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后抑郁心理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爱平 魏彩华 刘英秀【关键词】 脑卒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抑郁;心理干预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很高、致残率也很高的疾病,不仅导致患者的生理残疾,同时在精神心理上也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是常见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并发症,近几年已经引起人们重视。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002年8月―2004年8月我院神经科内科住院急性脑卒中(卒中后20 d~1个月)患者209例,全部病例均符合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证实。除外重度痴呆、失语、耳聋、意识障碍等影响表达的病人。其中符合抑郁性障碍评定标准的患者共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41~78岁,平均621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卒中性质及部位构成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心理障碍评定标准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入院患者3 d内进行评定,HAMD(17项)评分大于20分,确定患者有抑郁障碍。
13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
按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研究组的标准评定。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包括两方面:①脑卒中常规治疗;②正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和正规康复训练基础上,3 d内给与心理干预治疗。
15 疗效标准
治疗后评分≥70%为显效,≥50%为有效,≥30%为少有效,<30%为无效。神经功能缺损标准同上。
16 统计方法
对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发病率
在2年收治的20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抑郁障碍者80例,占383%。22 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HAMD评分216±23;3周后有效率为360%,HAMD评分179±26;6周后有效率533%,HAMD评分101±29。治疗组治疗前HAMD评分207±25,3周后有效率373%,HAMD评分为182±23;6周后有效率84%,HAMD评分76±25。同时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效果:对照组3周后有效率为202%,6周后有效率为563%;治疗组3周后有效率为242%,6周后有效率为870%。治疗后3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抑郁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悲观失望、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低、注意力不集中等。本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383%,与其他学者报告一致[1,2]。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的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发病后的6周时,治疗组患者上述各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显著,说明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出现不利于神经功能缺失的恢复、运动功能的改善[3]。
脑卒中发生时患者身体功能的丧失是突然发生的,没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不知该病的特点和预后,而产生焦虑不安。虽经治疗后患者身体功能的丧失有所恢复,但随之而来的不能改变的残疾现状使患者感到抑郁。抑郁障碍影响病人康复,而活动障碍又会导致抑郁障碍的发生,成为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
心理干预就是指临床医师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注意应用有关一般心理治疗的技术(如倾听、解释、安慰和指导等),帮助病人认识到症状与外界生活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含义,以及帮助病人内省自己的疾患。治疗医师的耐心倾听和帮助病人正确地体验情绪,使得其在与医生交流沟通中感到愉快(移情作用的产生)。对于脑卒中后存在抑郁情感的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和开展积极正确的康复训练外,要特别重视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调整其心理状态。为病人提供疾病知识,帮助病人认识自己患病的原因、性质和规律,同时可以找一些心理咨询科普读物,进行学习,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近年来,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以及生命质量等概念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早期心理干预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抑郁不仅可以减轻或缓解病人的症状,而且可以提高病人心理社会适应功能水平,改善其生命质量,是最具成本效果干预的方式之一,值得重视和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孟家眉,项蔓珍脑卒中后的抑郁症[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17(3): 121
2邓钰金,徐玲脑卒中康复期心理障碍的类型及治疗[J]中国康复,1999,14(1):44
3周向东,郑霞荣,郭雪云,等脑卒中后抑郁症对偏瘫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1998,13(1):23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心理干预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章:
脑卒中患者研究与分析12-10
高校体育教学心理干预与心理健康研究12-12
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护理干预03-28
试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12-02
产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03-30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临床诊疗03-2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