际化、空白点多等特点,网络道德建设的难点和问题也林林总总,头绪纷纷.在国外,有人把与网络道德建设有关的社会问题概括为“7P”问题,即Privacy(隐私)、Piracy(盗版)、Pornography(色情)、Pricing(价格)、Policing(政策制订)、Psychology(心理学)和ProIectionoftheNetwork(网络保护).此外,网络道德问题在国外不仅受到各界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律师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的专题讨论和关注,提出如何对网络使用者进行教育管理的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广泛的交互式信息交流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在这些网络的运用,已经向传统伦理学、道德行为学和因特网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伦理学问题,如在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为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因特网络”及“信息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为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提供理论基础在国内,已有部分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提出“网络伦理学”这一新学科,从而使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开辟了新纪元改革开放以来,计算机在我国城乡广泛普及,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可以说已经提前进入信息社会,这使高校德育思想研究提出新的面向计算机网络教育的课题从理论上说,参与信息网络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享受网络提供的信息服务,他可以在自己家里读到世界各地新出版的图书和报纸、听音乐、看电影、查阅著名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甚至可以到世界各地“旅游”,在家里可以选修他想学的课程并有最好的老师为他讲解,等等.除了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外,更重要的是个人创造性将得以空前地发挥和开掘,他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面向世界发表他的政治观点、价值观、思想观念、他创作的小说、乐曲、诗歌或者论文.大家知道,网络本身是一个新事物,与此相关的许多行为属于与日常非网络行为所不同的类型,非网络行为的规范是否同样也适用于网络行为就成为必须研究和界定的问题,在新的网络交往中,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合法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非法的”,就迫切需要确定.如此等等都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新课题.
  2计算机网络中不道德问题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新难题

  对于青年学生,在网络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制度,并对上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负责,不得利用计算机国际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犯罪活动,当然违法犯罪自有法律来制裁.然而,如果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各种网络技术手段,例如编制诈骗程序、“发布虚假信息”、篡改数据文件等不道德的行为,这些都是高校德育工作者所料不及的.下面列举高校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不道德的网络行为.

  2.1编制或篡改计算机程序
  例如,有些学生通过编制或篡改计算机程序,从事这种不道德行为的大都是一些计算机技术专业学生.如我国某研究院也曾发生此类事例,某学生更换了研究院内部网的计算机口令,取消了对一些系统数据的保护,使系统管理员无法工作,造成内部网络瘫痪.

  2.2入侵电子邮箱
  例如,1996年,北方某大学两名学生因电子邮箱上的纷争而爆发了一场历史性的诉讼;一名学生通过共用的电子邮箱,私自以同宿舍另一位同学的名义.向一所美国某大学发出一封电子函件,偷偷替同宿舍另一位同学放弃他获得的美国某所大学的留学机会,从而使其丧失了入学资格.这种未经授权访问,利用他人的电子邮箱(件),并从中窃取他人秘密,破坏他人的既得利益的行为,毋容置疑是一种不道德的网络行为.

  2.3私自穿越防火墙
  通过修改防火墙的控制参数(协议),或是通过电子欺骗手段(例如使用伪装的源地址)便可能穿越防火墙.达到破坏企业网(局域网)或访问禁区的目的.这种未经授权穿越防火墙的行为人,常常会窥视、偷窃、破坏他人的信息,或者盗用他人的网络资源(如磁盘空间、计算能力、连接道等).

  2.4私自解密入侵网络资源
  因特网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庞大的信息网络,网上信息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上网.过一方面给人们共享信息资源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不法之徒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诸如软件、专利、商标、未经授权的资料.这是一种不道德的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的网络行为.

  2.5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隐藏在可执行程序中或数据文件中的一种干扰程序.研制、传播计算机病毒的客观效果是危害或破坏计算机系统资源,中断或干扰计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国内甚至有人把国外传人的计算机病毒国产化.或变换、升级为多种版本,如西安某大学名为“中国一号.因此.对网络行为的不道德问题的研究,大量涉及到新的网络犯罪现象.如今,网络犯罪类型层出不穷,利用计算机窃取机密情况或进行金融诈骗、制黄贩黄、侵犯知识产权、制作恶性计算机病毒或进行煽动性政治宣传等等.况且,网络犯罪与日常犯罪行为具有不同点,它隐蔽性强、危害面广、知识含量高.这就使高校德育工作者碰上新难题

  3计算机网络道德的教育与管理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新要求

  在网络社会中,各道德主体的道德能力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各道德主体在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角色、道德立场、信仰、行为准则和观念上的存在差别,信息网络的出现更为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高校德育工作者对网络行为在道德上会有怎样的意义,产生怎样的近期和长远的道德后果,就需要有全面、长远的考虑,需要不断提高道德思考、实践的能力.目前,值得网络教育与管理者乃至全社会注意的是,网络不道德行为特别是网络犯罪,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是一种高智能、智慧型的不道德的犯罪行为.网络教育与管理的核心关键是人.与各级网络组织相适应,还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管理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首先应该严格挑选,只有那些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业务素质都比较过硬的人,才有可能胜任这一工作.计算机网络道德的教育与管理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具体有如下两方面.

  3.1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德育手段现代化
  信息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创新人才成为竞争合作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必须对现有德育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枯燥的课堂教学将被生动形象,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德育手段取而代之.利用计算机技术,引入统计、概率、化归、建模、计算机仿真等内容,提高德育效果和质量,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探索新的德育学习模式和教育模式.因此,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德育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充分发掘和利用德育信息网络资源,促进德育手段和内容的现代化在当今高校德育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3,2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契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高校德育队伍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教育好网络社会的学生,提高他们的素质,教师就必须先具备较高的网络信息技术素质.目前,许多德育工作者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缺乏因特网技术基本常识和技能,不懂电脑和互联网技术,不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德育教育.高校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现代科学素质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很不相稚.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培训提高,使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德育理论知识的德育工作者同时具有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地实施德育的能力,跟计算机专家密切配合,一同开发软件,对互联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检查、筛选,提高网络的抵抗能力,与网络中的不良势力作一场旷!El持久的技术战争,利用网络环境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合作,开展联合行动.净化互联网络环境.

  我们高校德育队伍的建设也可以从信息技术中得到有益启示,由于我国大学教职工编制所限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殊性,大学德育队伍要尽量傲到少而精,我们要以整合的思路.以更精简更高教的原则.用高工资、高待遇等措施来鼓励和引导那些具有扎实德育工作理论高素质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博士或硕士从事德育工作,把那些综合素质较差又不安心德育工作的不适合者逐步调整出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专职中青年德育队伍综合素质较差、工作比较被动的状况.同时,把对德育工作者的培养、选拨、进修等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并作为经常性、制度化的工作来抓,加强德育工作者的职前和在职培训,从中青年德育工作者中不断发现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以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去适应网络社会中!El益繁重复杂的高校德育工作.

  在高校中必须大力加强对网络教育与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计算机网络在现时代发展十分迅速,如何不定期补充、增新、拓宽、深化、提高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组织他们学习相关的信息政策、法规条例,增强网络教育与管理者道德与法制意识,树立安全保密意识和与阿络犯罪作斗争的责任感,将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并有利于净化高校网络环境.因此,对每一位网络教育与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转,将网络犯罪控制在最小范围和程度上,是一位网络教育与管理工作者基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所以,从网络教育与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入手,加强阿络道德建设,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来说是重要的紧迫的.

  4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引导

  道德本质上应是体现人的目的、利益和需要的、维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体系,它主要依靠人们发自内心(良心)的自觉意识,或道德修养之严格自律、自觉遵守为依托.道德教育与管理的中心任务也就是阿络人高尚道德人格、道德品质的培养.然而,这种内在自律无论何时都必须与外部的道德惩罚与制裁相结合,脱离了外部的惩罚与制裁,单纯道德自律将可能是苍白无力的,特别是在阿络道德认识不足的情况下.
 4.1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
  德育环境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国内重要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已纷纷上网,网上的中文信息不断丰富,“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成为现实.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新的学习革命:学生在家中或者学校的联阿计算机上,随时都可以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事情或通过互联阿学习.由教育部主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所高校联合承建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是我国4大互联络主干网之一.它为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网络环境,从根本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高校在信息阿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建成校园网.网上大学工程在许多著名高校已启动,网络远程教学已开始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香港回归时,有关部门专门设立香港回归阿址,许多大学生是通过阿络全面及时了解回归动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事件,青年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愤概和爱国热情,他们通过网络发表言论,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搜集专题文章或开辟讨论区让大家发表意见,及时全面地对世界揭露和声讨北约的暴行,同时进一步认清了西方的所谓“人权”、“民主,其实质就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如此可见,德育空间正向信息网络延伸,网络则成为学生德育的一个阵地.高校德育要把握和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和资源,改革课程体系,在这块阵地上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4.2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
  近几年来,有些大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利用网络查阅不适台大学生的内容,有些青少年在智力“挑战”的诱惑下,制造、散布病毒,对网络进行攻击、破坏,并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事例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使大批青年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心灵健康.“计算机天才”、“电脑神童、“网络英雄之类错误观念,以及这种不良舆论氛围,使网络犯罪的反社会、反道德性质被忽略、淡化了,从而诱使犯罪行为人陷入不断迎接新技术挑战的深渊而无力自拔.例如,在西方国家,有不少“电脑神童”、“少年天才”、“黑客”就以打入网络系统、破译计算机密码或制作、施放计算机病毒作为炫耀自己为乐事,全然不顾由此造成的社会危害.目前的网络上,信息资源内容十分庞杂,一些利欲熏心、丧失了责任感的不法之徒,把许多不适台未成年人调阅的内容,如色情信息、暴力与恐怖信息、邪教或迷信内容、煽动种族歧视的信息输入了电脑网络中.其浏览过程无需登记也不要求接受者的个人资料,这给学生的不道德的网络行为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空间,也对社会中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方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校和社会应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加强正面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逐步能够分辨哪些行为是合道德、合法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道德、不合法的,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少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胜心与挑战精神,他们最易于为网络黑客及其行为所吸引,并加以模仿,甚至不能自拔.因此,学校以及社会相关机构都应对青少年大力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讲清黑客及其行为的严重的反社会性、非道德性.使大学生能够自觉抵制黑客行为.

  其次.在网络上安装学生过滤软件,使学生无法接触到不良信息.利用这种软件还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对某些特定信息的监控,甚至可能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一些政治、宗教等特定信息实现监控.最后,德育工作者在大学生网络行为上应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网络道德品质.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与引导初探】相关文章: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探讨06-14

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06-14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势与对策06-14

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06-14

论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06-14

关于改进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05-16

高校教学建设初探06-12

论大学网络社团与高校德育的应对08-06

微信影响下高校网络舆情特性及引导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