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台给力农业节目有“招”可循
开办于2008年3月的《乡村行》,是蓬莱电视台一档杂志型对农专题节目,时长20分钟,目前开设有《走进农家》、《致富加油站》、《农家百事通》、《川盛热线》等板块。经过4年的运作,节目以其“内容实用、服务热情、形式欢快、主持诙谐”的节目风格而深受观众喜欢。如今的《乡村行》,不仅拥有一批忠实的农民观众,而且还受到了不少城里人的“追捧”。节目收视率稳居本地前列,栏目广告收入也连年攀升。下面结合《乡村行》栏目的创办和实际运作,就新时期县级电视台如何策划创办好对农节目谈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招:抓策划、找定位,纲举目张有方向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节目的走向,关乎节目的存亡。节目创办之初,就要做好前期策划,找准栏目定位。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栏目的个性特色和发展方向。做新闻还是做专题?还是二者结合?是传统做法还是时尚做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充分做好策划准备工作。
为了给栏目准确定位,尽管我们当时人手紧(加上主持人一共才3人)、时间紧(3月份栏目组才组建,5月份就要求节目播出),但是我们还是花了一个月来做节目调研和策划工作。一是走访调研本地农民朋友,了解他们的节目需求;二是查阅做好农业节目的相关调研文章,集思广益;三是观摩学习其他对农节目,借鉴吸取别人经验。像荆州台的《垄上行》、山东农科的《乡村季风》、吉林卫视的《乡村四季》、河北电视台的农民频道、山西卫视的《黄土地》等,我们都一直跟踪学习,各取其长,为我所用。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农民朋友最需要的是种植、养殖技术,最渴望的是致富信息和服务,最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通过节目娱乐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最后我们决定把栏目的定位放在技术服务为主,兼顾休闲和娱乐,确立了“走进农家,服务三农,做农民知心朋友”的节目宗旨。
有了明确定位,为我们接下来的节目板块设置、节目形式、节目包装等方面的方案策划定下了基调。现在看来,前期的策划工作太重要了,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第二招:抓选题、接地气,因地制宜搞服务
农民很实在,也很实际。要想得到他们的认可,就必须让节目接地气,在选题和服务上下功夫。农民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我们就想什么,就做什么。也许我们的节目资源不如中央台、省级台丰富,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那就是我们距离老百姓最近。说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事,聊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人。一些本地的致富典型、种植养殖技术等等都是节目好的选题之一。实践证明,这类节目时效性强、借鉴性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很有看点,也很受老百姓欢迎。
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栏目搭建服务平台,大打亲情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一方面开通了栏目热线,实行24小时值守;另一方面开设了《农家百事通》板块,把观众反映的问题归类整理,并找相关专家解答后在板块中播出。既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又丰富了节目内容;既为我们提供了新闻线索,又为节目做了收视反馈
2008年6月,我们接到观众热线,反映杏子丰收却出现卖果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及时进行了深入采访。节目播出后,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不少热心观众和客商打来电话表示关注和关切,杏子也在一周之内销售一空。 2009年7月,蓬莱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农作物水淹严重。我们及时找到有关专家,采访制作了暴雨后的葡萄、苹果、樱桃等果树的管理,并打破常规,进行了四次重播,为果农提供了科学的雨后管理方法。
如今,“农家有啥事,就找《乡村行》”已经成为了许多农民朋友的口头禅。大家都说《乡村行》的节目不仅内容实在,而且及时管用,它提供的市场信息、实用技术等,基本涵盖了我们蓬莱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非常需要。仅2011年,栏目组就累计接听观众来电3200多个,接收短信1900余条,帮助农民解决解答实际问题1600多个。
第三招:抓形式、强看点,寓教于乐显活力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的运用往往影响着节目的收视效果。既然农民朋友既需要技术知识又需要娱乐休闲,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节目做的轻松活泼一点?寓教于乐一些?为此,我们侧重在以下三方面打造节目表现形式。
一是主持本土化。我们采用了本地出生的主持人,并且从主持到采访,从导语到解说,都采用蓬莱土话。同时,节目主持也尽可能采用了外景主持报道方式,上村庄,进农家,把节目主持放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
二是节目趣味化。我们每期节目的开头,都设计一段噱头,采用说相声的方式,由主持人和搭词的两个人引出节目内容,代替传统的节目导视,让节目一开始就能吸引住观众。同时,我们还注重在节目中设计一些表演情节,让节目更加鲜活生动。比如我们曾经做过一期《川盛苹果园里学套袋》的节目,主要介绍苹果套袋技术。如果按传统的做法,就是请专家上地头讲解录制。但这样做未免俗套枯燥,估计没几个观众看得下去。可这类节目又确实是老百姓需要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我们当时的做法就是让主持人川盛充当一位不会套袋的果农,让他在果园学习套袋技术。结果可想而知,技术动作错误百出,让观者忍俊不禁。然后让专家来点评、纠正,这样节目做得既轻松活泼,又到达了传授知识技术的目的。节目播出后,许多观众打来电话说,原来我们也犯了川盛同样的错误。
三是包装个性化。我们充分运用动画、字幕、音乐等趣味化的元素,努力使节目做到轻松一点、活泼一点,打造属于自己的视听形象。我们设计的“主持人头像动漫”角标如今成了节目的标志。记得节目开播时,许多观众都没记住我们的栏目名称,却记住了这个摇头晃脑的动漫角标。
在片头音乐、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我们也力求乡土化、人情化,尽量考虑到农村观众的年龄,多采用民间小调、欢快愉悦的曲子。我们的《农家百事通》板块中使用的背景音乐《泉水叮当》,不少观众朋友都说不仅曲子好听,而且一听音乐,就知道是《乡村行》的观众互动节目开始了。
这些形式上的改变,既拉进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又提升了节目的亲和力和可看性。像我们的主持语言、动画角标、节目音乐等都成为了栏目特有的元素符号,为老百姓津津乐道。
第四招:抓活动、树品牌,扩大影响出效益
如今活动类的电视节目,无疑是各级电视台最火爆的节目之一。像《超级女声》的海选活动,不仅让湖南卫视出足了风头,抢够了眼球,也赚足了银子。难怪有人说活动是电视台提高节目收视率和市场竞争力的一大法宝。
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做好常规节目的同时,便开始尝试让活动与栏目对接,策划一些与栏目定位相关的活动。4年来,随着“《乡村行》热心观众联谊会”、“苹果套袋大赛”、“葡萄品质大赛”、“农民演员海选”、“文艺下乡百村巡演”等一系列活动的展开,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活动对栏目发展带来的好处。
一是丰富了节目内容,带动了节目创新。《乡村行》自开播以来,围绕服务“三农”的节目定位,一直比较注重节目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比如果树如何预防倒春寒,如何搞好果树各个时期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但这类节目技术性强,很容易做成讲座式节目。2009年5月初,正是蓬莱苹果套袋的季节。以前我们也做过苹果套袋技术方面的节目,虽然效果不错,但又不能老用以前的套路。能不能换个形式来做这个技术类节目?很快一个举办苹果套袋比赛的策划方案形成。找果园场地、制作宣传片、联系赞助商,一个完整的活动前期方案很快敲定。不久“富民杯”苹果套袋大赛就在村里集镇成功举行。没想到活动吸引了100多名农家妇女参加,600多名群众观战。专家评委们则从套袋数、扎口质量、外观及底口质量、不损坏果实等技术环节,进行现场评判和讲解。事后,很多农民朋友都说这种方式好,既好玩,又能学知识,比单独坐在家里看技术讲座过瘾!原来技术也可以通过活动表达,还一点不耽误我们做节目,让我们第一次尝到了活动带来的甜头。
二是拉近了观众距离,赢得了群众口碑。观众是上帝,只有赢得观众,才能赢得栏目的发展。每次节目播完后尽管都是晚上九十点钟了,但还是有不少观众打来电话,谈看完节目后的感受,指出节目中的不足,这使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的热心及对我们栏目的喜爱。
2009年3月,在《乡村行》开播一周年之际,我们就开始酝酿策划,能不能搞个什么活动,一来回顾总结一下经验和不足,二来听听观众对栏目发展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当时最先想到的就是找几个热心观众举办个座谈会,但又觉得这样接触到的观众还是较少,不能最大限度地让更多观众参与进来。最后我们决定策划举办一场热心观众联谊晚会。当我们举办联谊会的宣传片播出后,没想到得到了许多热心观众的响应,许多观众都表示哪怕自费也愿带节目参加我们的联欢活动,观众的热情让我们感到惊喜和意外。
2009年4月,《乡村行》节目开播一周年热心观众联谊会如期举行。栏目组全体编创人员、部分专家代表和从全市各村赶来的一千多名热心观众齐聚一堂,共叙栏目发展。联谊会上,不少现场的热心观众对节目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农民朋友还表演了自编自演的歌舞《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的生活比蜜甜》、三句半《三农政策好》等节目,用发自肺腑的声音、感谢党和政府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快板《夸夸电视台》、《农家老太夸农科》、三句半《寻找致富路》等节目对本台一年来创新创优、特色办台、丰富荧屏等工作给予肯定,表达了群众对《乡村行》节目的喜爱。热心观众还向栏目赠送了“农民挚友、致富金桥”的锦旗和“支农乡村行、助农行乡村”牌匾。
没想到观众的参与热情这么高涨,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把“活动”与栏目结合在一起的信心。这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决定今后每年都举办一场热心观众联谊会,以感谢观众朋友对我们栏目的关心、支持和厚爱。如今,成功举办三届的“热心观众联谊会”,已经成为了栏目与观众朋友情感联络的纽带,成为了栏目与观众友谊的见证。
三是扩大了栏目影响,树立了栏目品牌。自从第一届热心观众联谊会举办后,就有不少观众打来电话,问下次什么时候搞活动,也好让他们登台一展风采,观众的热情确实让我们感动,但联谊会也不能天天搞,怎么满足观众的这份热情呢?能不能学习借鉴别的节目,来个农民演员海选?然后也组织一个农民艺术团去下乡演出,扩大一下我们栏目的影响力?其实,通过第一届联谊会我们就发现,农村还是有相当一批多才多艺的文艺爱好者,甚至不乏才艺超群者,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而已。
2009年6月初,我们最终确定活动思路, 2009年7月,“宝祥技校杯乡村行首届农民演员选拔赛”就拉开了帷幕。经过紧张比赛,52个节目脱颖而出。2009年8月,《乡村行》农民业余艺术团成立暨“乡村行·农家情”三下乡活动首场文艺演出便在刘家沟镇马家沟村举行。市里分管领导和一千多名观众共同观看了演出。活动结束后,市领导对这种“媒体搭台,群众唱戏”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很多观众看完录播节目后,也表示要报名参加乡村行农民艺术团,他们说: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只图一个乐呵!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举行,不仅扩大了栏目的影响,而且还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满足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让我们认识到了举办参与性强又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大型活动,无疑是栏目提升品位、塑造品牌的有效途径。如今“乡村行农民演员海选”、“乡村行.农家情”文艺下乡百村巡演等已经成为了栏目的品牌活动,成为了农民朋友的一道视觉盛宴。
四是增强了广告吸附力,带动了栏目创收。如果说在栏目发展初期,举办常规化的活动,是为了更多地扩大节目影响的话,那么当一个栏目逐渐在本土受众中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时,“活动”的广告吸附力也就凸显了出来。几年来举办的20多场活动,我们依靠市场运作,采取商家冠名赞助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活动经费,还为广告商开拓了一个新的营销市场。当然,也为栏目提供了新的创收途径。
栏目与活动的联姻,的确魅力无穷。注重大型活动策划,打造一个多元立体的栏目品牌经营平台,勿庸质疑对于扩大栏目品牌和影响力有着强大的助推作用。
实践证明,县级电视台做好对农节目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善于用 “招”,县级台的农业节目一样可以做得很“红”很“火”。
【县级台给力农业节目有“招”可循】相关文章:
物联网技术在可循环经济中的应用分析03-28
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的应用论文03-15
试论县级农网智能化建设的探讨12-04
如何做好县级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论文03-11
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05-24
浅谈思考县级调控员的业务基础及反事故措施12-11
浅论“台”的艺术价值12-05
- 相关推荐